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鱉甲湯方:升麻二兩,當歸一兩,蜀椒(炒,去汗)一兩,甘草二兩,鱉甲(炙)手指大一片,雄黃(研)半兩。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少再服取汗。
〖方解〗蜀椒,味辛,溫?!渡褶r本草經》謂:“主風邪氣,溫中,除寒痹”《別錄》謂:“療喉痹…大風汗不出”。可知善治咽喉而有發(fā)汗作用,方后說明有“老少再服取汗”及陰毒去蜀椒,更可知。本方用大量升麻、甘草旨在清熱解毒(清陽明熱)、排膿、利咽。升麻伍以蜀椒解肌致汗,復用鱉甲、當歸和血祛瘀。雄黃苦平寒,主寒熱,殺百蟲毒,這里用其攻腫毒癰膿。故本方合力治瘟疫,呈太陽陽明合病的咽喉痛而有癰膿或瘀血之變者。
【歌訣】升麻鱉甲治疫毒,蜀椒甘草雄黃涂。陽毒面赤斑如錦,咽喉膿腫望可除。
【解讀仲景原文】《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第14條: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睡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解讀〗面赤斑斑如錦紋,是說面色紅赤而有斑紋。面色赤,可知陽氣拂郁在表,因稱陽毒。以方測證,并對照陰毒證治,這種陽毒為陽明熱盛而有表證兼挾瘀血者,因見咽喉痛而吐膿血。從“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觀之,可知是一種猛烈的急性傳染病,古人稱時疫、瘟疫,治之宜本方。
【討論歸經】本方證當屬太陽陽明合病證。
【臨證思辨】急性瘟疫見紅腫癰膿或咽喉腫痛者,可試用本方。
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湯方:即升麻鱉甲湯方去雄黃、蜀椒。煎服法同升麻鱉甲湯方。
〖方解〗本方因是前方去蜀椒,則無解表作用。蜀椒辛溫,有“散風邪…開腠理”(《別錄》)作用,與升麻合用有致汗功能。雄黃主治癰毒膿血,因無吐膿血,故亦去之。故本方主治咽喉腫痛、身痛明顯而表證不明顯者。
〖按〗本方去蜀椒無解表功能,而專著于清里熱,當歸屬于正陽陽明,因與上方有關,便于說明,故置于此。
【解讀仲景原文】《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第15條: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解讀〗身痛如被杖,是說身體疼痛劇烈,像是被杖刑那樣難于忍受。陰毒即指面目青,身體如被杖、咽喉痛不吐膿血者,亦是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宜本方去雄黃蜀椒主之。
〖按〗面色赤為陽氣拂郁在表,因謂陽毒;面目青則邪在內,因謂陰毒,陰毒不宜汗,故去蜀椒,因不吐膿血,故去雄黃。
【討論歸經】本方證當屬陽明病證。
【臨證思辨】急性咽喉腫痛表證不明顯而里熱重者,可選用本方。
解讀張仲景醫(yī)學
經方六經類方證
第2版
主編:馮世綸,張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