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組織了一次2小時的快速投票,感謝1000多位粉絲參與每組投票。下面分析數(shù)據(jù)。
1 一線城市生活 上海遙遙領(lǐng)先
北京14%,上海44%,深圳廣州共得42%。
如果四個一線平均,則北京上海各自應(yīng)得25%,深圳廣州一起應(yīng)得50%。結(jié)果,深圳和廣州流失8%,北京流失11%,多出的19%都被上海拿去,25% 19% =44%。
四個一線城市,上海的生活品質(zhì)最受肯定。
如果深圳或廣州平均分配這42%,則:
上海 44%
深圳 21%
廣州 21%
北京 14%
這是冪律分布:
上海:深圳:廣州:北京
= 1:1/2 : 1/2 : 1/3。
投票相當(dāng)有效,它符合Zipf分布。在單一因素起主導(dǎo)作用的市場中,Zipf分布最常見。
2 京長珠 省城:都市圈的選擇
真正連片的城市群,中國就兩個,長三角、珠三角。
通常講講城市群,人們會說,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但重要的,就是北京、長三角、珠三角,我們稱為京長珠(剪枝者 首發(fā)??????)。
為什么單說北京、不把天津放入?這幾年來,大家都清楚了,北京疏解的,天津不一定接得住,都是去了南方,互聯(lián)網(wǎng)的,去了杭州,有少數(shù)也去了深圳、杭州、武漢,總部的,去了南方。北方地域,只有北京,傲然矗立。
北京,9%。一個城市,能占這么大規(guī)模,難得。
長三角,42%。毫無意外。
珠三角,32%。
中西部省城,如武漢成都,17%。
長三角珠三角合在一起,占了74%,可見大家的心愿。
把都市圈與一線城市的投票對照。
一線城市投票中,深圳廣州得42%。但是,都市圈投票中,珠三角只得32%,損失10%。與之相比,一線投票中,上海得44%,都市圈投票中,長三角得42%,僅僅減少2%,幾乎沒損失。在一線投票中,北京是14%,在都市圈投票中,北京9%,損失5%。相比一線投票,珠三角損失的10%、北京損失的5%、上海損失的2%,加在一起,17%,就是中西部省城的得分。損失最大的,是珠三角,北京也有一些。
可見,中西部省城分流的,不是上海和長三角,而是珠三角和北京。
上海和長三角似乎不受中西部省城崛起影響,在一線和都市圈的兩次投票中,得票率都很接近。北京損失 5% / 14% = 35%,珠三角損失了 10% / 42% = 24%。北京的人口回流到鄭州、成都等省會城市,珠三角的人口回流到長沙、武漢、重慶等省會城市。這種現(xiàn)象,是真實的,既是大家投票的傾向,也是實際發(fā)生的趨勢。
作為首都的北京,不會在意這樣的損失。人才是留北京、還是去南方,都是在中國;只要中國好,首都就會好。
珠三角卻要小心了。雖然近幾年深圳廣州戶籍人口增加很快,常住人口也還在增加,但是,珠三角接收外來打工者的主要城市,如東莞、佛山、中山,人口卻是在流出的。
長沙、武漢、重慶,還在繼續(xù)加大建設(shè)力度,也對在珠三角城市打工但卻難以安家的本省人口,構(gòu)成了強(qiáng)大的吸引力。東莞、佛山、中山,如何與長沙、武漢、重慶競爭?
現(xiàn)在廣州的GDP增長率也到了7%附近,預(yù)計以后還會下滑。長沙、武漢、鄭州、成都,多年都在8%以上。未來十年,廣州有沒有被內(nèi)陸省會城市如武漢超越的可能?這種可能性以前想都不會想?,F(xiàn)在呢?沒人敢說完全不可能了,概率正在劇烈上升。
京長珠 省城,就是以后的都市圈主要格局了。
3 內(nèi)陸省會與沿海二線咬得緊
因為選項只能安排四個,在二線城市的組合里,就沒有安排天津、濟(jì)南青島、福州廈門等城市,有點遺憾?;仡^來看,就變成了沿海的長三角二線城市與中西部的二線城市的對決。
結(jié)果是,長三角二線城市大勝,占了57%。中西部也不弱,畢竟占了39%,如果把南京和合肥也算作是中部二線城市,則中西部二線就占了43%,可以說與傳統(tǒng)的長三角二線城市差距很小了。如果南京和合肥平分4.8%,各占2.4%,江南四個城市 南京,一共5個城市,59%;中西部7個省會城市,41%。可以寫成:
江南蘇州杭州寧波無錫 南京 5城:60%
中西部省會7城:40%。
江南 : 中西部 = 6: 4 = 1: 2/3。
這是在二元因子下的冪律分布情景。也不意外。
對比都市圈的投票。都市圈的選擇中,長三角幾乎毫發(fā)無損,珠三角則被拿走1/4的份額。但是,在沿海長三角與中西部內(nèi)陸省城的比拼中,長三角依然受傷了,內(nèi)陸省會城市,相對于長三角的城市,依然可以拿走相當(dāng)多的份額。不只一個因素決定了這一點,而是一定會有兩個因素。顯然,大家開始用兩個因子來考量長三角城市與中西部省會,不是只從工作/收入,而是還從別的因素,例如房價或者家人團(tuán)聚。
中西部省會城市的興起,在這組投票中,再次得到確認(rèn)。中西部要與長三角這樣的龍頭經(jīng)濟(jì)區(qū)競爭人口和人才,必須加大第二因子的培育,例如,更寬敞的房子、更可得的子女教育、更方便的家庭團(tuán)聚環(huán)境。工作/收入是第一因子,要追趕;住房/子女教育/家庭生活是第二因子,要領(lǐng)先。
最后,成都重慶西安一起,得28%,武漢長沙鄭州一起,得11%,成都領(lǐng)銜的西部三個省會,遙遙領(lǐng)先武漢領(lǐng)銜的中部三個省會。成都的城市口碑,這些年來一直好于武漢,功不可沒。以前網(wǎng)上曾有人說,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武漢,一座來了就想離開的城市。近些年來,武漢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在產(chǎn)業(yè)和科技基礎(chǔ)上,武漢也超出成都很多。但是,在國民風(fēng)評上,成都依然遠(yuǎn)勝武漢。武漢,仍然要大力改進(jìn)城市風(fēng)貌、提升城市氣質(zhì),以迎接更多人才。
結(jié)論:
1 一線城市生活,上海遙遙領(lǐng)先;
2 都市圈格局:京、長、珠、省城;
3 中西部省會與沿海二線咬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