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視野網(wǎng)3月7日電(本網(wǎng)記者裴振萍 通訊員江麗波 邵寧)目前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數(shù)以億計,但大多人對糖尿病的認知仍存在著許多誤區(qū)。哈爾濱市第一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吳東紅主任帶領大家細數(shù)一下到底有哪些糖尿病的常見認識誤區(qū)!
1 得糖尿病不要緊?
不少人認為,得了糖尿病也沒什么要緊的,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殊不知,人體器官長期浸泡在高血糖中,會導致眼、腎、腦、心臟等多個器官損害,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據(jù)統(tǒng)計,糖尿病醫(yī)療費用81%用來治療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的危害絕不可小覷。
2 糖尿病是愛吃糖吃出來的?
愛吃糖與糖尿病的發(fā)病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糖尿病是遺傳和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長期共同作用所導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謝疾病,以血漿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主要是因體內(nèi)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礙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zhì)代謝紊亂而影響正常生理活動的一種疾病。
3 飲食治療就是饑餓療法或全素食治療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流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但是,許多人將飲食治療簡單粗暴地理解為饑餓療法或全素食治療,這是不可取的。饑餓療法或全素食治療下,患者熱量攝入減少,尿糖可能暫時下降;但由于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脂肪分解供能產(chǎn)生酮體,會導致酮癥酸中毒,嚴重者危及生命。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均需要接受個體化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
4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了?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豆類、富含纖維的谷物類(每份食物≥5g纖維)、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物均為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提高膳食纖維攝入對健康有益。建議糖尿病患者達到膳食纖維每日推薦攝入量,即10~14 g/1000 kcal。
5 運動量越大越好?
過度、過量運動會增加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發(fā)生風險,還會導致其他運動傷害。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min(如每周運動5d,每次30min)中等強度(50%~70% 最大心率,運動時有點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乒乓球、羽毛球和高爾夫球。
6 打胰島素會成癮嗎?
不少人對胰島素存在諸多偏見,甚至認為胰島素注射后會成癮,拒絕胰島素,喪失了治療機會從而造成嚴重的并發(fā)癥。許多患者認為2型糖尿病不應該注射胰島素。其實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除1型糖尿病外,2型糖尿病在下列情況需要應用胰島素:(1)經(jīng)足量口服降糖藥治療后,血糖仍未滿意控制者;(2)合并急性并發(fā)癥;(3)合并嚴重的慢性并發(fā)癥;(4)合并有嚴重的疾病;(5)感染;(6)手術和應激;(7)妊娠等。
以上這些情況使用胰島素多數(shù)是暫時性的,將急性狀態(tài)消除后仍可改用口服藥。而對那些本來對口服降糖藥失效的患者,使用胰島素一段時期后,一方面消除了高葡萄糖毒性;另一方面可以讓胰島β細胞得到休息和恢復,可能重新喚起胰島β細胞對口服降糖藥的反應性,這時可考慮改用口服降糖藥。當然,如果自身β細胞功能完全衰退,或者上述合并情況不能去除,就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了,可見打胰島素會上癮純屬無稽之談。
7 二甲雙胍傷腎?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雙胍,并非二甲雙胍傷腎。我國最新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指出,二甲雙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發(fā)生率低,不導致腎臟損害。雙胍類藥物禁用于腎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μmol/L,女性>123.8μmol/L或預估腎小球濾過率eGFR <45 ml/min]、肝功能不全、嚴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術的患者。正在服用二甲雙胍者當eGFR在45~59 ml/min之間時不需停用,可以適當減量繼續(xù)使用。
8 血糖正常就可以停藥了?
糖尿病是終身疾病,需要終身治療。血糖正?;蚱椒€(wěn)一段時間時,醫(yī)生可以依照病情進行調(diào)整藥物。切忌自行停藥,導致血糖波動,增加胰島細胞的損傷,影響其他器官的功能。
9 皮膚癢時可抓撓皮膚?
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nèi)代謝紊亂、體質(zhì)弱、抵抗力差,極易合并各種急性和慢性感染。皮膚一旦感染就會發(fā)癢,患者有時會忍不住抓撓。但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一旦皮膚破潰很難愈合,甚至出現(xiàn)經(jīng)久不愈的潰瘍。因此,糖尿病患者切不可抓撓皮膚,以免出現(xiàn)潰爛。當出現(xiàn)任何感染、皮膚破損,應馬上到醫(yī)院進行檢查。
10 糖尿病可以治愈?
迄今為止,還沒有能根治糖尿病的藥物和方法。但是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后,約50%的患者可獲得1年臨床緩解(級單純飲食運動下維持長期血糖控制)。所以大家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亂投醫(yī)、亂用藥,相信小廣告、“祖?zhèn)髅胤健薄案呖萍技{米技術”等,最終只會延誤病情。
在此,吳東紅主任提醒大家:糖尿病是一種常見而復雜的慢性疾病,需要醫(yī)生與患者共同努力,通過持之以恒的生活方式干預與藥物治療,減少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危害。科學治療,才能有效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質(zhì)量,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