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茶,把生活泡出情懷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素胚勾勒青花
用一色的青暈染
躍然于瓷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娓娓敘述元明清的青花史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猶如美人嫣然一笑種下的漣漪
猶如雨過天晴后渲染的煙雨
青花瓷,始于唐代。屬釉下彩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現(xiàn)在元代景德鎮(zhèn)的湖田窯,元代景德鎮(zhèn)出產的青花瓷標志著其制作工藝發(fā)展日臻成熟,業(yè)界人士將之簡稱為“元青花”。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凈的“人間瑰寶”。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fā)展到頂峰。
青花瓷用含有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明清時期,在青花的基礎上還創(chuàng)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底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無論從用料、紋飾、燒制時間還是制作工藝上都極為考究。通過揉泥、做坯、印坯、利坯、蕩里釉、畫坯、施外釉、挖底足、寫底款、施底釉、裝釉足、滿窯、燒窯、開窯等十幾道工序。不起眼的土和石制成的泥坯,泥坯又經過一道道工序脫胎換骨。每一件瓷器都出自一個手藝人經年累月的技藝,都經歷一筆一畫的精心繪制,即使是相似的內容,每一只卻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命。
青花瓷還有一系列“隱喻”之意,古時的讀書人希望“青出于來勝于藍”,走上仕途后“青云直上”,渴望做一個人民愛戴、“青史留名”的“青天”。以“留取丹心照汗青”。
本期推薦“手繪蘭花青花蓋碗”,描金點綴,泡茶利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