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罪惡的寬恕,就是對善良的背叛
——《少年的你》觀后感
乾州蕞娃
《少年的你》是根據(jù)玖月晞小說改編的電影,由導(dǎo)演曾國祥執(zhí)導(dǎo),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該片講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這部影片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一是影片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所有人,你所看到的未必是事實的真相。影片中的魏萊就是這樣的一個學(xué)生,表面上看來是乖巧的優(yōu)等生,實際上卻心思毒辣,以欺凌和侮辱他人為樂。在校園中,拉幫結(jié)派,欺凌他人,胡曉蝶的死和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胡曉蝶跳樓自殺后,她們又把罪惡的目光投向了陳念——一個與世無爭只想考上好的大學(xué)改變自己命運的孩子。面對胡小蝶的死亡,她們不僅沒有任何的負罪感,甚至大放厥詞、口無遮攔。為了報復(fù)陳念對他們的舉報,對陳念的進行人身攻擊簡直是不擇手段。
二是家長的失職或者縱容,會讓孩子一落千丈,淪為社會的渣滓,靈長動物中的敗類。影片中的魏萊和她的同伙就是如此。但是,對于他們不負責(zé)任的家長而言,這些十惡不赦的孩子卻是他們眼中的乖乖女。這可能是家長的失職,不了解孩子,更有可能是源于家長的縱容。我們看到魏萊她們被勸退的時候家長們的反應(yīng)就可以知道。他們只關(guān)心自己孩子所謂的前途,卻對于給別人帶來的傷害視而不見,這不是眼睛有問題,而是心靈有了問題,是沒有了作為人的良知。他們自認為可以用金錢解決世界上除了自身以外所有的問題。甚至在網(wǎng)上看到過這樣的一段文字,一個欺凌了別的孩子的家長聽到要付對方5萬元醫(yī)藥費時,一下子甩出20萬,這不是出于悔恨所進行的善意補償,而是讓他的孩子再逞幾次兇。對于這樣的家長,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無能為力。
三是對于罪惡的寬容,就是對善良的背叛。在魏萊死后,一位女警官對于陳念的質(zhì)疑讓我感觸很深,但也讓我對女警官剎那生了深深的鄙視——她真的不知道小人物的悲哀和無助。她質(zhì)疑陳念語句的大概意思是“當(dāng)你面對別人的侮辱,難道沒有產(chǎn)生報復(fù)的想法”。這位警官真的不知道處于社會底端的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因為種種原因,人們不得不向罪惡屈服,這樣的事情從古到今,一直都有,并不稀奇。陳念遭遇校園欺凌之后,先是沉默(為此,她忍受著良心的譴責(zé),因為她知道胡小蝶的死亡和魏萊她們有關(guān)系卻沒有告訴警察),但是她的沉默沒有換來安寧(魏萊她們不認為她沒有說出事實的真相,而對她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欺凌),最后忍無可忍報警之后,所換來的只是更加殘酷的報復(fù)。在最危急的時刻,她曾撥通了鄭警官的電話,但最后卻不得不掛斷電話,因為她知道這有可能是一個不了了之,有可能會換來更瘋狂的報復(fù),而鄭警官不可能24小時貼身保護她。這就是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
有人說“沒有牙齒的法律不叫法律”,對于很多為非作歹的人而言,之所以如此,關(guān)鍵在于違法犯罪成本太小,所以他們不惜以身試法。是否如此,我不是法學(xué)專家,不得而知。也有人說,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是對罪惡的寬容,是不是這樣,大家可以跟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