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吃龍嘴大銅壺吧~~
在天津衛(wèi),有一種與面茶很相似的吃食叫“茶湯”,一字之異,卻是迥然不同的兩種美食。沒品嘗過面茶和茶湯的食客,特別是年輕人,不免將面茶、茶湯混為一談。
天津茶湯,因已故天津民俗大家張仲先生當年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龍嘴大銅壺》而傳播久遠,深入人心。很多年輕人相約去吃茶湯,往往說成去吃龍嘴大銅壺。
龍嘴大銅壺上部和下部各有一圈銅飾花紋,壺嘴、壺把上方各鑲飾著一條銅龍。有些銅壺的壺嘴裝飾成精美的龍頭,壺把就是一條栩栩如生的銅龍,龍須、龍爪、龍鱗清晰可辨。
龍嘴大銅壺壺身重二十公斤,可盛水三十多公斤。壺心是炭火爐,水燒開后,壺蓋旁汽笛“嗚嗚”響起。沖茶湯的師傅拉開架勢,左手分開五指托住盛好面料的兩只碗,如托保定大鐵球,呈海底撈月勢;右手懷中抱月,穩(wěn)穩(wěn)地將壺慢慢傾斜,一股沸水如注噴出沖入碗中,不灑不滴,剎那間水滿茶湯熟。而龍嘴兩側探出龍須尖端的兩個紅絨球,隨著沖茶湯動作顫動不已。沖茶湯師傅氣定神閑,姿態(tài)嫻熟,動作優(yōu)美,嘴里不停地吆喝叫賣。人們在品嘗美食茶湯之前,猶如現(xiàn)場觀摩藝術表演,常為之陶醉,連聲喝彩。
甜咸香的天津老味兒~~
北京的茶湯源于明代宮廷,所用原料與面茶相同,只是糜子面更細。北京民間流傳一段順口溜云:“翰林院的文章,太醫(yī)院的藥方,光祿寺的茶湯,武庫司的刀槍?!毕扔蒙倭繜崴畬⒓毭幼用嬲{勻,然后用大銅壺的開水沖熟,配料只有紅糖白糖。北京也有用龍嘴大銅壺沏茶湯的,究竟是天津師法北京,還是北京沿襲天津,很難說清楚。
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談吃》中說:
擔著大銅茶壺滿街跑的是賣“茶湯”的,用開水一沖,即可調成一碗茶湯,和鋪子里的八寶茶湯或牛髓茶固不能比,但亦頗有味?!?/p>
天津茶湯主料原來也是用糜子面。自天津著名的“馬記茶湯”創(chuàng)始人馬福慶開始,改用秫米面(即高粱米面),加少許糜子面,用翻滾的開水將其沖成糊狀。
馬記茶湯選用天津靜海獨流鎮(zhèn)的大紅高粱,加工成粉。此種高粱面細抱團,黏緊不散,再加入進口的、口重味濃的赤砂糖,使馬記茶湯在質量上有了堅實的保證。
馬記茶湯的一絕是“扣碗茶湯”。將裝滿茶湯的碗倒扣于案上,茶湯不溢不流,以示茶湯粘稠。此一絕技,一時征服了眾多食客。
茶湯:最接地氣的天津衛(wèi)美食小吃
當時,茶湯是窮人美食,價格與一碗豆?jié){相同。商家為降低成本,選用價格低廉的土紅糖增加甜度。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放入紅糖、白糖、青絲、紅絲、桂花醬、麻仁、松仁、桃仁、果脯、葡萄干、京糕條等五顏六色的配料。吃茶湯不用筷子不用勺,而用特制小銅鏟舀著吃,香甜滑爽,極為可口。
現(xiàn)在,聽說,茶湯可用茶湯粉沖制了。茶湯粉為何物?大概是學了速溶咖啡,也未可知。商家為降低成本,替代物、添加劑,比比皆是,哪里還有老味兒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