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代的更替非常的頻繁,到了元朝末期,天下大亂,這樣的情況下,就是要更改朝代了。元末時期,出現(xiàn)了一位放牛娃,這位放牛娃就是以后的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于明朝的開國皇帝,是后人們非常熟悉的。
朱元璋的出身低微,小時候為了生計,朱元璋給地主家放牛,到了長大之后開始做乞丐,去過寺廟當和尚??傊疄榱松?,朱元璋一刻沒有停留,直到后來的朱元璋遇見了郭子興,這就開始追隨郭子興。
一步一步的,朱元璋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巔峰。到了之后,朱元璋先是自立為王,經過等待之后,朱元璋稱帝。建立了歷史上的大明王朝。明朝建立之后,面臨很多問題,不過這都讓朱元璋給解決了,然后朱元璋締造了洪武之治這樣的盛世。
明朝建立之后,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要知道古代的封建王朝中,禮節(jié)繁多,最讓人忌憚的便是平民百姓面對皇家的禮節(jié)。最為人常見的就是在科舉的時候,假如與皇帝的名字有相同的字,就要將其改筆,這樣就是古代的禮節(jié)。
古代的禮節(jié)是非常繁多的,這只是其中一個。舉一個例子來看,唐朝的詩人李賀,這位詩人可謂是生不逢時,僅僅27歲就去世了。他的一生沒有中舉,也算是懷才不遇。李賀不能中舉的原因就是李賀的父親中有一“縉”字,而為了避諱,李賀便不能參加進士的考試。不可否認,正是因為這一點,李賀一生都要碌碌無為了。
那么問題出現(xiàn)了,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的朱姓就成為了國姓,那么百姓生活中吃豬肉,賣豬肉該怎么說呢?明朝的皇帝又恰好姓“朱”,難不成讓老百姓天天在家里喊著殺豬,這么說的話豈不是說成了“殺朱”?
朱元璋心里很清楚,豬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么百姓如何說殺豬肉,賣豬肉呢?這樣的問題讓朱元璋一字解決。作為家畜,豬在百姓心中有著極高的地位,而一旦禁止養(yǎng)豬,怕剛剛平定的天下又要戰(zhàn)亂四起。
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朱元璋將“豬”改名為“豕”,也可以稱之為“彘”。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將“豬”改為了“豕”,可是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事情。當時的朱厚照吃到了紅燒豬蹄。
這道菜一上來,朱厚照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這紅燒豬蹄就是在燒自己,這可怎么是好?于是朱厚照頒布了禁豬令。這樣一來,天下百姓不能夠殺豬,也不能怪吃豬,這讓百姓是苦不堪言。朱厚照是個想一出是一出的主兒,搞這種事倒也不奇怪,不過這條禁令沒多久就取消了。
總之朱元璋改過“豬”字之后,明朝就沒有了這個避諱,無論是什么事,“朱”都用“豕”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