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學醫(yī)學網
當脊髓的某一節(jié)段受到病變損害時,該脊髓節(jié)所支配的肌肉發(fā)生弛緩性癱瘓和萎縮,所支配的區(qū)域出現(xiàn)根痛、或根性分布的感覺減退或感覺喪失與該節(jié)段有關的反射消失,這些癥狀稱為節(jié)段性癥狀,對病變的定位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在病變節(jié)段以下,則出現(xiàn)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表現(xiàn)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伴感覺減退或消失。這些癥狀稱為傳導性癥狀,但這些癥狀不能確定病變的確切部位。節(jié)段性體征即感覺障礙的平面及反射改變才是對病變節(jié)段做定位診斷的最重要的體征。因此,對于皮膚感覺的節(jié)段性分布(圖1-48、表1-1)以及各種反射的脊髓節(jié)段(見表1-8 1-9)應予熟悉。為了便于說明脊髓?水平面上各節(jié)段病變的特征,將脊髓分為頸、胸、腰、圓錐、馬尾五個部分敘述如下。
1.頸水平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
頸髓損害的主要特點是頸及上肢的疼痛、四肢癱瘓、頸部或上肢水平以下的感覺障礙及大小便功能障礙,可伴有呼吸困難、霍納綜合征及高熱。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可以分為上位頸(高頸段、頸1~4)和下位頸髓(頸膨大、頸5~胸1)兩個水平。
(1)上頸髓(C1 ~4)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圖1-49) :上頸髓與枕大孔附近的結構有密切關系,故其常見的病因為環(huán)枕畸形及該部位的腫瘤、外傷及炎癥等。損害時的臨床表現(xiàn):①四肢呈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損害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喪失,大小便功能障礙,四肢及軀干無汗;②枕、頸后部及肩部常有自發(fā)性神經根痛,于轉動頭位、咳嗽、噴嚏、用力時可疼痛加重,因此常出現(xiàn)強迫頭位;③頸3~5節(jié)雙側前角細胞或其發(fā)出的兩側膈神經損害時,可致?呼吸困難、腹式呼吸減弱、咳嗽無力,若為剌激性病變,則發(fā)生呃逆;④病變損害脊髓后索,在患者屈頸時,可有沿脊柱向下放射至軀干或四肢的觸電樣剌痛感,稱為Lhermitte征;⑤病變損害三叉神經脊髓束(該束可達頸2水平)可有面部感覺障礙;⑥若累及副神經(脊髓根起自頸髓1-5節(jié)前角的副神經核)則出現(xiàn)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癱瘓、萎縮;⑦當病變在枕大孔?處損害皮質脊髓束的交叉部位時,可以發(fā)生病變同側上肢和病變對側下肢的合并癱瘓;⑧由于頸髓接近枕大孔,故病變時可出現(xiàn)后顱窩損害的癥狀,如眩暈、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發(fā)音及吞咽困難、舌肌萎縮和運動障礙。頸髓上端接近延髓的血管運動和呼吸等生命中樞,故當病變波及該處時可導致死亡。此處占位性病變可因小腦延髓池梗阻,妨礙腦脊液循環(huán)而出現(xiàn)顱內壓增高。上頸髓病變常伴發(fā)高熱。
(2)頸膨大(C5~T2)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圖1-50):①四肢癱瘓,其特點為上肢呈弛緩?性癱瘓,下肢呈痙攣性癱瘓;②病灶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喪失,上肢有節(jié)段性感覺減退或消失,?可有向肩及上肢放射的神經根痛;③中樞性膀胱、直腸功能障礙;④病變位于頸8及胸1脊髓節(jié)損害側角細胞(睫狀體脊髓中樞)時,產生同側霍納(Horner)綜合征;⑤上肢腱反射的改?變對于受損節(jié)段的定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例如肱二頭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肱三頭肌腱反射亢進,提示病變在頸髓5或6節(jié)段;肱二頭肌腱反射正常,肱三頭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提示病變位于頸髓第7節(jié)段。
2. 胸髓(T3-12)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圖1-51):
(1)胸髓是脊髓中最長而血液供應較差、最易發(fā)生病變的部位,胸髓橫貫性損害時,兩上肢正常,兩下肢呈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病灶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喪失,中樞性膀胱、直腸功?能障礙,出汗異常。?
(2)感覺障礙的平面是確定脊髓損害節(jié)段的重要依據(jù)。在受損節(jié)段常伴有環(huán)繞軀干的?神經根痛和(或)束帶感,上胸髓(胸1~4)損害常位于上胸部和背部,中胸髓(胸5~8)損害?位于下胸部或上腹部,下胸髓(胸9-12)損害常位于下腹部。中下胸有神經根痛易誤診?為腹部疾患。?
