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十人九痔”,可見痔瘡是常見的疾病之一,在現(xiàn)在雖然提出痔瘡不是疾病,但是其給人們身體帶來的痛苦那是不可忍受的。痔瘡分為內(nèi)痔、外痔和混和痔。內(nèi)痔在齒狀線以上,表面覆蓋黏膜,多見間歇性大便出血和肛門腫物脫出,脫出物發(fā)生炎性反應(yīng)時出現(xiàn)疼痛;外痔在齒狀線以下,表面覆蓋皮膚,肛門緣皮膚隆起擴大、墜脹疼痛,伴有異物感,不易出血;內(nèi)外痔連為一體的為混合痔。痔瘡給人們帶來腫痛、瘙癢、出血等。
痔瘡
一、按摩手部穴位緩解痔瘡。取穴:二白穴、合谷穴、二間穴、三間穴、中魁穴、八邪穴及止血點和便秘點。
穴位圖
1、二白穴:在前臂掌側(cè),在腕橫紋4寸,橈側(cè)腕屈兩側(cè)。主治痔核、痔漏、肛裂下血、脫肛,里急后重,前臂痛,胸脅痛等。
2、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cè)中點處,長按緩解痔瘡。
3、二間穴。屬大腸經(jīng),位于手指第2掌指關(guān)節(jié)橈側(cè)遠端赤白肉際處。用于治療頭面五官疾患等。
4、三間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橈側(cè),掌骨小頭后方凹陷處,握拳取穴。三間穴能夠清瀉陽明、通調(diào)腑氣、通經(jīng)活絡(luò)。主要治療身熱頭痛、咽喉腫痛、口干齒痛、鼻衄目痛‘ 胸悶氣喘、腹脹腸鳴、泄瀉痢疾;
5、中魁穴。主要用于治療嘔吐、翻胃、食欲不振、呃逆、鼻衄、牙痛。
6、八邪穴。具有祛風(fēng)通絡(luò)、清熱解毒。主治煩熱、目痛、頭痛等。
對于以上穴位,每個穴位按摩2-5分鐘,每天按摩1次即可。
痔瘡危害
二、按摩反射區(qū)。
取穴:肛門、直腸、輸尿管、膀胱、腎、腰椎、結(jié)腸、骶骨等反射區(qū),尤其是肛門、直腸、骶骨反射區(qū)。
穴位
1、按摩肛門??筛纳凭植垦貉h(huán),對消除肛門疲勞,防治痔瘡有積極作用。每晚清洗肛門后用干毛巾在肛門部按壓揉摩幾分鐘,按摩后可有舒服感。
2、按摩內(nèi)踝反射區(qū)。用拇指指腹環(huán)繞按摩內(nèi)踝,要用力按壓,以皮膚起皺為度。
3、按摩足底反射區(qū)。坐在椅子上,把一只腳放在另一條腿上,用兩手拇指揉摩足后1/2部位。
4、按摩長強穴。每次約5分鐘,可改善肛門血液循環(huán)。
三、痔瘡的輔助治療法
1、提肛鍛煉。直立,舌舐上腭,兩手叉腰,兩腿交叉,腳跟踮起,同時夾緊臀及大腿提收肛門,吸氣,保持10秒鐘,然后呼氣放松,反復(fù)做20次。
2、抬腹鍛煉。仰臥。兩腿屈曲,兩腳靠攏臀部,兩手放在頭下,以腳和肩支撐上抬臀部。同時提收肛門吸氣,保持5秒鐘,然后呼氣放松。
3、按摩腹部。仰臥屈膝,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以臍部為中心,從右到左做順時針按摩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