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都說兄弟如手足。說到兄弟感情,不得不提起蘇軾蘇轍這對兄弟,真能算是千古兄弟情。
弟弟蘇轍,字子由。蘇子由生來的氣質是恬靜冷淡,穩(wěn)健而實際。在官場上比兄長得意,官位更高。兄弟二人憂傷時相慰藉,患難時相扶助,彼此相會于夢寐之間,寫詩互相寄贈以通音信。
蘇東坡的一首詩里說“我少知子由,天資和且清。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p>
子由也在兄長的墓志銘上說:“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撫我則兄,誨我則師?!?/p>
據祝勇先生的《在故宮尋找蘇東坡》里記載,他們有著“風雨對床”的約定。
那是公元1061年,當時兄弟二人在歐陽修等人的舉薦下,參加天子特詔考試——制科特考。
有一天,蘇東坡讀韋應物詩,讀到“那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突然想到假若他們兄弟此次通過制科特考,就要各自踏上仕途,不能再同吃同睡,不禁悲從中來。
他對弟弟說,將來為官,要早早退出仕途,一起回到家鄉(xiāng)眉山,再對床同臥,共度風雨寒夜。此后四十余年,他們兄弟都同守著這份約定,只是官身不由己,這年輕時的約定,卻越來越難以實現(xiàn)。
他們兄弟之間的友愛和以后順逆榮枯過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蘇東坡這個詩人畢生歌詠的題材。蘇東坡一生不知有多少詩詞是寫給弟弟的。林語堂先生曾說“往往為了子由,蘇東坡會寫出最好的詩來。”
蘇東坡第一次為官,與弟弟離別之際寫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上人困蹇驢嘶。”
后四句是兄弟二人共同經歷的記憶,轉眼間成了雪泥鴻爪、過眼云煙。后人用“雪泥鴻爪”一詞來形容生命的短暫與多變。
公元1076年,由于冰凍停航,蘇軾被迫放棄繞道濟南沒能與弟弟見面??嗄钐K轍,大醉,作了著名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公元1088年,兄弟倆同朝為官,蘇東坡寫下一首詩《出局偶書》,表達每日要見弟弟蘇轍的急迫心情:“急景歸來早,窮陰晚不開。傾杯不能飲,留待卯君來?!?/p>
“卯君”就是蘇轍的乳名。
圖片來源網絡,本文由四月的園子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