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魚類的攝食方式和程序
1.試探。當發(fā)現(xiàn)食物后,就游近食物,以身擦、尾掃、鰭碰,探其有無異常。
2.觸知。以觸覺探明食物之軟硬、新陳,是否可食。
3.品嘗。以唇半含餌食,反復品味。
4.吞餌。若食物味道適合口味,則食欲大振,而易燃吞之,若不適合口味,則棄而游走。
二、各種魚兒吃食的特點及其浮漂的反應
1.鯽魚。屬底層魚,是在水底覓食。鯽魚吃食是最斯文的,當發(fā)現(xiàn)食物后,一般先用身體蹭或用尾巴扇,待查明無異常后,才借助水流吸入口中,隨即抬頭。水面浮漂顯示點幾下,而后被托起。這是鯽魚咬鉤典型的表現(xiàn)。
2.鯉魚。鯉魚吃食與鯽魚截然不同,它愛拱泥尋食。當它發(fā)現(xiàn)食物后,只要對其口味,就會一口叼住拖走。水面浮漂出現(xiàn)先微微點動幾下,即便就將浮漂拉入水中(黑漂)現(xiàn)象:有時由于微微點動看不清,只見浮漂拉入水中;有時也會出現(xiàn)送漂或打轉的現(xiàn)象。當黑漂或走漂時提竿十拿九穩(wěn)得魚。
3.草魚。屬中下層魚,在水中游動速度極快,見到可食的食物,見餌便吞。它動作突然,拉著就走,邊走邊吞,拉近十足,不像鯽魚、鯉魚先有小動作,水面浮漂反應是突然被拉黑。當水溫較低又是底釣時,它咬鉤動作就較輕,水面浮漂反應是在一兩目之間升降起伏,不拉黑漂。
當在深秋,水溫進一步降低時,草魚吃食就會在口中含著不動,水面浮漂反應是出現(xiàn)悄然上升一目并停在那里不動。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必須先抖動一下,而后提竿將其鉤牢。
4.鰱鳙魚。鰱鳙魚是濾食性魚,吃食不靠咬和吞,而是張大嘴吸吮,連水帶食一起喝入口中,水面浮漂反應是迅速下沉。
5.鯰魚。因生性兇猛,見到食物不商量,不計后果,吞下就走,水面浮漂的反應絕大多數(shù)為黑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