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氣勢恢宏的北京城,凝聚明清兩朝的威勢;森嚴的紫禁城,紅墻黃瓦透出天子的尊嚴,如天上的星辰參北斗般接受人間萬民的伏地膜拜,它是皇權的象征。
悲歡離合,王朝更替,城頭變幻大王旗,紫禁城也是一座舞臺。24位皇帝,491年,圍繞皇權,多少宮人淚,多少臣子悲,掩映在乾清宮自鳴鐘的鐘鳴聲里,金鑾殿的御座上,太和門外的方磚間……
公元1403年1月23日,農(nóng)歷癸未年正月初一,奪取侄子帝位,已經(jīng)登基半年的明成祖朱棣,將年號改為“永樂”。然而,在強勢父親陰影籠罩下的南京城,頭頂篡位者標簽的朱棣,并不快樂,外有北元,內(nèi)有建文余黨,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千里之外的北平城。12天后,朱棣下旨升北平為北京。四年后,以淇國公丘福為首的燕王府老臣上奏,建議在北京營造一座新的宮殿,朱棣欣然應允。一場浩大的工程拉開大幕,一座偉大的宮殿即將誕生。
上好的金絲楠木,來自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崇山峻嶺,經(jīng)嘉陵江、湘江、漢江、長江順流而下,經(jīng)大運河直達北京崇文門外的神木廠,耗時往往需要三四年,伐木工“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晶瑩剔透的漢白玉、質地堅硬的青白石,來自北京西郊的房山,每塊重達百噸以上。停泥城磚、細泥澄漿磚,來自山東臨清,途經(jīng)臨清的運糧船必須搭運一定量的磚才能北上;兩尺見方的金磚,來自江蘇蘇州、松江等地,由御窯燒制。屋頂?shù)牧鹆摺⒑谕邉t就地取材,在今琉璃廠、陶然亭一帶開窯燒制,琉璃廠因此而得名,陶然亭的湖泊就是因挖泥制瓦而來……
在內(nèi)憂外患,財政困難中,準備材料斷斷續(xù)續(xù)持續(xù)十多年。1416年11月,“復詔群臣議營建北京”,文武百官上疏曰:“陛下重于勞民,延緩至今……今漕運已通,儲備充盈,材用具備,軍民一心,營造之辰,天實啟之”。次年6月北京城及宮殿開工,1420年紫禁城建成,朱棣宣布遷都北京。1421年正月初一遷都完成,朱棣祭祀天地后在紫禁城奉天殿舉行盛大的慶?;顒?。
“北京營建,凡社郊祭壇場、宮殿門闕規(guī)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高大壯麗中,處處透出皇權的威勢。明朝以前皇宮或稱為宮城,或稱為大內(nèi),或稱為禁宮,直白而形象地表明皇權所在。明朝時,空前強化的皇權與神秘主義相結合,宮城有了新的名字“紫禁城”。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北極星被稱為紫微星,為帝星,皇帝是紫微星下凡。以紫微星為核心的星群為紫微星垣,傳說天帝的居所紫宮就在其中,皇帝便效仿天帝以“紫”命名禁宮大內(nèi),是為紫禁城。高高的城墻,寬闊的護城河,森嚴的戍衛(wèi),將紫禁城與塵世區(qū)隔開來。
紫宮有10,000間房屋,紫禁城有9,999間半,既以視對天帝的敬畏不敢逾越,更顯示出天子在人間的至高無上,朱棣對此很是滿意。與元朝皇宮中軸線相比,紫禁城中軸線向東移“一里許”,處于風水上的“白虎位”,以克制前朝的王氣。在紫禁城四周挖掘寬52米深5米的護城河,挖出的泥土,在紫禁城神武門以北壘成萬歲山,作為鎮(zhèn)山。由此,紫禁城負陰抱陽,背山面水,《周禮》有云:“前有照,后有靠,此風水之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