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幾種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
A 洋思中學課堂教學的思路
我認為洋思中學的課堂精髓在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是課改的主陣地,同時,也是資金投入最少,產生效益最大的版塊,但是學生平時作業(yè)正確,考試分數偏低,傳統的課堂教學,尤其是滿堂灌的教法在課堂上不能充分體現學生學情,針對這些現象,洋思中學先提出當堂完成作業(yè),當堂收交,當堂批改,每節(jié)課占用不到10—15分鐘,逐步演繹成型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 展示教學目標,學生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師生共鳴,有利于把握重點,達到教師目標與學生目標一致,洋思中學課堂展示的目標一般出現的形式為“……的方法,掌握……知識,了解……內容”。
2) 學生自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給出如下提示:
“看第XX頁第XX段到第XX頁,第XX段”——教給學生自學的內容。
“瀏覽……,精讀……,摘記……,歸納……等”——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
“由10分鐘到5、6分鐘” ——教給學生自學的時間
學生自學時有明確的內容,方法,時間,培養(yǎng)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自學的學習習慣。
此時,教師行間巡視,不講太多的話,以免轉移、打擾學生的注意力,盡量避免個別輔導,而是捕捉不認真看書的學生,為下一步重點提問打基礎,做準備,大多數教師會走到后進生身邊去觀察。
3) 學生自由交流幾分鐘,洋思中學排座位的原則是“好生加差生”,此時的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進一步提升,對學生弄懂問題有積極意義。
4) 檢測。本環(huán)節(jié)主要由中下等學生到黑板上板演,板演的內容一般是
課后習題、作業(yè)題等,然后由中上等學生予以更正,教師仍處于巡視狀態(tài)。
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基本體現了“先學”,然后教師進行歸納,對于學生做對的習題不再講解,而是問為什么?總結規(guī)律,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接著由學生自我反思小結,教師重現教學目標以便對比。
最后教師給出學生的鞏固練習,以課后習題為主。分為基本題、選做、思考題(課外拓展,下節(jié)課滲透)。
B 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思路
杜郎口中學的教學特色歸納為“三三六”,即三個特色:主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三個模塊:預習,展示,反饋;六個環(huán)節(jié):預習交流,認定目標,交流合作,展現提示,交叉鞏固,達標測評。其中六個環(huán)節(jié)在三個模塊中有較為明顯的體現,下面我們就從這三個模塊談起。
首先我們來看杜郎口中學的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標準:生龍活虎,歡呼活躍,爭問搶答,喜笑顏開。這樣效果也許是我們所追求的,但杜郎口中學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反思、總結、借鑒的基礎上,他們創(chuàng)設了“預習—展示—反饋”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教學模式。
1) 預習:教師輔導,小組合作。
預習是在杜郎口中學最見功力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任務是:達成學習目標,生成本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學習和基本問題的解決,提出疑難問題,并由全班合作解決。
預習綱領引導:學生不會預習怎么辦?請看下面一份預習提綱:
角平分線(預習提綱)
預習目標
1、能夠證明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且能夠運用這兩個定理進行證明,計算,作圖。
2、能夠利用尺規(guī)作出已知角平分線。
預習提綱
(一)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
1、角平分線上的點有什么性質
請你根據所繪圖形寫出已知,求證,你能寫出證明嗎?
2、如果在解題中應用這個定理,應如何表示?
3、有了上面的學習,請同學們做一個題目:課P34,3
(二)角平分線性質定理的逆定理
1、 你能寫出角平分線性質定理的逆定理嗎?
2、 如果證明逆定理,已知、求證怎么寫?怎樣進行證明?
3、 請同學們嘗試完成課本P37,2
(三)用尺規(guī)作已知角的平分線
1、 請同學們能夠熟練地說出已知,求作,作法,并會畫圖。
2、 要求:人人會流利地說出作法,并作圖。
3、 思考,為什么OC是角AOB的平分線?
