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有兩枚,右為命門相火,左為腎水,同質而異事也,
夫損者,當損何藏而治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氣化精生,味和形長,無陰則陽無以化,
當以味補腎,真陰之虛而瀉其火邪,以封髓丹,滋腎丸,地黃丸之類是也,
陰本既固,陽氣自生,化成精髓,
若相火陽精不足,宜用辛溫之劑,世之用辛熱之藥者,治寒甚之病,非補腎精也。
還少丹。
大補心腎脾胃一切虛損,神志俱耗,筋力頓衰,腰腳沉重,肢體倦怠,血氣羸乏,小便渾濁。
乾山藥,牛膝酒浸一宿焙乾,遠志,山茱萸,白茯苓,五味子,巴戟酒浸去心,石菖蒲,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乾,枳實各一兩,枸杞一兩半,杜仲去皮姜汁并酒合涂炙熟,舶上茴香各一兩,熟地黃一兩半。
右為細末,煉蜜同棗肉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鹽湯送下,日三服,食前。
五日覺有力,十日精神爽,半月氣力頗壯,二十日目明,一月夜思飲食,冬月手足常暖,筋骨壯盛,
如熱加山梔子一兩,
心氣不寧加麥門冬一兩,
少精神加五味子一兩,
陽弱加續(xù)斷一兩,
常服齒堅,永無瘴瘧,婦人服之,暖子宮,姿容悅澤。
補益腎肝丸。
治目中溜火,視物昏花,耳聾耳鳴,困倦乏力,寢汗憎風,行步不正,兩足欹側,臥而多驚,腳膝無力,腰已下消瘦。
柴胡,羌活,生地黃炒,苦參,防巳炒各半兩,附子炮,肉桂各一錢,當歸身三錢。
右件為細末,熱水為丸,如雞頭大,每服四十丸,溫水下,食前。
水芝丸。
蓮實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豬肚內,用水煮熟,取出焙乾。
右為極細末,酒糊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送下,食前。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食傷太陰也。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各等分。
右二味為末,每服二錢匕,溫漿水調下,取吐為度。
地黃丸。
治腎氣虛,久新憔悴,寢汗發(fā)熱,五藏齊損,瘦弱虛煩,骨蒸痿弱,下血。
乾山藥,山茱萸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錢,熟地黃八錢。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空心。
三才封髓丹。
降心火,益腎水。
天門冬去心,熟地黃,人參去蘆各半兩,黃柏三兩,縮砂仁一兩半,甘草七錢。
右件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蓯蓉半兩,切作片子,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送下前丸子,空心。
離朱丹又名神珠丹。
治下焦陽虛,臍腹冷痛,足胻寒而逆。
杜仲三兩去絲,萆薢二兩,訶子五個,龍骨一兩,破故紙炒三兩,朱砂一錢半研,胡桃一百二十個去膈皮,縮砂仁半兩,巴戟酒浸去心二兩。
右件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下。
大真丹。
治下焦陽虛。
沉香,巴戟酒浸去心,茴香鹽炒香去鹽用,萆薢酒浸炒,胡蘆巴炒香,琥珀,牽牛鹽炒香黑去鹽,破故紙炒香,杜仲炒去絲各一兩,肉桂半兩。
右十味為細末,用元浸藥酒,打面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空心溫酒下。
八味丸。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重疼痛,夜多旋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痿黃或黧黑,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急痛,小便不利,并宜服之。
熟地黃八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肉桂去皮二兩,牡丹皮,澤瀉,白茯苓去皮各三兩,附子炮二兩。
右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溫酒送下,鹽湯亦得,空腹食前,婦人淡醋湯下,
陽事多痿不振,用全方,然夏減桂附一半,
春秋三停減一,疾去精走全減桂附,只服六味地黃丸,
血虛陰衰,熟地為君。
精滑,山茱萸為君。
小便或多或少或赤黃,白茯苓為君。
小便淋瀝,澤瀉為君。
心虛腸胃間積熱,肝氣盛,心氣不足,牡丹皮為君。
皮膚燥澀,乾山藥為君。
已上但言為君者,其分兩用乾地黃分兩,其乾地黃卻依立為君,分兩同。
《醫(yī)學發(f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