自古皇帝都是后宮佳麗三千人,自秦始皇以來,歷代皇帝都追求長生不老,只為盡享這世間繁華和無上的權利。然而,雖然貴為一朝天子,皇帝終歸是個凡人,免不了生老病死,空留這許多美貌容顏。今天就來看看歷代皇帝駕崩后,后宮的佳麗們命運都是怎樣的。
據(jù)歷史記載,每朝皇帝歸西后,其妃子的處置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大體上不外乎如下幾種:
1.母貧子貴,榮升太后。這種情況一般只針對太子之母,但也有例外,譬如,漢武帝在位時,為了防止后宮掌權,竟然殺母立子。還有一種情況是做王太后或皇太后(對應其子封國、非封國)。
2.離宮還家。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情況,在極少數(shù)特殊的朝代,開明的當權者允許前朝妃子回到家鄉(xiāng),甚至改嫁,展現(xiàn)了其皇權之溫情。
3.被當朝皇帝霸占。能進宮被挑中做妃子,其容貌自不在話下,但是后宮佳麗眾多,有的妃子一輩子竟然都沒見過皇上,白白浪費了姣好容顏。而有的還算幸運,被新皇帝看中,重新被立為當朝的妃子。這有個著名的例子,唐太宗的妃子武則天,后來就被其子唐高宗李治看上了。
4:作為殉葬品陪葬。這是最悲慘的一種結局。古人信奉陪葬,借牲畜、器物、甚至活人,作為陪葬品同逝者一起下葬,用來安撫亡靈,為其添上冥福。這是封建社會一種慘無人道的做法。作為殉葬人,有的是被活埋,有的是先被殺,有的干脆自殺,然后再入墓穴陪葬。早在殷商時期,考古工作者就發(fā)現(xiàn)有陪葬的做法。
最典型的的例子,明太祖朱元璋,其墓穴里發(fā)現(xiàn)了38位嬪妃。而根據(jù)《明史》本紀、《后妃傳》等記載,算上朱元璋及其后代四位皇帝,殉葬的嬪妃一共有上百位。明成祖的墓穴里發(fā)現(xiàn)了嬪妃和宮女三十多人,而景帝駕崩后,英宗讓景帝后宮唐氏等人為之殉葬。
5.為皇帝守陵。這可不是守幾個大夜那么簡單的事,有的嬪妃后半輩子就要在陵園中度過。等她們死后,會被直接安葬在陵園。這一制度始于西漢。不僅皇帝會有這樣的待遇,有時連皇后、太后單獨下葬,也會有守陵宮女。這意味著他們的后半生,將不能邁出陵園一步,最后唯有孤獨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