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印藝術(shù)】論篆
此編據(jù)《篆學(xué)瑣著》本校勘。中國書法江湖
(唐)韋續(xù) 五十六種書并序
韋續(xù),唐代書法家,生平事跡不詳。著有《墨藪》二卷?!段迨N書并序》一卷,舊本題唐韋續(xù)撰,續(xù)不知何許人。前有小序,言后漢東陽徐安于搜諸史籀,得十二時書,旨象神形,又加三十三體,共定五十六種,似此書為續(xù)所傳,非續(xù)之書也。韋續(xù)《墨藪》亦載此篇,《墨藪》皆輯前人之作,亦為此書非續(xù)所作之一證。所云東陽徐安于,未詳何如人,十二種加三十三種亦不符五十六之?dāng)?shù)。編中所列太昊庖犧氏之龍書,炎帝神農(nóng)氏之穗書等,俱無根據(jù),不免附會。上古之時,文字簡單,書體未定,作書者僅為符號之用,各以巧意為之緣飾,事或有之,必以為書法之一種而羅列之,顛亦甚矣。宋朱長文《墨池編》曰:“所謂五十六種書者,何其紛紛多說耶?彼皆得于傳聞,因于曲說,或重復(fù),或虛誕,未可盡信也。學(xué)者惟工大小篆八分楷草行草為法足矣,不必究心于諸體爾。”
五十六種書并序篆刻|字畫交易|收藏|圖片|展覽|美術(shù)
自三皇以前,結(jié)繩為政,至太昊氏,文字生焉。所謂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以代結(jié)繩之政也,故字有六文:一曰象形,“日”“月”是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又曰字有五易,蒼頡變古文,史籀制大篆,李斯制小篆,程邈制隸書,漢代作章草是也。其八體者,更加刻符、摹印、蟲書、署書、殳書、傳信并大小篆,為八體也。后漢東陽公徐安于搜諸史籍,得十二時書,皆象神形也。又加二十三體,共定五十有六,列之于后:書法篆刻,圖片資料,字畫交易。
三十五舉 (吾丘衍)
一舉曰:中國書法江湖
蝌蚪為字之祖,象蝦蟆子形也。今人不知,乃巧畫形狀,失本意矣。上古無筆墨,以竹梃點漆,書竹簡上;竹硬漆膩,畫不能行,故頭粗尾細(xì),似其形耳。古謂筆為聿,倉頡書從手持半竹,加畫為聿(),秦謂不律,由切音法云。
二舉曰:
今之文章,即古之直言;今之篆書,即古之平常字,歷代更變,遂見其異耳。不知上古初有筆,不過竹上束毛,便于寫畫,故篆字肥瘦均一,轉(zhuǎn)折無棱角也。後人以真草行,或瘦或肥,以為美茂。筆若無心,不可成體,今人以此筆作篆,難于古人尤多,若初學(xué)未能用時,略于燈上燒過,庶幾便手。
圖片,書法教育,高考輔導(dǎo),展覽,論文,批評,字畫拍賣等)
三舉曰:
學(xué)篆字,必須博古,能識古器,其款識中古字,神氣敦樸,可以助人。又可知古字象形、指事、會意等未變之筆,皆有妙處,于《說文》始知有味矣。前賢篆乏氣象,即此事未嘗用力故也。若看模文,終是不及。
四舉曰:圖片,書法教育,高考輔導(dǎo),展覽,論文,批評,字畫拍賣等
凡習(xí)篆,《說文》為根本,能通《說文》,則寫不差,又當(dāng)與《通釋》兼看。書法篆刻,圖片資料,字畫交易
五舉曰:書法篆刻,圖片資料,字畫交易
字有古今不同,若檢《說文》,頗覺費力,當(dāng)先熟於《復(fù)古編》,大概得矣。
六舉曰:
篆書多有字中包一二畫,如日字、目字之類,若初一字內(nèi),畫不與兩頭相粘,後皆如之,則為首尾一法;若或接或不接,各自相異,為不守法度,不可如此。又圓點、圓圈,小篆無此法,古文有之??谧肿魅切?,不可引用,學(xué)者慎勿於難寫處妄意增入。
國書法江湖
七舉曰:
篆法扁者最好,謂之蜾扁,徐鉉謂非老手莫能到,《石鼓文》是也。
八舉曰:
小篆一也,而各有筆法,李斯方圓廓落;李陽冰圓活姿媚;徐鉉如隸無垂腳,字下如釵股,稍大;鍇如其兄,但字下如玉箸,微小耳;崔子玉多用隸法,似乎不精,然甚有漢意;李陽冰篆多非古法,效子玉也,當(dāng)知之。
