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群美育兒
對兒童長達40年的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的成長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了解到這些規(guī)律,可以比較準確的預測孩子的行為,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教育自己的寶寶。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安全感是如何建立的。
寶寶缺乏安全感,常會出現(xiàn)以下癥狀:
1、寶寶很喜歡咬指甲,而且指甲被咬的禿禿的,看著都讓人心疼;
2、寶寶睡覺的時候總是有著特定的娃娃或某個特定的毛毯,小枕頭;
3、寶寶喜歡黏著媽媽,睡覺的時候總是把腳放在媽媽的身上,或者手放在媽媽的肚子上,才能安心的睡覺;
3歲以前寶寶會形成安全感,這個時候媽媽要比爸爸更重要。寶寶從出生到三歲,會經(jīng)歷4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如何平穩(wěn)的度過這些時期,讓寶寶形成良好的安全感,媽媽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花大量的時間陪寶寶
在自閉期和共生期,需要媽媽們大量的陪伴,讓他們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剛出生的寶寶到2個月,除了吃就是睡,和外界的互動的時候,就是吃媽媽的奶。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此時寶寶和外界沒有建立任何關(guān)系。
2個月一直持續(xù)到6個月左右,寶寶進入共生期,寶寶對麻麻的感知就是對外界的感知,寶寶認為無法與麻麻分開,他們是融為一體的。麻麻的所有的情緒,寶寶都會感覺是自己的情緒。麻麻心情不好,寶寶也會跟著心情不好,麻麻高興,寶寶也會高興。只有當孩子和麻麻在一起的時候,他能感到自己的存在。此時,他非常信任麻麻,只要與麻麻接觸,他就會感到很安全和舒心。這個時候麻麻們應該盡量抽空陪自己的寶寶。
二、用穩(wěn)定的情緒,幫助寶寶度過共生期
共生期對寶寶的人格發(fā)展,心理、情緒和行為模式起著決定性作用。當麻麻在共生期總是情緒化,就會牽動寶寶的情緒,讓寶寶無法建立對外界的信任,品嘗到恐懼、焦慮不安。當麻麻心態(tài)平和有耐心,寶寶的內(nèi)心也是陽光燦爛。如果在共生期內(nèi)寶寶與麻麻沒有建立好的連接,在以后的人機交往中,容易讓寶寶產(chǎn)生不信任他人。尤其是在將來的婚姻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另一半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樣,會產(chǎn)生焦慮和恐懼。
寶寶處于共生期的時候,麻麻應該保持快樂,讓寶寶覺得這個外界是安全的,可以信任的;麻麻如果每天都抑郁痛苦,那么寶寶會認為這是一個充滿辛酸,危機的世界。
三、允許孩子精神上的獨立
寶寶6個月以后慢慢會控制自己的身體,可以坐,爬,可以翻身,他就發(fā)現(xiàn)自己和麻麻其實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這個時候,進入了分離個體化時期,慢慢的開始有獨立意識。此時,麻麻心理上應該允許寶寶與自己分離。共生期不光孩子會依戀麻麻,其次麻麻也會對孩子產(chǎn)生依戀。
有的寶媽不愿意放手,仍然控制孩子,導致許多孩子成年結(jié)婚后,凡事自己拿不定主義,一切都聽麻麻的。究其原因就是麻麻放不下對孩子的控制,孩子只是身體上的獨立,而非精神上的獨立。
為了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共生期,當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的時候,與我們想法不一致的時候,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這份耐心可以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足夠的空間,在以后的人生中養(yǎng)成自信并信任他人。這就是良好的安全感,也是高情商的寶寶必備的心理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