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大半夜,朋友跟我傾訴工作上的不順。一開始她還只是吐槽自己每天事情多、從早到晚忙不停。但說著說著她就開啟了自我懷疑模式:“我怎么這么菜?”、“為什么之前可以很快完成某項工作,這次卻不行?”......我最近時常聽到她類似的傾訴,內容也基本大同小異: 我現在遇到的不順,是我自己的原因嗎?朋友在上一份工作中表現很出色,領導很認可她的能力。她這次跨行跳槽不久,需要在很短時間內學習新的行業(yè)知識;還要組建一個新的部門,與團隊成員從頭建立信任等。也就是說,她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差勁,新工作的確也面臨不少挑戰(zhàn)。但她總是把當下遇到的困難全部歸結于自身問題,懷疑就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還在這樣的自我懷疑中消耗很多能量,導致自己的情緒很不好,反而影響了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自我懷疑、自我歸罪以及它們帶給自己的內耗,我們都多多少少經歷過。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自我內耗水平】這個話題。《反內耗》將內耗定義為“個人因注意偏差、思維困擾、感受與理智沖突,體驗到的身心內部持續(xù)的自我戰(zhàn)斗現象”。內耗常常導致注意力、記憶力、判斷力和自控力等心理資源的無謂消耗,減弱甚至摧毀我們的行動能力。并且,這種對心理資源的損耗,使我們在面對真正的挑戰(zhàn)時,很難進行良好的應對。一些原本容易克服的困難變得非常嚴峻,一些可以被原諒的小失誤變得格外凸顯。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不了解、不重視內耗的精神狀態(tài),只是默默忍受內耗的痛苦,內耗會更頻繁地在日常中出現。首先,內耗狀態(tài)下的認知模式很難進行轉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內耗的表現說明了一個人心靈世界的高度失序。榮格(1928)提出,人在“內耗”的狀態(tài)下,心理能量是混亂的,無法有秩序地發(fā)生流動和轉換。因此,在這種狀態(tài)下的人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想著同一件事,無法處理復雜的思緒而不被壓垮,不知道如何得出解決問題的結論。其次,內耗也是一件很容易被激發(fā)產生的現象。任何一個小挫折,例如:在社交中與人交往不順,僅僅是他人說了一句不一樣的想法,都可能引發(fā)你的低自我價值感,陷入內耗中。可見,不了解、不重視內耗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及時調整內耗的狀態(tài),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調節(jié)內耗,首先就要對自我的內耗水平有著一定的了解,對自我內耗的原因有一定的認知。因此,對自己的內耗水平、內耗原因進行全面而系統(tǒng)的評估就顯得非常重要。然而,在內耗狀態(tài)下,我們很難客觀全面地對自我的情況進行評估。一方面內耗的認知模式,即會讓我們傾向于懷疑自己、怪罪自己,在這個時候你很難發(fā)現自己做的不錯的部分,反而會過度夸大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內耗的發(fā)生也取決于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有人在人際交往中非常敏感,容易感到焦慮;有的人有著很強的完美主義,強迫自己事事做到最好,一點做不好就會怪罪自己。網絡上籠統(tǒng)的解答,很難真正地解決內耗的問題。也許,你需要這樣一份科學的【自我內耗水平評估】測試。其實對于自我內耗,科學界早已有所研究。我們結合了國內外心理學家與本土化的研究,從思維方式和人格特質兩大方面檢測你的自我內耗程度。從這份測評中,你將收獲以下內容:
在這個部分中你將直觀地了解到你的內耗水平如何,幫助你準確地評估自我狀態(tài)。這個部分包括【思維模式】以及【人格特質表現】兩方面,將分別從思維模式和人格特質指出你有哪些容易導致內耗的特點。你將進一步了解導致你自我內耗的內部原因。幫助你重拾對生活的自主權,精力充沛地迎接生活。

報告中將針對不同的內耗成因,給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幫助你形成健康合理的思維模式,從精神內耗中脫身,減少生活中的疲憊感,體驗生活的美好。如果你有著以下情況,本測試將十分適合你,包含但不限于:- 感到自己有拖延的問題,行動力不夠,卻不知道怎么提高。
測試題數: 32題 | 報告頁數: 約10-20頁
所需時長: 2-6mins | 測試價格: 49元
Jung, Carl. (1928). “On Psychic Energy” (subsection C: Entropy), in On the Nature of the Psyche (196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