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歐洲北部國家,鄰國按順時針排列依次為瑞典、挪威、俄羅斯,南部瀕臨芬蘭灣,西邊臨靠波的尼亞灣。面積34萬平方公里,比云南稍小,人口550萬。
芬蘭不是內陸國,但同樣也不是臨海國。芬蘭西部和南部有著長達1100公里的海岸線,只不過這些海岸線都集中在波羅的海北部,而波羅的海又是一個內海,各種意義上來說都極為不便,算是半個內陸國。
芬蘭原本可以面朝大海,直接享受海風、海浪的洗禮。只不過由于歷史原因,芬蘭損失了1/10的土地,并且失去了通往北冰洋的出???。
芬蘭是當今世界上少數(shù)的永久中立國之一,只不過在正式獨立之前,芬蘭也曾在國際社會中沉浮。
芬蘭原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當時芬蘭領土北部邊界直接瀕臨北冰洋。芬蘭戰(zhàn)爭爆發(fā),瑞典戰(zhàn)敗,芬蘭被迫成為沙俄領土的一部分。
沙俄之所以吞并芬蘭,是因為芬蘭的國界過分靠近當時的俄國首都列寧格勒(今為圣彼得堡),為了防止別國從芬蘭界限入侵俄國,吞并芬蘭是必須的。俄國十月革命之后,芬蘭趁機從俄國獨立。雖然名義上和之前有所改變,俄國本質上并沒有變化,芬蘭的存在對俄國來說依舊是極大的威脅。
當時的國際社會,蘇聯(lián)和德國之間關系微妙,兩國之間的較量一直未曾停歇,若是芬蘭投靠德國,對蘇聯(lián)來說絕對是不可避免的隱患。
芬蘭是蘇俄亟待解決的問題。蘇聯(lián)原本是準備采取和平方式解決邊界問題,對芬蘭提出了領土交換的建議。只不過貪婪的本性使然,俄國意欲用本國惡地換取芬蘭交通要塞,芬蘭不傻,拒絕的很干脆。這直接導致了蘇俄對芬蘭態(tài)度的惡化,隨便一個理由,蘇芬戰(zhàn)爭爆發(fā)。
芬蘭和蘇俄實力懸殊,即便當時國際社會中有很多國家對蘇聯(lián)的做法極為不齒,鑒于自身安危多數(shù)持旁觀態(tài)度,剩余國家對芬蘭的幫助也很小,芬蘭戰(zhàn)敗的毫無懸念,但是蘇聯(lián)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蘇芬戰(zhàn)爭之后,芬蘭被迫將包括卡累利阿和雷巴奇半島等將近1/10領土劃分給蘇聯(lián),這直接導致芬蘭國家邊界向南移動,失去了原本通往北冰洋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