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人求學路 | 開學第一天,我們做了什么?


     東方生活。美學。 


又到了開學的日子,就問一句,作業(yè)寫完了嗎?



記得小時候,每次開學,家長總是忙里忙外,開學當天,學校門口更是被各式車輛圍得水泄不通。而我們,則負責交作業(yè)、包書皮、聽國旗下講話、看開學第一課......



如今,各式各樣的開學儀式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古人對開學儀式也是極為重視,尤其是啟蒙兒童,他們是如何舉行開學儀式的呢?


一、古代開學儀式


在古代,“入學禮”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與成人禮、婚禮、葬禮相提并論,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


古時的開學禮尤為嚴肅和隆重,大致有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痹谶@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童們穿上正式的長袍,先生依次為他們整理好衣冠,然后排著隊到學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在先生的帶領下步入學堂。



二是“拜先師”。步入學堂后,先要舉行拜師禮。學生先叩拜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拜老師,三叩首。接著學生向老師贈送六禮束修。



三是“盥洗凈手”。行過拜師禮后,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凈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皟羰帧钡脑⒁鉃閮羰謨粜模M茉谌蘸蟮膶W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四是“朱砂啟智”。先生手持蘸著朱砂的毛筆,在學童眉心處點上紅點,為學童們朱砂開智。朱砂點痣,取的是古語中“智”的意思,意為開啟智慧,目明心亮,也希望學童們日后的學習能一點就通。



整個過程,古人稱之為“入泮儀式”。經歷完這些以后,就意味著學生成為學門弟子,正式踏上艱苦的求學之路。


二、學校的設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學校的國家之一,“?!焙汀扳浴本褪俏覈钤绯霈F(xiàn)的教育機構。


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學,在古代被歸于啟蒙教育,也叫“蒙學”,承擔蒙學的教育機構一般都是私塾。





私學從春秋時期就出現(xiàn)了,當時社會動蕩,官學衰微,一些文化官員就攜帶著文化典籍和禮樂器走向下層,這便是私學的開端。


但到了宋元時期,官方也開始注重啟蒙教育,在各鄉(xiāng)鎮(zhèn)設立了“社學”這一機構。元代時期,政府規(guī)定以50家為一社,每社設立學校一所,農閑時就讓子弟入學讀書。



到了明清時期,政府沿襲了這一制度,在各地建立社學,數(shù)目相當多。除了社學,還有義學、村塾、族塾、坐館等啟蒙教育場所。


其中義學有官辦也有民辦,一般是地方官員或鄉(xiāng)紳出資興辦,入學的都是貧困子弟,不用學費;村塾、族塾就是一個村或一個大家族辦的;坐館、教館則是有錢人家聘老師給自家孩子或親友孩子上學,紅樓夢里賈寶玉、薛蟠等人所上的學校就屬于坐館性質。



三、幾歲兒童能上學


古代對學生的入學年齡要求一直在變化。唐朝六七歲的兒童就可以進“小學”,這和現(xiàn)代的入學年齡差別不大。


明朝則規(guī)定“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皆入社學”。8歲是古代較為普遍的入學年齡。當然,即使你超過15歲,你依然可以去“上小學”。 


 ▲明 鞍馬秋風圖 該畫描繪了書童隨學子騎馬出行的場景

這些“社學”的門檻很低,凡是愿意讀書的,都可以來參加。要說義務教育,中國古代可能就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當然,有些地區(qū)也會對兒童入學采取強制性措施,比如明朝就規(guī)定:“民間子弟八歲不就學者,罰其父兄?!币簿褪钦f,有些地方如果8歲不送孩子去上學,那么父兄就要遭到責罰??梢姽艜r候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四、古代何時開學


古代是農業(yè)社會,一切活動圍繞著農業(yè)展開,學業(yè)同樣如此。古人開學的時間一般會選擇農閑時間。


在漢朝,一般有三種入學時間:“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焙唵胃爬ň褪谴杭救雽W、秋季入學和冬季入學。一般來說,春季入學多在正月十五以后。而秋季入學時間和現(xiàn)代開學時間較為接近。




到了南北朝,冬季入學成了主流,《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說法。不過在開學時間上和此前略有不同,一般為農歷十月。


宋陸游《冬日郊居》一詩中提及,“兒童冬學鬧比鄰,據(jù)案愚儒卻自珍?!弊宰⒓捶Q,“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彼?,那時候是十月份入學的。



五、學生學什么


學子門入學后的第一件事當然就是上課了,現(xiàn)今的小學生學的是拼音、數(shù)學、漢字等基礎知識,那么古代的學生都學些什么課程呢?



課程安排:重文輕理,數(shù)學、音樂等被認為是副課。


在古代,“禮、樂、射、御、書、數(shù)”這六藝也是必學的內容,只不過因為古代重文輕理,把仕途作為讀書人唯一出路,因此,數(shù)學、音樂等課程就顯得不重要了。


不過在啟蒙教育中,最多的教學內容還是識字、作文,當時的識字教材普遍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這些都是識字的基本教材。



等識字教育進行了一段時間后,才開始教寫字。


為什么寫字要晚一些呢?因為古代寫字是用毛筆,“小兒手小骨弱,難教以撥鐙法”。就是說小孩的骨頭太脆弱了,練毛筆字還沒什么勁,所以最初練字也都是練簡單筆畫的,如“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等字。





在識字、作文之余,學生還要適當學習經、史、歷、算等知識,兼習當朝律令以及冠、婚、喪、祭等禮儀。


除此之外,古代小學課堂也會教學生音樂、射箭等課程。比如明代魏校在擔任廣東提學副使期間,設置了一份課程表,里面就包括“教琴、習射、習樂歌詠”等內容。



六、學校紀律很嚴格


學生入學后要遵守各種學校規(guī)定,比如學校會設立“功過簿”,記錄學生的表現(xiàn)。


其中明代教育家魏校在他的教育意見中,就令學校設置“揚善簿”和“改過簿”:“生徒有好酒博弈、逸游驕縱者,切察其事,痛責深曉,錄之改過簿內。如不改,許送提調官懲治,毋得茍容......”



學生表現(xiàn)好的話也會得到獎賞。明代沈鯉主張,學生勤學、守規(guī)矩、有進益者,給免帖一紙,當該受責罰時,可以用免帖抵充一次。


同時,如果學生勤學守規(guī)矩,還記錄在簿,就可積1分,積滿10分,則告訴東家,給紙筆犒賞一次。



古時候,學生不聽話,先生可以用戒尺打學生手心。在明代,一位叫黃佐的教育家就提出:“無故而逃學,一次罰誦書二百遍;二次,加撲撻,罰紙十張;三次,撻罰如前,仍罰其父兄?!?/span>


老師不僅可以“撲撻”學生,甚至可以處罰學生的家人。



正所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希望每個即將開學的學子,都能努力學習,克勤克勉,早日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與抱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開學的第一課︱古代開學有哪些講究?
古人開學那些事兒
古人開學講究多:不送禮,沒學上?
古代學校的那些禮節(jié)
古人是如何“求學”的
正衣冠、拜孔子、點朱砂……開個學事還真多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