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面臨拆遷,但戶口已遷出。這樣的情況在拆遷時有沒有補償,我們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房屋拆遷一般分為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另外加上一個農村土地征收。我們依次分析。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規(guī)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公平補償,這項條例明確了房屋拆遷補償的對象是房屋所有人,也就是在房屋房產證上登記的所有人,如果不是房屋的所有人,就算在房屋中常年居住或者戶口坐落在房屋地址中,也是不能獲得補償。
此外還規(guī)定了,對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當地房地產的價格,房屋的具體價值,應當由具有相關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確定,由此可知,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補償標準主要來源于房子的價值,并不取決于人數。
農村房屋拆遷安置的方式不同,所以補償方式也不一樣,我們看一下安置補償的方式:
選擇貨幣補償的:政府結合房屋價值等情況折合成貨幣一次性補償,您可根據補償款選擇自主購買所需房屋。
選擇產權調換的:大多情況是根據房子的面積置換成安置房的面積,選擇產權調換方式的,置換的比例在1:1以上,最低不能低于現有面積的大小。
宅基地進行重建:根據房屋重置成新價來補償,話句話說 補償的錢可以讓你重新建一個同等的房子。
對于農村房屋拆遷戶口所影響的主要是選擇宅基地重建的和產權調換的,家里落戶多,面積也就更大,產權調換的也是戶口多可購買的安置房面積也就更多。
農村土地征收的補償:
根據《土地管理法》相關規(guī)定:土地的補償費用歸集體所有,地上物的補償歸地上物所有者所有,集體土地被征收后,土地的補償費是歸村集體所有,也就是全體村民,再由村集體開會討論后決定分配,一般分配方案分為:
1、土地的補償費用所有集體村民平均分配;
2、集體預留部分留有他用,其他分給集體內村民;
3、將所有補償全部分給村民;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您可能喜歡:
征地拆遷中遇到補償不合理,拒絕簽補償協議,維護自己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