九舉曰:
寫成篇章文字,只用小篆,二徐、二李,隨人所便,切不可寫詞曲。
刻,圖片資料,字畫交易
十舉曰:
小篆俗皆喜長,然不可太長,長無法,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豈不美哉。腳不過三,有無可奈何者,當(dāng)以正腳為主,餘略收短,如幡腳可也。有下無腳字,如坐、 、 等字,卻以上枝為出,如草木之為物,正生則上出枝,倒懸則下出枝耳。書法篆
十一舉曰:中國書法江湖
凡寫牌匾,字畫宜肥,體宜方圓。碑額同此,但以小篆為正,不可用雜體。
十二舉曰:
以鼎篆、古文錯雜為用時,無跡為上。但皆以小篆法寫,自然一法。此雖易求,卻甚難記,不熟其法,未免如百家衣,為識者笑。此為逸法,正用廢此可也
十三舉曰:
凡囗,圈中字,不可填滿,但如斗井中著一字,任其下空,可放垂筆,方不覺大。圈比諸字亦須略收。囗不可圓, 亦不可方,只以炭墼范子為度自好。若等字,須更放小,若印文中扁“口”字,及子字上“口”,卻須略寬,使“口”中見空稍多,字始渾厚,漢印皆如此。中國書法江湖
十四舉曰:
寫篆把筆,只須單鉤,卻伸中指在下夾襯,方圓平直,無有不可意矣。人多不得師傳,只如常把筆,所以字多欹斜,畫不能直,且字勢不活也。若初學(xué)時,當(dāng)虛手心,伸中指,并二指,于幾上空畫,如此不拗,方可操筆,此說最是要緊,學(xué)者審之,其益甚矣。
十五舉曰:中國書法江湖
凡篆大字,當(dāng)虛腕懸筆,手腕著紙,便字不活相。多有人不能用筆,用棕櫚條及紙筒等物,皆俗夫所為,士大夫不可用此。
十六舉曰:篆刻|字畫交易|收藏|圖片|展覽|美術(shù)
漢篆多變古法,許慎作《說文》,所以救其失也。
十七舉曰:篆刻|字畫交易|收藏|圖片|展覽|美術(shù)
隸書人謂宜扁,殊不知妙在不扁,挑撥平硬,如折刀頭,方是漢隸。篆刻|字畫交易|收藏|圖片|展覽|美術(shù)
《書體括》云:方勁古拙,斬釘截鐵,備矣。隸法頗深,具其大略。
十八舉曰:
漢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與隸相通,後人不識古印,妄意盤屈,且以為法,大可笑也。多見故家藏得漢印,字皆方正,近乎隸書,此即摹印篆也。王俅《嘯堂集古錄》所載古印,正與相合。凡屈曲盤回,唐篆始如此,今碑刻有顏魯公官誥尚書省印,可考其說。
十九舉曰:
漢、魏印章,皆用白文,大不過寸許,朝爵印文皆鑄,蓋擇日封拜,可緩者也。軍中印文多鑿,蓋急于行令,不可緩者也。古無押字,以印章為官職信令,故如此耳。自唐用朱文,古法漸廢,至宋南渡,絕無知者,故後宋印文,皆大謬。
二十舉曰:書法篆刻,圖片資料,字畫交易
白文印,皆用漢篆,平方正直,字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dāng)取巧寫過。書法篆刻,圖片資料,字畫交易
二十一舉曰:中國書法江湖
三字印,右一邊一字、左一邊兩字者,以兩字處與為一字處相等,不可兩字中斷,又不可十分相接。
二十二舉曰:
四字印,若前二字交界略有空,後二字無空,須當(dāng)空一畫地別之。字有有腳、無腳,故言及此。不然一邊見分、一邊不見分,非法度也。圖片,書法教育,高考輔導(dǎo),展覽,論文,批評,字畫拍賣等
二十三舉曰:
軒齋等印,古無此式,惟唐相李泌有“端居室”三字印,白文玉印,或可照例。終是白文,非古法,不若只從朱文。
二十四舉曰:
朱文印,或用雜體篆,費詞說可也。篆刻|字畫交易|收藏|圖片|展覽|美術(shù)
二十五舉曰:書法篆刻,圖片資料,字畫交易
不可太怪,擇其近人情者,免并碑蓋、印章等字,最為第一。
二十六舉曰:
凡姓名表字,古有法式,不可隨俗用雜篆及朱文。圖片,書法教育,高考輔導(dǎo),展覽,論文,批評,字畫拍賣等)
二十七舉曰:
白文印,必逼于邊,不可有空,空便不古。中國書法江湖
篆刻|字畫交易|收藏|圖片|展覽|美術(shù)!