(3)病變在胸8以下胸11以上時,可以引起由胸10-11節(jié)段支配的腹直肌之下半部無力而腹直肌之上半部肌力正常,故令患者仰臥,檢査者以手壓其前額,再令患者用力抬頭,?則可見臍孔向上移動,稱為比弗(Beevor )征陽性(圖1-52)
(4)腹壁反射的分離性改變有助于胸髓損害的定位診斷。上、中、下腹壁反射的脊髓中樞分別在胸7 ~8、胸9 ~ 10、胸11 ~ 12,因此上、中、下腹壁反射的減弱或消失與否對胸髓病?變的定位診斷具有意義。例如上、中、下腹壁反射均減弱或消失,提示病變在胸7以上,上腹壁反射正常而中腹壁反射減弱或消失,提示病變在胸9~10。上、中、下腹壁反射均正常,而?提睪反射(腰1 ~2)減弱或消失,提示病變在胸12 ~腰1。
3.腰膨大(腰1 ~低2)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圖1-53)
?(1)高位腰髓(L1 ~2)病變:引起雙下肢痙攣性癱瘓,表現(xiàn)為膝、踝反射亢進,Babinski?征陽性,提睪反射消失;中樞性排尿障礙;下背部、腹股溝區(qū)域或股部的前側有根痛或感覺?減退。?
(2)腰膨大下段(L3 ~S2)病變:因其損及支配下肢運動的前角細胞出現(xiàn)雙下肢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表現(xiàn)為肌張力減低,膝、踝反射減弱或消失,病理征陰性;雙下肢及會陰?部各種感覺減退或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礙;亦可有坐骨神經痛的癥狀。
4.脊髓圓錐(S3~5和尾節(jié))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圖1-54):脊髓圓錐損害時其癥狀特點為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礙較重而感覺障礙較輕,雙下肢無癱瘓,并且感覺障礙多為雙側對稱性。
?(1)排尿障礙:急性病變的初期,因膀胱逼尿肌失去張力,尿道內口關閉,出現(xiàn)尿潴留,但因膀胱過度充盈后乃出現(xiàn)尿液溢出。急性期過后膀胱可能發(fā)生頻繁的收縮及出現(xiàn)自動反射性排尿。
?(2)感覺障礙:圓錐支配肛門和生殖器周圍的皮膚感覺,損害時出現(xiàn)該部位的感覺減退?或消失,呈鞍狀分布,可出現(xiàn)感覺分離。?
(3)可發(fā)生陽痿或射精不能。?
(4)雙下肢無癱瘓,亦無膝反射及踝反射障礙。
5.馬尾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見圖1-54、圖1-55)脊髓下端位于腰椎1-2水平,在此水平?以下的椎管內包含著腰2至尾髓諸節(jié)的神經根,即馬尾。損害時,①下肢發(fā)生周圍性癱瘓;②周圍性排尿障礙;③下肢和會陰部各種感覺障礙;④發(fā)病初期及中期有劇烈的根痛;⑤兩側癥狀及體征不對稱。
馬尾由腰、骶神經根組成,因而馬尾的病變癥狀類似腰膨大和脊髓圓錐聯(lián)合病變的癥狀?(圖1-56),但馬尾在腰椎管內的行程較長,故由于病變部位的不同,其臨床表現(xiàn)也有差異。
?
(1)上部馬尾綜合征(L2以下):①運動障礙:整個下肢及會陰部均出現(xiàn)下單位癱,因?而膝反射、跟腱反射、跖反射以及肛門反射均消失,但提睪反射及下腹壁反射均正常;②感覺?障礙:整個下肢及會陰部均有感覺缺失,根痛極為明顯,多從腹股溝開始擴散到整個下肢以?及會陰部、臀部、肛門、骶骨部等;③內臟反射障礙:由于破壞了膀胱傳入、傳出神經,因而發(fā)生尿、便潴留,并可產生陽痿(圖1-57)。
?(2)中部馬尾綜合征(L5以下):①運動障礙:坐骨神經支配的肌肉發(fā)生癱瘓,小腿屈?曲以及足的運動均不可能,但大腿內轉和小腿伸展不受影響,患者不能起立步行。跟腱反?射、跖反射和肛門反射消失,而下腹壁反射、提睪反射和膝反射均正常;②感覺障礙:臀部后面、大腿及小腿后面感覺缺失,根痛多沿坐骨神經走行放射;③內臟反射障礙:膀胱、直腸以及性功能障礙(圖1-58)
(3)下部馬尾綜合征(S3以下):①運動障礙:僅損害會陰部肌肉,因而下肢無癱瘓,?患者可以起立步行,肛門反射消失,而下腹壁反射、提睪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及跖反射均正常。②感覺障礙:臀部內側、肛門部、會陰部等處感覺缺失,即所謂馬鞍狀感覺缺失,根痛也表現(xiàn)在這些部位。③內臟反射障礙:膀胱、直腸及性功能障礙(圖1-59)
?盡管馬尾綜合征與脊髓腰骶段病變癥狀極為相似,但兩者各有其特點,其變別見表1-12
下部馬尾綜合征與脊髓圓錐的病變癥狀亦極相似,但兩者也各有其特點,現(xiàn)列表鑒別如?下(表1-13)
如有收獲,右下角點個“在看”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