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上一直流行一個很鮮活的段子“深夜下班回家,還能看到很多外賣小哥哥奔波送餐,忽然覺得很勵志,別人這么晚了都還在吃,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吃?!蓖嫘χ嘁搀w現出了消費背后眾多習慣和行為的變化,線上的便利和線下外賣小哥的快捷,無一不在提醒著我們“雙線生活”的到來給我們帶來的全新體驗。 2018年知萌咨詢機構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杭州、武漢、沈陽、青島和南京等10大城市中18-55歲的消費者進行深入調查,通過知萌團隊長達三個月時間的反復調研、論證得出《2019中國消費趨勢報告》關于新零售也有更深入的解讀和洞察。 所謂的“雙線生活”就是說消費者已不再單純通過單一的線上或者線下渠道進行消費,而是根據需求選擇更加便利化的購物方式,線上與線下的氛圍營造與品牌文化體驗成為驅動消費的關鍵。面對這樣的變遷也意味著未來的新零售不僅需要同時具備線上、線下這兩種能力外,同時也需要擁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來幫助企業(yè)打通線上線下,不論是從庫存到會員還是從服務到營銷,最終目的是給消費者提供體驗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這些變化都有哪些表現? “以前只是’天上一只貓’,這次天貓618讓我們感受到無處不在的天貓。消費者不必受限制于哪里下單,哪里提貨,一切圍繞著他最傾向、最習慣的方式發(fā)生。從交易、交付到交互,全程和消費者接觸?!碧熵埧偛镁附菰f到。這也意味著消費者不再只是局限于某個單一場景,有了更多靈活和自由選擇權。據知萌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網購的頻率有所增加,線下門店購物頻率逐漸減少。說起來很簡單,這就相當于不管你是在上海市中心還是東莞小鎮(zhèn),不管你生活在北京CBD還是五環(huán)外,你都能夠用同樣的價格、買到同樣的東西。一袋三只松鼠的碧根果,你可以在安徽蕪湖的三只松鼠投食店買到,也可以在微信上朋友轉發(fā)的鏈接里買到。買到的東西品質一樣,價格也一樣。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新鮮事物不斷涌現,思維方式也在不斷更迭換代,我們生活的時代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對于當下零售業(yè)來講,不論你愿不愿意接受,改革都是一個必選項。
未來的商業(yè)爭奪主要在90后甚至00后這一代的消費族群上,而這群人從出生起就不缺物質也不缺好的產品;他們對金錢觀念偏弱,并且還能高度接受超前消費;但他們也是重視心靈充實的一群人,需要更多的精神慰藉和服務關懷,而這種關懷只有面對面的交流與觸覺才能更深刻的體現,這恰恰就是“實體店”最大的機會。根據知萌的調研數據顯示,有59.3%的消費者通常在線購買,送貨上門;28.2%的消費者傾向于到店購買;9.5%的消費者傾向于在線上預訂或購買,線下提貨的方式。同時也意味著消費者購物方式呈現多樣化,這種多樣化在2017年尤為明顯,盒馬鮮生、百聯的RISO、步步高鮮食演義、永輝超級物種、物美、蘇果超市等等強調現場體驗的零售門店均“橫行”于市場且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
'拿了就走'的無人便利店「簡·24」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誕生的。與京東的RFID技術不同的是簡·24利用視覺識別搭配傳感器,不需要在商品上貼RFID,通過人體特征識別和物體識別就可以追蹤用戶在店內的行為。消費者進入店內,商品可以任意選擇,沒有品類和數量的限制,選購方式上和Amazon Go類似的是沒有選購的商品需要放回原位,而且在客流方面,為了保證視覺識別的準確率在80%以上,限制最多不超過10人同時進店,在便利的同時體驗輕松購物的樂趣。
現如今琳瑯滿目的商品加上全渠道的購物選擇,讓體驗變得尤為重要;但我們相信無論未來的商業(yè)如何改變,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互動與互聯,創(chuàng)意與創(chuàng)新,文化與藝術,微笑與服務,以及人與人之間那份情感和溫度永不會被替代,只會隨著時間的增長彌足珍貴。
早在2013年O2O初露雛形時,很多傳統(tǒng)門店秉持的是持抵觸態(tài)度,著名就是那次中國家居行業(yè)最大的19家連鎖或區(qū)域大賣場如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吉盛偉邦等聯合簽署的《中國家具協會市場委員會關于規(guī)范電子商務工作的意見》,聯手抵制天貓。又比如網上廣為流傳的王健林,馬云的十年之賭,都體現出了線上線下在初期的碰撞與磨合,經過多年來市場的驗證和消費行為的變遷,線上線下也開始從對立走向融合,線上的方便快捷,線下餐飲,購物,休閑,娛樂一體化的全場景體驗共同給消費者帶來了全新感官享受。新零售也由此重新定義。
比如眾所周知的盒馬生鮮,消費者可以直接進入店內體驗,一鍵解決消費者購買過程中對商品品質和服務的不確定性問題。此時的門店既是體驗點、加工中心,又是物流中心。而通過門店的體驗互動和粉絲運營,盒馬又將消費者一步步地引到線上,門店又再次變成了流量轉化器,完美演繹了什么是線上線下新融合。
在以消費者為主權的時代,眾多企業(yè)都在追求以零售效率和運營成本為目的,以消費者為中心,多場景下更好地提供快捷便利和服務,以便能更加高效的鏈接消費者。面對這樣的需求,有什么樣的營銷策略為企業(yè)指明方向呢?
從線下方面來看要強化與消費者的體驗互動,可以從嗅、味、聽、觸、視的五感體驗角度進行開展,正如卡薩帝的人生書店用聲音治愈感知,用味覺重塑記憶,用色彩決定心情,用嗅覺感受鎮(zhèn)靜或熱烈,用觸覺感受冷暖,以此來增強消費者內在鏈接和情感溝通。重新定義品味,打造全新生活方式。
從線上方面來看要通過掌握數據,更加清晰刻畫消費者畫像進行定制營銷,通過不斷的對人群細分,個人的消費習慣、興趣愛好和金融資產分析消費者,從而不間斷的,多維度地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歸納,計算出針對消費者最優(yōu)的營銷時間和需求產品。根據消費者的社交圈、朋友圈推送適合消費者的需求產品,進而更好的為企業(yè)和消費者服務。
雙線生活的變遷,見證了新零售從最初的雛形到如今的日漸完善,從線上線下的互相抵制到如今的完美融合,而這一切恰恰是消費需求的變遷。不管未來有怎樣的變化,隨著新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中國零售行業(yè)也將發(fā)展創(chuàng)新出更多的新玩法,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這也許才是新零售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