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號探測器每隔53天就完成一次對木星的近距離飛掠。10月24日,朱諾號探測器成功地完成了12次飛掠計劃中的第8次科學飛掠,其預計將在明年7月結(jié)束任務。在NASA將新數(shù)據(jù)上傳到JunoCam網(wǎng)站之后,公民科學家們一直在優(yōu)化這些圖像,以創(chuàng)造一些迄今為止所見到的巨型行星的最引人矚目和最壯觀的照片。
朱探測器諾號目前的軌道將它帶到距離木星2600英里(約4184公里)處,每53天一次。NASA最初的計劃是讓朱諾號探測器進入一個較短的軌道模式,并在20個月的時間內(nèi)完成37次飛掠任務。然而由于機械方面的困難,NASA團隊不得不選擇更安全的初始軌道。
“朱諾”與籃球場的大小對比
NASA科學家正在上傳朱諾號拍攝的所有原始圖像數(shù)據(jù),并呼吁廣大公眾進行處理。這個過程傳統(tǒng)上是由NASA內(nèi)部完成的,因為從外太空探測器收到的圖像數(shù)據(jù)往往需要裁剪、優(yōu)化和重建。
預警:下面有N個圖,能看到最后的都是真愛!
朱諾號簡介: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已于2006年發(fā)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爸熘Z”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宇航局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整個探測任務的運行。
2011年8月5日12時25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點火升空,開始踏上遠征木星之旅。
2016年1月13日下午2點(北京時間1月14日凌晨3點),美國朱諾號打破依靠太陽能提供能源的探測器最遠航行記錄,當時它距離太陽約7.93億千米,相比較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只有約1.5億千米。
北京時間2016年7月5日中午,美國宇航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已在太空飛行4年11個月的“朱諾”號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這是自2003年“伽利略”號結(jié)束木星探測任務以后,13年來首顆繞木星工作的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