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花了一周的時間重溫了老舍的《四世同堂》。一部笑與淚并存的書,老舍的幽默和帶著點任性的天真,使整部書滿溢著京味兒的率性有趣,回味著他的字句我時常忍不住笑出聲來。
但是這本書不止好笑,更是非常好哭,當我看到北平這座美好的城,被日本人糟蹋得不成樣子,看著一個個淳樸本分的人被日本人折磨致死,我的心一顫一顫的。
《四世同堂》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為中心下筆,將北平淪陷區(qū)的抗戰(zhàn)寫活了。小羊圈就是國家、時代的縮影,這是一本活的“抗戰(zhàn)史詩”,相比教科書上那些觸目驚心卻冰冷的死傷數(shù)字,老舍用冷峻又溫和的筆觸寫著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消逝,更讓人觸動,讀書時我不時代入其中,讀著時常忍不住想大哭一場,曾經(jīng)那積貧積弱、任人欺凌的中國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我簡直無法相信,這是僅僅發(fā)生在幾十年前的歷史啊!
祁老人曾經(jīng)非常自信,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和“功臣”,他有著樸素的生活哲學——戰(zhàn)爭來了,存三個月的糧食,拿一口大缸,頂住門,這樣就可以把戰(zhàn)爭阻隔在外了。在他的人生哲學里,沒有什么事情是三個月不會結(jié)束的。
祁老人什么都不怕,只怕沒法活到慶祝80歲的生日。他先家后國,他認為只要保住他引以為傲的四世同堂,他可以容忍一切,他一開始他對做了亡國奴也沒啥概念,他只要能安穩(wěn)過自己的小日子就好,這種觀念也是小羊圈胡同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北平人骨子里是怯懦而怕事的,他們熱愛和平,認為只要日本人不妨礙他們過日子,他們就一切無所謂。他們骨子里沒想過反抗,他們害怕出頭、害怕死亡和犧牲。但是他們想錯了,國若不國,家將何家?
“愛和平的人而沒有勇敢,和平便變成屈辱,保身便變成偷生。”在戰(zhàn)爭年代,怯懦和怕事是要命的。國將不國時,一個人即使想茍且偷生也不可得!
2
反觀書生錢默吟,他清楚知道日本人是不會讓老百姓安穩(wěn)當一個“順民”的。錢默吟詩人前半生幾近隱居,每日飲酒賦詩、喝茶種花,他與世無爭、不問世事。但是當戰(zhàn)爭來臨時,這個手無寸鐵的書生卻坐不住了?!?/span>我是向來不問國家大事的人,因為我不愿談我所不深懂的事??墒牵腥藖硗鑫业膰?,我就不能忍受!”
國泰民安時,錢默吟不問世事,甚至善良得連踩死一只螞蟻都于心不忍;但是當有人要讓中國亡國滅種時,他拿起武器,殺伐決斷,他不怕手上沾滿鮮血,只要能夠救他的國。他深知,逃出去有可能會死,但不逃一定會死!反抗有可能會死,但是不反抗就只能等死。錢默吟鼓勵人們逃出去,在錢默吟看來,人必須有血性,“人要是沒有那么點勁兒,跟整天低著頭揀食的雞有什么分別呢?”
