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ESO/M. KORNMESSER
去年年底,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了第一個從星際空間進入太陽系的天體——一個略帶紅色的、雪茄形狀的天體,名為Oumuamua?,F(xiàn)在,一項新研究表明,這個奇異的闖入者很可能是在被一個雙恒星系統(tǒng)拋棄后才開始“航行”的。
天文學家最初將Oumuamua(夏威夷語中偵察兵的意思)歸類為彗星,但后來的觀測并沒有揭示出相關(guān)跡象,包括塵埃云或水汽。加上這個400米長的天體在高速行進,以及軌跡奇異,天文學家強烈建議Oumuamua是一顆小行星,而不是彗星,并且來自太陽系之外。
但一項新研究表明,只有極少數(shù)的單恒星系統(tǒng)能夠鍛造出這樣一顆沒有水的小行星。這是因為這樣的“壯舉”需要與土星或更大的行星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而在銀河系中,太陽系附近只有大約10%的單恒星系統(tǒng)有這樣的特征。
研究人員近日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報道說,如果一個恒星系統(tǒng)中有兩顆恒星,特別是那些恒星軌道彼此挨在一起,更有可能產(chǎn)生小行星。該研究小組的計算機模擬顯示,高達36%的雙恒星能噴射出小行星。
此外,研究人員計算和分析了單恒星和雙恒星系統(tǒng)的數(shù)量比例,以及它們可能擁有的行星的數(shù)量和大小,估計有超過3/4的被噴射到星際空間的小行星來自雙恒星系統(tǒng)。
Oumuamua長度為400米,寬度可能僅為長度的1/10,每隔7.3個小時,它會先變亮,然后急劇變暗——亮度減弱為之前的1/10。和外太陽系的天體一樣,科學家懷疑它的深紅色是因為缺少大量的水或者冰。同時,百萬年來宇宙射線的撞擊使它的顏色變暗、變紅。(張章)
原標題:神秘小行星可能來自“雙恒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