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別不服氣,因為論吹牛,水滸好漢中就有一位比宋江都能吹,卻比宋江有福氣,他吹了一輩子的牛,非但啥事沒有,反而最后高官厚祿,得了善終。此人便是水滸中綽號“鎮(zhèn)三山”的黃信!
何謂鎮(zhèn)三山?這三山就是指,魯智深、楊志、武松領銜的二龍山,李忠、周通掌舵的桃花山,燕順、王英、鄭天壽為頭目的清風山,黃信曾如此宣稱:要捉盡三山人馬,因此喚做鎮(zhèn)三山。

看完這三山上的頭目名單,估計大家就都樂,黃信真敢吹哦!不消說別人,只二龍山上的武松,你黃信鎮(zhèn)鎮(zhèn)去?
別說,黃信還真就來了!但卻直撲清風寨!因為清風寨的官員花榮為了救宋江,把上司劉知寨給打了。
黃信身為青州府兵馬都監(jiān),自然前來處理。于是黃信跟劉知寨合伙把花榮給算計了,連同宋江一起全扔進囚車里,押解回青州請功。

哪料剛走到半路,清風山上的燕順、王英和鄭天壽半路截囚車要救宋江和花榮。黃信好有福氣,想啥來啥,終于要兌現(xiàn)自己宣言了。哪料卻大出意外!如下:
黃信奮力在馬上斗了十合,怎地當?shù)盟齻€住……黃信怕吃他三個拿了,壞了名聲,只得一騎馬,撲喇喇跑回舊路,三個頭領,挺著樸刀趕將來。黃信那里顧得眾人,獨自飛馬奔回清風鎮(zhèn)去了……

說好的鎮(zhèn)三山呢?咋這就跑了?尤其是這“怕壞了名聲”和“哪里顧得眾人”,是真喜感。可問題是,明明已經(jīng)敗了,按理說應該趕緊去掉“鎮(zhèn)三山”這個名號吧。
可黃信卻非但沒取消,哪怕后來上了梁山,還是以“鎮(zhèn)三山”自居。所以吹牛能吹到黃信這種地步,真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
為了吹牛,不惜得罪水滸大佬魯智深和武松,不怕害過江湖老大宋江和嫡系花榮,這般功夫就問大家服不服!

二、為啥沒人找黃信麻煩?
從黃信武功看,顯然在梁山上很一般,但排名卻是第38位,而第39位就是病尉遲的孫立——曾跟梁山五虎之一的呼延灼對過鞭,絲毫不落下風。
為啥孫立落到黃信后面了,莫非真因為黃信吹牛吹得好?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黃信因綽號得罪了魯智深和武松,又實實在在地害過宋江、花榮,可為何沒見魯智深、武松、宋江、花榮尋他的短處,找他麻煩?

先說魯智深和武松等,這哥倆在水滸中是專門揍強勢的人的。比如魯智深揍鎮(zhèn)關西,武松打蔣門神等,哪怕武松在鴛鴦樓殺紅了眼,有濫殺無辜嫌疑,但別忘了武松獨身一個挑戰(zhàn)一個龐大勢力的。
所以這哥倆雖知道黃信這“鎮(zhèn)三山”是啥意思,但必是相視一笑懶得搭理,除非黃信在清風寨時,真就一個人干翻了燕順、王英和鄭天壽,那時魯智深和武松,才會用正眼看來。
但可惜黃信卻敗了,不但敗了反而還繼續(xù)擺出一副,我就叫“鎮(zhèn)三山”了,就要鎮(zhèn)鎮(zhèn)你倆,不怕得罪你們,打我來啊……

反正起綽號時,我黃信還沒上梁山,如今咱一個戰(zhàn)壕的,你倆要敢為這事打我,就是不講武德。
面對這種情況下,魯智深和武松也就只能笑笑。所謂真正的牛人從不吹牛,這個道理天下盡知,何必跟他一般見識!
所以這就是吹牛的第一要義:在牛人面前,必須要自己把牛皮吹爆,千萬別吹圓。因為吹圓了,牛人就會給你打爆,而自己吹爆,牛人只會笑笑,懶得搭理。

那么宋江和花榮為何不給黃信穿小鞋?尤其是宋江,曾被黃信裝進囚車里,為何還讓黃信力壓孫立一頭?這就引出了吹牛的第二要義:背靠大樹好吹牛!
黃信有個直接老大,他就是梁山五虎將之一,花榮的妹夫,宋江親自收服的嫡系,霹靂火秦明!靠在秦明身上,等于黃信跟宋江、花榮成了一家人,自然要照顧力壓了孫立。
在這種情況下,誰敢動黃信,就是不給秦明面子,就是得罪宋江!所以只要黃信沒叫“鎮(zhèn)梁山”,別說“鎮(zhèn)三山”了,就是“鎮(zhèn)五岳,擂九天”,誰又奈何得了?

三、為何結局比誰都好?
黃信跟著宋江招安后,屬于比較活躍的,無論戰(zhàn)遼國,攻王慶,還是最兇險的征方臘,黃信都出過陣,進行過廝殺。
但讓人稱奇的是,他竟然活了下來,最終官拜武奕郎兼諸路都統(tǒng)領,又回到自己的青州地面上來了,結局比誰都好。
對比同屬地煞系統(tǒng)的孫立,黃信比要活躍得多,因為孫立后期很少出陣,自然危險系數(shù)就降低了許多。
黃信武功沒孫立高,又這么活躍,按理說戰(zhàn)死的幾率相當高。可為啥卻沒事?兩點原因。

第一個,就是宋江的因素!黃信由于是秦明的小弟,屬于宋江派系。宋江在分派人馬時,卻出人意料的把黃信分派到了林沖手下,擔任林沖的副將,而沒有分派到秦明手下。
宋江此舉很好理解,大有讓黃信監(jiān)視林沖的意思。而林沖為人謹小慎微,自然明白黃信啥身份。
所以們總是看到林沖出陣,成為出陣幾率最高的五虎將之一,自然黃信就不必如其他副將,沒事就出去先替主將斗一斗,遇到硬茬就陣亡。

其二、黃信精明。黃信雖誓死吹牛,但為人精明著呢。不信看個戰(zhàn)例。
在征戰(zhàn)方臘時,一次對陣中,黃信跟關勝、花榮、徐寧、朱仝、等八位梁山戰(zhàn)將,混戰(zhàn)方邈手下“八彪”,最終“美髯公朱仝,一槍把茍正刺下馬來,兩陣上各自鳴金收軍,七對將軍分開,兩下各回本陣”。
同樣的事還發(fā)生在歙州城破后,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四個人圍毆王寅。結果卻是“不想又撞出林沖趕到,這個又是個會廝殺的,那王寅便有三頭六臂,也敵不過五將。眾人齊上,亂戳殺王寅”。

看出問題來了嗎?黃信之所以沒有戰(zhàn)死,就在于不主動單挑,卻最愛群毆,還都跟著牛人,如關勝、林沖、朱仝等一起上!這自然就減少了陣亡幾率。
黃信既有老大宋江照顧,打仗又如此能動腦子,所以筆者開篇才說,吹牛是門真功夫。會吹牛者,從來都是精明人。往往吹到最后,人們才突然發(fā)現(xiàn):呦,他咋真就變成牛人了?給人們來了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