錢默吟和祁家老大瑞宣,他們清楚日本人絕對不會甘心讓中國人安穩(wěn)地當著“亡國奴”的,因此錢默吟鼓勵兒子逃出去,瑞宣鼓勵老三瑞全逃出去抗日。在經(jīng)歷一場被漢奸冠曉荷出賣的牢獄之災后,錢默吟將兒媳和孫子托付給親家,而自己拋棄家庭拖著病體逃出家去抗日,瑞宣則被家庭和責任困在家里。
蔡康永說,看中國人的書,總覺得不爽氣,因為家族層層疊疊地擠壓,故事里的主角都活的很憋屈。祁瑞宣有學識、有本事,卻不敢爽快逃離北平出去抗日,他總是想著盡到對爺爺、父母和妻兒的責任,但是,他的內(nèi)心卻又無法正視自己在家“盡孝”的行為,他對于自己沒能逃出去抗日感到無比羞愧不安,因此陷入不斷地自責和糾結(jié)矛盾中。
殊不知,“亡國奴”的日子并不好過,即使瑞宣不招誰惹誰,即使他不明著抗日,即使他留在北平,他也無法保護自己的家人。在父親祁天佑被日本人逼死后,瑞宣更加自責,他身上背負著家族老大的沉重負擔,但是又不夠殺伐決斷,因此他總是在自責和愧疚中搖擺。盡忠和盡孝難以兩全時,他還是選擇了盡孝。而選擇盡孝,卻讓他愁眉緊鎖??吹梦艺媸翘嫠m結(jié)死了,可憐的老大。
老舍深深愛著北平,他筆下北平的山水和天色都那么溫柔,北平的一切都那么妥帖恰當,因此他寫到日本人對北平的糟蹋時仿佛在泣血。經(jīng)由老舍的筆觸,北平這座城的山河凋敝讓人感覺到蝕骨的痛與恨。我知道老舍是真恨,他恨日本人糟蹋北平,恨漢奸的無恥丑惡,他恨得咬牙切齒,正因他恨,他更痛,他痛心市民們的怯懦和不敢反抗。
3
古語有云,“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日本人慘無人寰的獸行,一步步踐踏著北平的溫和與與世無爭,老舍花了很多筆觸去刻畫好人是怎樣一步步被逼死、餓死、折磨死。瑞宣的女兒妞妞堅決不吃“共和面”而被餓死的那章,看得特別扎心。老舍是親自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才能將那慘烈的征服和屈辱寫得字字泣血。
當我們身處太平盛世時,我們或許沒有感覺國家的存在多么不可或缺,但是當有外敵入侵時,國家就是我們強大的保護盾?;蛟S我們的國家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自由和尊嚴,都仰仗著國家的強大與獨立,沒有國富民安,老百姓哪來的自由和尊嚴?
北平市民們的怯懦和貪生怕死的本能,使他們一步步退,他們不習慣也不敢反抗。即使他們知道不反抗也會一點點被逼死,但是他們覺得好過反抗被一下子打死。
在山河凋敝之時,有些人卻將亡國視為升官發(fā)財?shù)臋C會。冠曉荷、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和祁瑞豐等漢奸們興高采烈地認賊作父。他們巴結(jié)日本人,通過陷害和舉報國人來效忠日本人。他們對日本人大方慷慨,對自己鄰居吝嗇刻薄。“對比他地位高的人,他把人家的屁也看成暗示。對比他低下的人,暗示便等于屁。”他們看不起中國人,而恨不得可以匍匐在日本人腳下當一條狗。他們貪圖享樂,為了口腹之欲而不惜犧牲他人。
戰(zhàn)亂之中見人性,有人鐵骨錚錚,有人惶惑偷生,有人賣國求榮。四世同堂的祁家便集齊了這些元素。祁瑞豐是祁家老二,因為老人們從小的溺愛,因為自己的自私貪吃,他順應自己的口腹之欲做了漢奸,他恭敬無比的日本人,最后卻殺死了他。認賊作父的,最后作繭自縛。溫厚老實的祁老人四世同堂的愿望,最終還是破滅了。
有國才有家,“國家”二字,是我們的盾,更是多少勇敢者拼了命也要去守護的一城一池。戰(zhàn)爭之下見眾生,雖然有人賣國求榮,亦有人忍辱偷生,但是更有人鐵骨錚錚??谷諔?zhàn)爭打得辛苦慘烈,但是幸好我們的勇士們最終一寸寸地收回我們的城池。小說的結(jié)尾,北平起風了,小羊圈胡同乃至中國也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合上書的瞬間,我無比慶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我們何其幸福,而那些為了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