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羽之死,孟達是主謀?
公元219年,關羽發(fā)動了襄樊之戰(zhàn)?!八推哕姟焙螅P羽威震華夏,仿佛攻破曹仁駐守的樊城,如探囊取物一般。
但關羽卻反而愁眉不展了,他清楚如今的兵力,已用到了極限。尤其是水淹七軍,抓了這么多俘虜后,你說殺吧?人數太多,也敗壞名聲。不殺吧,就還要派兵看管,這就更讓自己在兵力上捉襟見肘了。
如今,只有江陵有兵可調,卻要防范東吳。關羽權衡再三,給上庸的劉封和孟達寫信,要求他倆率兵支援。這事在關羽眼中,純屬小菜一碟,一則自己手握“假節(jié)鉞”大權,代表帝王行使權力,誰敢不服?
二則,劉封是劉備義子,覺悟必然比尋常人高,他還能不明白“襄樊之戰(zhàn)”,對蜀漢有何重大意義?見到自己信后必會以最快速度趕來。
可事實卻讓關羽出離的憤怒。據《三國志》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fā)兵自助。
一個“連呼”就能看出,關羽當時的急迫和憤怒,可就是不見援兵前來。最終關羽不得不調用江陵守軍,哪料卻引來了呂蒙白衣渡江,麋芳投降,關羽最終兵敗被殺。
那么劉封為何不救關羽?
《三國演義》中,把關羽調劉封、孟達助戰(zhàn)之事,放到了關羽兵敗之后,派廖化突圍去上庸求援。
劉封本想去救,卻被孟達給阻止了,說:“漢中王初嗣將軍之時,關公即不悅。后漢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問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span>
既,關羽由于阻擊了劉封升級為“蜀漢儲君”之路,被孟達利用,挑撥劉封和二叔的關系,并在最后建議劉封:“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span>
廖化聽聞后,急得都給劉封和孟達磕頭??擅线_卻說:“我今即往,一杯之水,安能救一車薪之火乎?將軍速回,靜候蜀兵至可也?!?/span>廖化眼見無法求得援兵,氣得大罵而去,趕往了成都。
顯然,《三國演義》的答案是,劉封不救關羽,致使關羽被殺,孟達是主謀!可問題是,孟達為何會這樣恨關羽?一點道理都沒有!
須知,關羽一直在荊州,孟達卻是在西川投降劉備的,兩人幾乎沒啥交集,哪來的愛恨情仇?所以《三國演義》的理由是莫名其妙。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只能從三國正史中去探尋了。
二、看穿了劉備
皆知劉備進川,雖損失了龐統(tǒng),卻得到了法正,彌補了這損失。且從作用來看,法正絲毫不亞于龐統(tǒng)。正是法正在定軍山籌謀,助力黃忠斬了夏侯淵,是劉備敗曹操,奪漢中的第一功臣。
但可知法正和孟達,不但是扶風同鄉(xiāng),而且還是一對好哥們,堪稱扶風雙雄嗎?最初兩人一起投奔劉璋。在劉備進川后,劉璋命他倆帶著四千人馬,去迎接劉備。隨后被劉備收服,法正被留在身邊,孟達則帶著這四千人馬,去了江陵!
從此法正和孟達,便畫出來兩條對比強烈的曲線。法正飛速上揚,成了劉備離不開的“主謀”,第一紅人,諸葛亮在此刻都要靠邊,最后官居尚書令。
孟達卻波瀾不驚,甚至下挫,反被劉封,一屁股坐在了頭上,奪了他的儀仗隊,孟達都不敢吭聲。
也許看到這,有人會大呼一聲:莫非是孟達眼紅、嫉妒法正?認為劉備不能公正對待自己,這才鉚足勁坑關羽,報私仇?
必然會!因為這是人性決定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卻跟法正關系不大,而是對劉備的失望!因為在孟達進攻上庸時,劉備做出了一個讓孟達無法承認的決定。
《三國志》載:(孟)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劉)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tǒng)達軍,與達會上庸。
也就是說,孟達好容易得到機會,要大展拳腳時,劉備卻認為孟達不行,所以派來義子劉封,一屁股坐在孟達的頭上,使得孟達連當一把手的機會都沒撈上。
且劉封剛猛,又是劉備的義子,換句話說就是,面對劉封,孟達連當面翻白眼的機會都沒有,只能背地里“畫個圈圈詛咒”。這種情況下,你如何讓孟達不產生想法?一腔怒火只能指向劉備。
我算看透你大耳朵了,提拔法正我認了,別管怎樣,那是我好哥們,他好,我也能跟著沾光。可你把義子放到我腦袋上,是幾個意思啊?如此不信任和鄙視我,我何必還要給你賣命!
恰好,關羽讓劉封出兵的信來后,孟達自然拒絕,用“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的理由搪塞,慫恿劉封不出兵。對這個理由,估計孟達都覺得可笑,因為上庸等東三郡的作用,諸葛亮曾說過,是“跨有荊益”。既,是連接荊州和宜州的通道。
倘若荊州丟了,上庸等東三郡還有作用嗎?所以,孟達的這個理由,最多屬于一種膚淺的建議,畢竟最后拍板是劉封!可哪料劉封卻也這么認為。
這就只能說明兩點,其一:劉封也藏著小九九。其二:劉封無能,不堪大任。無論哪一種,若真追究起責任來,劉備都首當其沖,是他“陰恐(孟)達難獨任”的。所以,如今所有疑問就都集中在了,劉備為何這么鄙視孟達?這就引出了諸葛亮!
三、害怕諸葛亮報復
劉備之所以,突然派劉封來當孟達的上級,是發(fā)生在孟達率軍攻破房陵后。
據《三國志》載,孟達攻克房陵后,殺了房陵太守蒯祺。而這位蒯祺,卻正是諸葛亮的親姐夫!
諸葛亮有兩個姐姐,一個嫁給了龐山民,也就是龐統(tǒng)的堂兄,龐德公的兒子。另一位姐姐就嫁給了蒯祺。
而且無論龐家,還是蒯家,都是荊州地區(qū)的豪強門閥,跟蔡夫人所屬的蔡家,也就是劉表的老婆娘家,同屬于荊州七大豪門。
劉備集團在得到西川前,是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屬于元老勢力,劉備為代表,還有關羽、張飛、趙云、簡雍等,另一部分則是荊州勢力,以諸葛亮為代表。
如今,孟達殺了諸葛亮的姐夫,算是得罪苦了諸葛亮。就算諸葛亮不吭聲,劉備敢不關注嗎?故而這才派來了劉封。
對此,孟達也心知肚明,必然擔心諸葛亮日后報復!如今劉備又這么鄙視自己。看來在劉備手下,絕無好果子吃了,故而這才慫恿劉封不救關羽,哪料劉封真就這么做了。
最后要說的是,劉備后來似乎明白了孟達的心思,也有過反思。在孟達投降曹魏后,有人勸諫劉備殺孟達家人,卻遭劉備拒絕。所以這事說來說去,關鍵點還在劉封身上。還是那句話,他才是老大,擁有最后的決定權!
故而排除孟達后,從劉封身上,也能看出蜀漢內部矛盾該有多深了,只不過之前一直被掩蓋。但在劉備當了漢中王后,由于未能疏通和平衡,反而激化爆發(fā),如關羽對黃忠的不滿等。
還有再看劉封、關羽和麋芳,這些可都是劉備最親的人,孟達再牛,如何能起那么大作用?所以孟達無非是幌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