二十八舉曰:書法篆刻,圖片資料,字畫交易
朱文印,不可逼邊,須當(dāng)以字中空白得中處為相去,庶免印出與邊相倚無意思耳。字宜細(xì),四旁有出筆,皆滯邊,邊須細(xì)於字,邊若一體,印出時四邊虛,紙昂起,未免邊肥於字也,非見印多,不能曉此。粘邊朱文,建業(yè)文房之法。中國書法江湖
圖片,書法教育,高考輔導(dǎo),展覽,論文,批評,字畫拍賣等
二十九舉曰:
多有人依款識字式作印,此大不可,蓋漢時印文不曾如此,三代時卻又無印,學(xué)者慎此?!吨芏Y》雖有璽節(jié)及職金掌辨其美惡,楬而璽之之說。注曰:“印,其實手執(zhí)之節(jié)也?!闭婵套秩缜厥檄t,而不可印,印則字皆反矣。古人以之表信,不問字反,淳樸如此。若戰(zhàn)國時,蘇秦六印,制度未聞?!痘茨献?人間訓(xùn)》曰:“魯君召子貢,授以將軍之印?!眲苍⒀裕г~耳。篆刻|字畫交易|收藏|圖片|展覽|美術(shù)
三十舉曰: 道號,唐人雖有,不曾有印,故不可以道號作印用也。三字屋匾,唐卻有法。
三十一舉曰:
凡印文中有一二字忽有自然空缺,不可映帶者,聽其自空,古印多如此。
三十二舉曰:
凡印,僕有古人《印式》二冊,一為官印,一為私印,具列所以,實為甚詳。不若《嘯堂集古錄》所載,只具音釋也。
三十三舉曰:篆刻|字畫交易|收藏|圖片|展覽|美術(shù)
凡名印不可妄寫,或姓名相合,或加“印”、“章”等字,或兼用“印章”字,曰“姓某印章”,不若只用“印”字最為正也。二名,可回文寫,姓下著印字在右;二名在左是也。單名者,曰“姓某之印”,卻不可回文寫。若曰“姓某私印”,不可印文墨,只宜封書,亦不可回文寫。名印內(nèi)不可著“氏”字,表德內(nèi)可加“氏”字,亦當(dāng)詳審之。篆刻|字畫交易|收藏|圖片|展覽|美術(shù):
三十四舉曰:
表字印,只用二字,此為正式。近人欲并加姓氏于其上,曰“某氏某”,非也。若作“姓某父”,古雖有此稱,系他人美己,卻不可入印。人多好古,不論其原,不為俗亂可也。漢人三字印,非復(fù)姓及無“印”字者,皆非名印。蓋字印不當(dāng)用“印”字以亂名耳。漢張長安,字幼君,有印曰“張幼君”(右一字,左二字);唐呂溫,字化光,有印曰“呂化光”,亦三字表德印式。
三十五舉曰:諸印文下有空處,懸之最佳,不可妄意伸開,或加屈曲務(wù)欲填滿。若寫得有道理,自然不覺空也。字多無空,不必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