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遍唐詩尋雪景
文/陳甲取
(原載《海峽都市報》2012年12月17日)
唐朝詩人慣于將雪、花互喻,彼此相映成趣,盡顯風華。“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云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边@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對雪景的漫想。詩人身在天山心在長安,看到漫天雪花也會想起長安故里,將天山雪比作長安皇家宮殿城樓下的花。宋之問亦有詩云:“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清早起來,詩人看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竟誤以為昨夜林苑里的花綻放了呢。在這里,花與雪竟似不可分了。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眲㈤L卿的這首詩描繪出一幅“風雪夜歸圖”,在一派暮色蒼茫、幽靜清冷的冰天雪地中,遠行的游子踏著風雪、冒著嚴寒踽踽獨行,此時此刻,還有什么比看到溫暖的茅舍、聽到柴門外的狗叫聲更幸福的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备唏壍摹秾ρ方柩┦銘?,坐窗前看六角形的雪花飄入庭院,雪覆青竹仿似白玉雕就的瓊枝,詩人隨即想到如果登上高樓四望,野外所有崎嶇難行的道路都被茫茫大雪覆蓋,世上丑惡遍被掩蓋,頓時出現(xiàn)一個清凈的世界。在這里,雪被賦予了“人間清道夫”的神圣使命。
在“詩仙”李白的筆下,雪景的描述比較夸張:“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毖┗ň尤淮笕缰裣?,這種如同神來之筆的比喻讓人大開眼界,從中可窺到詩人的豪邁。竇牟的詩也不遑多讓:“雪月相輝云四開,終風助凍不揚埃。萬重瓊樹宮中接,一直銀河天上來。”雪、月、云互相輝映,瓊樹堆雪遙似直連天宮,如銀河從天而來,端的是意境非凡。
“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崩钌屉[的這兩句詩中,前句描述雪花紛飛,旋轉(zhuǎn)著穿簾入戶,動感十足;后句則從其質(zhì)著手,比柳絮重而比霜露輕,可謂形神兼?zhèn)?。正看時,一陣北風吹來,雪花飄進窗來,飛雪拂面,微微涼意,頓覺與古人同般意趣,何其妙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