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生息在這塊神奇土地的藏族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開拓了這片美麗的土地,創(chuàng)造出了絢麗多彩的文化。藏族文化以它鮮明而獨有的民族特點和濃郁的地域風格,贏得了世人的矚目和贊譽。同時也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珍貴寶藏等我們來一睹其風華。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那些你從未見過卻堪稱國寶的珍藏:
松贊干布鎏金銅頭盔 吐蕃時期 護身甲胄
通高29厘米 自徑22.4厘米
在建立統(tǒng)一的吐蕃王朝過程中,松贊干布四處征戰(zhàn),取得赫赫戰(zhàn)果,這頂精致的頭盔,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來他崇尚武功的性格,頭盔雕飾華麗,鑲嵌著二百余顆寶石和珊瑚
祿東贊合金像 吐蕃時期 人物造像 高21.9厘米
祿東贊又稱噶爾東贊。是吐蕃松贊干布時期的著名大臣,他協(xié)助松贊干布治理吐蕃,立下殊功,他奉命赴長安,請得文成公主來吐蕃與松贊干布完婚,為藏汗友好歷史寫下重要一頁。
赤尊公主泥塑像 吐蕃時期 人物造像 選自布達拉宮
赤尊公主名毗俱胝、尼婆羅(今尼泊爾國王光胄(鴦輸伐摩))之女、藏文史籍稱赤尊公主。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統(tǒng)一吐蕃,派大臣祿東贊為專使前往尼婆羅請婚,尼婆羅王允嫁赤尊公主。公主至吐蕃時帶來一尊釋迦摩尼八歲等身像,并有工匠隨從、在拉薩興建大昭寺安放所帶佛像,由于尼婆羅當時信奉佛教。他的入蕃對佛教傳入吐蕃起了一定作用。藏文記載,赤尊公主同文成公主一樣,被奉為度母的化身加以供奉。
文成公主泥塑像 吐蕃時期 人物造像 選自布達拉宮
文成公主(公元?年-680年),唐太宗養(yǎng)女。唐貞觀年(公元627年649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臣祿東賛赴長安請婚。唐太宗以養(yǎng)女文成公主許嫁松贊干布、并詔令禮部尚書江夏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jié)護送文成公主人蕃。文成公主到拉薩后主持建造小昭寺,安放自長安帶去的釋迦佛十二歲等身像(后移至大昭寺)。今大昭寺前的公主柳,傳說為其親手所栽。公主知書識禮,博學多才,篤信佛教,兼通卜筮之學。她入蕃時攜帶了大量的物品,傳說還隨帶了工匠5500人及谷物、牡畜等。中原地區(qū)的醫(yī)藥、歷算等科學也隨之傳入吐蕃。這対吐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和唐蕃關(guān)系的加強,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藏族佛教信徒將文成公主奉為度母的化身加以供奉。她的事跡在藏族地區(qū)以戲劇、壁畫、民歌、傳說等形式廠為流傳,影響深遠。
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金銅像 吐蕃佛教造像
釋迦牟尼十二羅等身像,是釋迦牟尼在世時依照他十二歲的身量大小塑造并親自加持過的銅質(zhì)佛像。據(jù)史書記載,公元4世紀,古印度法王達摩波羅為了答謝中國秦王苻堅、贈送了這尊十二歲等身佛像。到了唐朝.文成公主將其作為修習佛法的本尊皆到葉蕃、先是供本于拉薩小昭寺,后供本于大昭寺,成為佛教信徒十分崇敬的佛尊。
《羅剎女》 設(shè)色紙本唐卡 中華民國 長153厘米,寬78厘米
這是一幅羅剎女仰臥圖。佛教認為羅剎女是個女魔,而西藏又地處女魔的身上,只有用寺院、佛塔等壓鎮(zhèn)方能平安。因此在吐蕃時期,羅剎女身體的各部位就都建有院。拉薩大昭寺正好處在羅剎女的胸口上。
長慶會盟碑 吐蕃時期 石碑 高4.76米、寬0.95米、厚0.5米
立于大昭門前,唐穆宗長慶元年吐蕃彝泰七年至八年,公元821年一822年)。吐蕃與唐朝派互派專使會盟手長安和邏些、史稱長慶會盟,亦稱甥會盟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吐蕃赤祖德贊即位。長慶元年(公元821年)九月,吐蕃落派遣會盟專使論納羅率領(lǐng)使團攜盟書至長安,次年,唐朝派遺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劉元鼎為西蕃會盟使率領(lǐng)使團入蕃,雙方于長慶三年公(元823年)分別在長安和邏些刻石樹碑,以垂永久。盟文重申了唐蕃雙方“偃兵息人、崇姻繼好”的共同愿,確定了吐蕃與唐的邊界、大體上維持清水會盟同所劃定的雙方管轄地段。規(guī)定“被此不為寇敵,不舉兵革,不相侵謀封境”,盟文中還商定了有關(guān)“通傳”、“交易”等方面所遵守的原則、盟文指出“今社稷葉同如一,為此大和、然甥男相好之義、善誼每須通傳“這通漢藏文合壁的刻石碑,呈方柱形、至今保存完好。
王墓石獅 吐蕃時期
原本有兩尊石獅(一尊重破損)是位于瓊結(jié)縣的藏王墓群的守陵瑞獸。據(jù)傳,這里有止貢贊普至末代贊普朗達共35代贊普的陵墓。現(xiàn)在地面可辮認的有16座,能確定主的有9座,分別是松贊干布、芒松芒贊、赤都松贊、赤德祖贊、赤松德贊、牟尼贊普、赤德松贊,赤祖德贊、朗達瑪?shù)牧昴埂2赝跄谷旱脑岱ㄊ怯筛咂聺u趨下坡,由高處漸至低處,形成“珍珠鏈狀”,方圓達3公里。每個贊普陵墓規(guī)模大小不等,以松贊干布的陵墓為大,呈平頂四方形,每邊寬百余步、高20余米,墓頂有一座小祠殿。
葉巴寺殘碑 吐蕃時期
這塊殘碑位于拉薩市東北達孜縣的葉巴寺內(nèi),其四面各刻一個人名。其中一面刻有“格隆貝吉多杰”這一重要人物的名字。格隆貝吉多杰曾刺殺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朗達瑪滅佛時他喬裝打扮成俗人,從人群中用箭射死朗達瑪,然后逃亡到康區(qū)(今四川省西部)。朗達瑪?shù)谋粴е铝送罗醭谋罎ⅰ?/p>
下一期我們給大家展示古代西藏佛教的藝術(shù)瑰寶( 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