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這是浙江海寧流傳的一句俗語,說的是當?shù)仃惣夷嗣T望族,出了不少人才。
不過,看過金庸先生小說的人,顯然對陳閣老更為熟悉,因為在小說里,他是乾隆皇帝的親生父親……
當然,這都是后來的種種了。之所以能把乾隆與他扯上關(guān)系,只因陳家太出名了。
實際上,按陳家人的記載,他們的祖上,也很潦倒。
(陳閣老劇照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同治年間,陳家有個陳其元,當過幾任知縣知州一類的官,六十多歲告老還鄉(xiāng),寓居杭州。腦子里大把故事,怕一口氣沒上來,就帶到了地下,因此,寫了本書,《庸閑齋筆記》。里面對陳家祖上的情況,是這樣描述的——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他們的祖先,是渤海高氏。此為東漢時開始的望族,因此,有天下之高出渤海的說法。
過了幾百年,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宋朝時候,他們的祖先跟隨趙室南渡。
又過了兩百年,也就是很久以前,到了明朝初期,他們一個叫高諒的祖先,號東園公。是個讀書人,一路游學(xué),到了海寧。
在這里,他有了奇遇。
沒錢啦!
沒錢怎么辦呢?
很好解決啊。
睡覺。
睡覺能減少饑餓感。我高中、大學(xué)都有同學(xué)是這么干過,據(jù)說效果很好。
那日,他睡在橋邊,一個翻身,就掉到河里去了。
與此同時,橋頭豆腐店的陳老板陳明遇,正在午休,夢里見到一條青龍在戲水呢。一驚就醒了。
聽到河里撲騰撲騰有人喊救命,跑出去一看,哪是什么青龍,不就是倒霉蛋嘛。
救上來,一問,哦,原來是獨身一人,不名一文的書生。
于是留他住下了。
小伙子長得也不錯,又有禮貌,又有學(xué)識。想著自己只有一個女兒,于是,收了作上門女婿。
(明朝女子劇照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后來,高諒生了個兒子,取名陳榮,“承外祖姓為陳氏,而世其腐業(yè)。”
農(nóng)村孩子應(yīng)該還有記憶,咱們小時候,賣豆腐的,挑著擔(dān)子,大清早就在喊,賣豆腐香干子哦……
現(xiàn)在呢,沒人挑擔(dān)子了,騎著摩托車,帶著幾匣豆腐,到處送。也不要自己喊了,搞個擴音器錄幾句,沿路放。
反正,做豆腐的,早上三四點就起來干活了……
像他父親一樣,陳榮也遇到了奇事。
那日,天沒亮,正在磨黃豆的陳榮,聽到外頭有一儒者和一道士在爭論,說他家旁邊那塊地,是風(fēng)水寶地,“此穴最吉,葬之子孫位極人臣,有一石八斗芝麻官數(shù)。”種兩顆雞蛋下去,能長出小雞來……
第二天,好奇心作怪的陳榮,果然挖出了兩只快孵化出來的小雞……
他知道,這真是塊寶地。高諒死后,就葬在了這里。且于其上種檀樹一棵。
從此,陳家果然發(fā)達了。
陳其元寫到,“舉、貢、進士至二百數(shù)十人,位宰相者三人,官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者十一人……”
(傳說為陳家之子的乾隆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而那座墳,也被稱為檀樹墳,“圣祖仁皇帝南巡時,聞其異,曾駐蹕觀焉”。連康熙,都對這塊寶地展現(xiàn)出深厚的興趣呢。
不過列位,祖墳真的能冒青煙嗎?
之所以有此說法,并非真有風(fēng)水寶貝,而是子孫努力,成了才,發(fā)了財,將功勞歸在祖宗身上。
陳家?guī)装倌觊g能人才輩出,靠的是什么?
其實就是家族有讀書基因,一人中了進士,家里有了錢,不斷鼓勵、支持后輩讀書,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