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3年
1173年是癸巳年(蛇年);西夏乾祐四年;大理利貞二年;金大定十三年;西遼崇福十年;南宋乾道九年;越南政隆寳應十一年;日本承安三年。這一年發(fā)生了比薩斜塔開始動工、方山斜塔始建、朱熹編寫著作、法源寺作考場、發(fā)生了299次流感、建成蓋·圣托瑪斯醫(yī)院等重大事件。
1173年 - 大事
1173年----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開始動工
比薩斜塔其實是比薩大教堂的鐘樓,其地基工程最早開始于1173年8月,建到第三層時就發(fā)現(xiàn)塔身向南側傾斜,1178年建塔工程被迫停止。1272年工程重新開工,1278年建完第七層時工程再度停了下來。1360年又開始在塔頂建造鐘樓頂閣,10年后的1370年終于完工。
方山斜塔始建
位于南京市江寧區(qū)方山西北麓的定林寺塔,被人稱為方山斜塔。該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塔高約14.50米,為七級八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底層較高,邊長1.46米,直徑3.45米。底層和二層內部為方形,三層以上則為圓筒形。在第五層設木架以承剎桿。底層僅南面開門,中央有石雕須彌座,東、西、北三面有佛龕。其他各層均四面開門。塔身用磚砌成仿木結構的柱枋、斗拱。因年久失修,腰檐、塔頂及塔剎已毀,塔身向北傾斜。塔身如今傾斜度已達7度30分,超過聞名于世的意大利比薩斜塔,塔頂已偏離塔基中心1.6米,岌岌可危,方山斜塔建在流沙與亂石之上,近千年不倒堪稱奇跡。梁朝時禪宗始祖達摩來中國坐禪第一道場就設于下定林寺。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美譽。到了明、清時期,下定林寺香火很旺,不斷增建廟舍,規(guī)模宏大。
1173年---朱熹朱熹編寫著作
朱熹重視農業(yè)科技并有所研究,形成了一定的農業(yè)科技思想。盡管他的研究主要是直接針對各所在地的具體情況,尤其是他的農業(yè)科技思想只是反映在《勸農文》之類的官方榜文之中,因而顯得零亂,但是,他畢竟作了研究,而且對農業(yè)生產的各主要環(huán)節(jié)均有論述。朱熹一生致力于理學。在他到南康軍任官之前,其理學思想體系已經形成。1173年,他編寫的著作主要有:《太極圖說解》)、《通書解》、《程氏外書》、 《伊洛淵源錄》等。
法源寺作考場
法源寺位于鬧市中的僻靜處,四周是年代久遠的胡同,離譚嗣同在變法失敗后被砍頭的菜市口僅有數里之遙,恰應了大隱隱于市的那份超然。中國歷史上的“靖康之辱”的宋欽宗和宋微宗二帝,當時被大遼國俘虜后就囚禁在法源寺。并且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曾把這里作為策試女真族進士的考場。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宋遺臣謝枋得被拘,即絕食于法源寺。到了清朝菜市口成為朝庭處決犯人的地方之后,著名的“戊戌變法六君子”的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后,其靈柩就曾停于法源寺內。所以法源寺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發(fā)生了299次流感
流感作為一種傳染病對人類來講實際上并不陌生,并且至少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有記錄表明,1173年至1875年間曾發(fā)生了299次流感,平均每2.4年暴發(fā)一次。每次暴發(fā)的范圍和嚴重性都有所不同。既有發(fā)病率低、分布局限的,也有
1173年--蓋·圣托瑪斯醫(yī)院諸如發(fā)生于1580年的世界第一次流感大流行。進入18、19世紀,流感的流行和大流行的次數比以前更為頻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流感病毒變異外,世界人口的數量和分布變化以及大規(guī)模的旅游與經商活動也加劇了流感的傳播。流感一般是從東到西開始傳播的,雖然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風土人情和地理地貌變化萬千,但流感的臨床表現(xiàn)和流行病學特征卻十分相似。世界有時很大,但有時卻又顯得很小。
建成蓋·圣托瑪斯醫(yī)院
蓋·圣托瑪斯醫(yī)院是英國一家很有名的大型醫(yī)院,建于1173年,位于倫敦中心,泰晤士河畔,白金漢宮近在咫尺,是一所既古老、又充滿現(xiàn)代感的綜合性醫(yī)院。目前該醫(yī)院擁有1500張病床、8000名員工。它是King’s colledge London(倫敦國王大學,建于1724年)的教會醫(yī)院。
蓋·圣托瑪斯醫(yī)院每年招收兩到三批實習護士。由于該醫(yī)院仍在不斷擴建中,所以護士的需求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我參加應招的一批招收38人,其中15人英國國內選拔(有150人申請,40人獲面試機會,最后15人被錄用),另外23人從國外招收(主要來源是菲律賓)。
范成大稱宜春園景觀為“梯田”
宜春山川秀美,田園蔥郁,猶如一位天生麗質的少女,以其清純的自然風貌成為歷代名人探幽攬勝、題詩著文的對象。公元1173年,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范成大從家鄉(xiāng)吳郡前往桂州時路過宜春,特地游覽了仰山。他發(fā)現(xiàn)仰山“嶺坂上皆竹田,層層而上至頂”,于是第一次把這種田園景觀稱之為“梯田”。其后他又拜謁了小釋迦塔,寫下了24行的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