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古人如何寫“愁”
——古代描寫“愁”的詩詞名句輯錄
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情感,古代一些詩詞名家,卻往往善于通過修辭手法,將“愁”這種抽象的、難以言狀的心理活動化為形象生動的、具體可感的東西,不僅寫出自身的情感體驗(yàn),而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愁,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嗅不出,聽不到的情緒。古代詩人卻運(yùn)用種種修辭手法,將愁緒轉(zhuǎn)化為有重量,有長度,有色彩,有音響,有生命的形象,并與詩人的情感結(jié)合,構(gòu)成新的意境,妙言迭出。
一、“愁”的長度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薄皺M江欲渡風(fēng)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李白將抽象的愁轉(zhuǎn)化為“三千丈”白發(fā)和一線萬里長江,“愁”有了長度。
這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筆下,又翻新意出新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比“白發(fā)三千丈”更為深遠(yuǎn)廣闊,不僅有了長度,而且有了動態(tài)。不可見的愁緒成為流不盡,淌不完的滔滔江水。
“若問此愁深淺,天闊浮云遠(yuǎn)。”鄭城將愁緒引向高遠(yuǎn)莫測的蒼穹和流動的浮云,寫出了愁的新意境。
二、“愁”的體積
“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倍多。”趙嘏的筆下,蜿蜒起伏層巒疊嶂的群山高峻突兀,卻抵不上“愁”的一半,“愁”的體積有多大?世間無物可比。
三、“愁”的重量
“愁”在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筆下更有一番新的情趣:“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竟會有重量,凝聚,滯重,連船也載不動。詩人超常的想象力可察可見。
四、“愁”的數(shù)量
朱敦儒的“莫將愁緒比飛花,花有數(shù),愁無數(shù)。”漫山遍野的飛花襯托出“無數(shù)”之愁,無盡的愁思立刻化為可見可感的形象?!?/span>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眼中,春江水是愁人淚,怎流得盡淌得完呢?
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以反問呼起,以系列比喻自答,將愁思之多而紛亂、迷茫無邊、連綿不休,漫無目的,漫無邊際,飄飄渺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形容曲盡,且切合時序,襯映心境,情景渾融,語意精新,故成絕唱。
附:古代描寫“愁”的詩詞名句輯錄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铎稀队菝廊恕?/span>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畎住缎葜x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diǎn)點(diǎn)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钋逭铡段淞甏骸?/span>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赜^《浣溪沙》
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落萬點(diǎn)愁如海?!赜^《千秋歲》
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dú)W陽修《踏莎行》
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R鑄《青玉案》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鸥Α兜歉摺?/span>
佇倚危樓風(fēng)細(xì)細(xì),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際。——晏殊《蝶戀花》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揞?/span>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铎?/span>
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半多。——趙嘏
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铐?/span>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
時節(jié)欲黃昏,無聊獨(dú)倚門。(溫庭筠《菩薩蠻》)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裹朱顏瘦。(歐陽修《蝶戀花》)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烏夜啼》)
獨(dú)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明月樓高休獨(dú)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木遮》)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dú)徘徊。(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留春住。(王觀《卜算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