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亂的疾風(fēng)呼嘯而來,顏真卿展示出自己“勁草”之威,安老狗你沒叛亂之前我可以安心當(dāng)你的小老弟,背叛國家,那就是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不說你有多少兵馬,咱生死看淡,說干就干!
洛陽淪陷,巧撫人心
唐朝有二都:洛陽、長安。長安為政治中心,而洛陽是經(jīng)濟與文化的中心。東都洛陽的淪陷無疑給了堅持斗爭的政府軍沉痛一擊,很多看不清大局勢的士兵甚至將領(lǐng)一時間對國家平息叛亂產(chǎn)生了動搖。
?
叛軍還將留守洛陽的三位唐軍將領(lǐng)的頭顱送到顏真卿的駐地,一時間軍中人心惶惶,顏真卿內(nèi)心極度悲痛(其中有他的好友)但是他知道身為主帥不能在將士們面前露出悲傷之意。于是他演技再次炸裂上線(沒有調(diào)侃的意思,很嚴(yán)肅)。
?
他指著三人頭顱說“我認(rèn)識三位將軍,這并不是他們的頭顱?!避娦挠纱朔€(wěn)定,突進。在回避士兵后,顏真卿獨自一人承受了失都喪友的悲痛,他將三位將領(lǐng)的頭顱配上稻草的身體,設(shè)靈位祭拜。顏真卿沒有恐懼,反而更加堅定了干翻安老狗的決心。
振臂一呼,眾郡歸唐
老顏家還有一位狠人(家風(fēng)使然),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他原先是安祿山的部下,任常山太守。在安祿山造反后,他一方面不動聲色的與叛將周旋,另一方面用計掌握局勢、控制軍隊(這里說的相當(dāng)簡單,此中的驚心動魄怕只有當(dāng)事人能真切感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 顏杲卿 看他的生平。顏杲卿為成功殺掉叛將流下激動的淚水)
?
在殺掉叛將后常山、平原(平原堅持斗爭)二地軍威大振,十七個郡主動歸順朝廷,共同推舉顏真卿為盟主。顏真卿一下子有了二十萬的兵馬,并占據(jù)了交通要道,可以和叛軍剛正面。后顏真卿與其他政府軍配合,聽從謀士建議,成功痛擊叛軍。(后對安史之亂的平定顏真卿不是主角,不在此贅述。)
《祭侄文稿》
它被世間稱為“天下行書第二”。這是顏真卿寫給自己的侄子顏季明。顏季明即顏杲卿之子。安祿山的叛軍圍攻顏杲卿駐守的常山,叛軍抓到顏季明,想用此來迫使顏杲卿投降。顏杲卿沒有屈服,顏季明被殺。后常山城破,顏杲卿也寧死不降。 文天祥在《正氣歌》贊:“為張睢陽(張巡,在安史之亂中堅持斗爭的悲壯人物)齒,為顏常山舌。 ”
?
顏真卿內(nèi)心悲痛,回想起二人相處的時光,更使人煎熬無比。寫時常常枯筆(墨水已盡),文中的多次涂改,可見顏真卿內(nèi)心的痛苦、激動。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這幾句最令人感動。
伏清白而死直
?
七十多歲高齡的顏真卿在朝廷任太子太師。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叛變,朝廷商議派代表去撫慰他,眾臣子都知此行危險,紛紛默不作聲。此時的朝廷盧杞(值得一提的是,顏真卿曾經(jīng)祭拜過他的父親,當(dāng)年被殺的三個唐軍將領(lǐng)之一)掌權(quán),他與顏真卿之間有過節(jié)。上奏請顏真卿去宣慰,皇帝同意。顏真卿前往李希烈部,李希烈多次侮辱、恫嚇顏真卿,他始終不卑不亢,曾因不想讓朝廷受辱(他是朝廷命官)多次自殺。李希烈還曾答應(yīng)讓顏真卿當(dāng)他的宰相,顏真卿不為所動,最終被李希烈縊殺,享年七十六歲。追贈司徒,謚號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