同學們請完成以下預習練習。
課本P39,8,P34習題2
拔高練習P34,習題1,P40,B3
二、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認為本節(jié)的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自學在同學和教師幫助下進行。
學生的自學基本上在學習小組內進行,主要是獨立思考,也可以進行互助和討論,必要時可以到其他組尋求幫助,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在預習筆記中,教師始終穿插在各個學習小組之間,觀察,答疑,抽查,尋問,了解學情,對于共性疑問難問題,教師及時予以點拔,引導學生們順利完成預習任務,特別關注學困生。
2)展示:全員合作,激情互動。
教師根據預習情況,適當調整提前準備好的所要展示的問題,提供給每一個學生,明確每一個學習小組從中需要展示的問題。
基于問題,展現提升。
展現問題主要是三類:一是反映重點內容的典型問題,二是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三是具有一定探究意義的挑戰(zhàn)性問題。原則是:凡是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都能解決的問題不展示,凡是超出學生解決能力的問題不展示,凡是學生或部分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解決不了的但經全員合作能夠解決的問題必須展示。
心靈碰撞,知識交融
充分準備,強烈表現欲,小組榮譽,使每一個同學都積極參與認真聆聽,尋找破綻,展示自己的思路。
展示既不同于傳統式的講授,也不同于辨論大賽,而是在教學目標引領下合作探索。
3) 反饋:達標測評,反思提高。
“反饋”環(huán)節(jié)解決的是豐產豐收的問題,反饋課的基本策略是“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工作重點是關注弱勢群體,同時讓優(yōu)生在反思中,在幫助他人中提高。
盤點反思,鞏固提高。
“反饋”的第一步便是讓每一名學生梳理自己在“展示”中所得,對“展示”前沒理解的,沒掌握的,沒想到的進行查缺補漏,對自己理解偏差的,做錯的進行反思。
第二步是根據梳理結果進行拓展和討論。
第三步總結和歸納,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第四步,同伴間相互評價,同學自由結伴相互提出問題。
C 三導四環(huán)教學模式
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基礎,以合作學習組為基本活動形式,合作探究與自主探究結合。
三導:導學、導研、導創(chuàng);四環(huán):
(一)學案導學,自主探究——印發(fā)學案,自學探究,網上自學,小組互助,基本學懂,準備展示。學案中有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有達標檢測題目和創(chuàng)新題目;提前一天印發(fā)給大家,先分散自學,上網搜集相關學習資源,再利用晚自習分組探究,形成基本共識,確定第二天課堂展示的第一、第二、第三發(fā)言人;教師要深入輔導,引導探究。
(二)情境導研,展示交流——分專題按組匯報預習收獲,展示研究成果,相互提問、答疑;教師創(chuàng)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啟發(fā)誘導大家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組織研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互相質疑,展開論辯,深入搞清問題實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展示方式主要實物投影、白板、黑板,也可自制貼膜墻壁,還可通過提問搶答等方式,展示交流。
(三)精講歸納,變式練習——教師抓住關鍵問題、深層次問題、疑難問題,精辟點撥,畫龍點睛,系統歸納,總結規(guī)律、揭示本質;緊接著,趁熱打鐵進行變式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常到變,舉一反三,梯級訓練。
(四)檢測反饋,導創(chuàng)活用——將本節(jié)目標內容提煉成檢測題,定時定量地完成,時間不超過7分鐘,當堂檢測,當堂訂正,當堂評價,也可分組分層搶答;然后留下一、二個靈活題目,讓大家嘗試創(chuàng)新;也可布置下一節(jié)課的學案。基本不留作業(yè)或少留作業(yè),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備課與預習課自主探究上。
(這一模式可變通用于一節(jié)課上,四個環(huán)節(jié)靈活掌握)。
結束語:“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a 教學的一般法則,也就是教學規(guī)律
b 某種特定的方法
c 對某種情況來說最能體現教學規(guī)律的那種最優(yōu)章法。
參考諸多文獻,不再一一列出。
感謝捧場,歡迎溝通探討,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