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目前品質最高的國學微信公號,貼近生活和時代的原創(chuàng)國學好文章,每天首發(fā)推送,歡迎關注。
寫莊子最動人的話,出自清代學者胡文英。他說:
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雖未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聞一多又說,“莊子是開辟以來最古怪最偉大的一個情種”。
《莊子》33篇,莊子親筆的內七篇里寫得最好的,第六篇《大宗師》一定算一篇。這一篇的主題是“忘”,言盡了莊子的深情。
是的,當時讀罷此篇,一直縈繞于心的感受,就是莊子竟寫的這樣深情。
也只有讀懂了此篇,才能懂什么是深情。這深情,都在《大宗師》那些動人的話里。
深情,是深味欲念的苦
莊子說:嗜欲深者,天機淺。
一個人欲望越深,他的天機就越淺,他離天機就越遠。只有從中脫身,天機才到得了眼前。何謂天機?是浩浩天道,是灼灼光明;是活出真坦蕩,是心中大自在。
每個人都在欲望里掙扎,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自知這種掙扎,并在對這種掙扎與痛苦的深味里,還原出一份清醒。就算所清醒到的,是無能為力。
只有靠一顆柔軟的心,才能把那些綿密如針、銷魂刺骨的細節(jié)都抓住,進而看清。只有看得明白,才有可能得以脫身。
冷漠無情,便做不得。
深情,是不忘初心的路
莊子說: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
不忘記來處,不追求歸宿。事情來了就欣然接受,忘掉一切只是順其自然。
不忘來路,是為了記住自己是誰,而不迷失。不問歸處,是因為一旦問就是求,一旦求就緣了心中妄。不迷失,不虛妄,就是坦然,就是順其自然的真諦。
世間最多的,是紀伯倫的哀嘆:我們已經(jīng)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
心存本真,用情素樸,才能行走海角天涯,也不忘哪個方向是家。
是流浪,還是做個游人?
深情,是貼著四季行走
莊子說: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
從前的人,情感是與天地自然連通的,心中冷與熱、悲與喜,都隨著物候的變化流轉輪回,并融化在天地的悠遠、萬物的寒溫里,接受著它們性靈的滋養(yǎng)。
而今人已將自己的身搬入鋼筋水泥、車水馬龍,將自己的心鎖入欲望橫流、利益滾滾,于是失去了與天地親近的資格和機會,日漸貧瘠、枯槁,害著一場大病。
他們的心也已是鋼筋水泥做的,在高樓森林和車的河流中被拋擲與浮沉,霓虹燈下泛著死光。
所以他們無情。
深情,是活自己
莊子說:自適其適。
“自適其適”的反面,是“適人之適”。為自己而活,還是為別人而活?這是個亙古的選擇、永恒的難題。
自適其適,并不是要拋開父母妻兒,應擔責任。因為撇開這些,困人最深的仍是另一種為別人而活——面子、虛榮。
我們多少的索求、努力與辛苦,都是為了在別人面前好看,讓自己臉上有光。又有幾分的心意,放在了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上?
為自己而活,才會知道自己需要的原來那么少;為別人而活,需要得到的永遠是那么多。沒有盡頭。
這樣的人,哪怕在現(xiàn)實中再成功,人前再光鮮,也是失敗和可憐的。因為只有真正的強者才做得到清醒,才降得住自己的心,才有抽身而退的勇氣。
將存在感寄托在他人眼光上的,只是弱者。他們對自己無能為力。
沒有什么比誠實于自己的心,心存溫情、閑靜安適,更能詮釋活得值。
深情,是懂得、放下
莊子說: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
有死有生,這是命;世事無常,這是道?;钪陀袩o能為力、無可奈何,有得不到,這是尋常。
這樣的話,從別人嘴里說出來,是說修養(yǎng)。從莊子口中說出來,說的就是天道。
既是天道,凌絕一切,又有什么好不甘心、痛苦和強求的呢?
這就是懂得。懂了,才能放下。
而懂得,卻是在看過許多生離死別,經(jīng)過許多無常變遷之后,用心中的苦與痛發(fā)酵出的酒。
那就是修行。
深情,是學會遺忘
莊子說: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又說: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的,這句話出自莊子,且是親筆。
水干了,魚兒暴露在地上,它們相互吹著濕氣、吐著泡沫濕潤對方。與其這樣辛苦,不如各自回到江河湖海,自在游、快活生,而彼此相忘。
人間多少相濡以沫,世人都以為溫暖動人,其實是不得已。人,都是露在地上被太陽炙烤,回不到河海的魚。
這里面浸透著多少現(xiàn)實的沉重?;钤谶@個薄涼的世界,精神不得安頓,于是只能索求與人依偎;生存不得安頓,于是只能尋求與人結盟。
更何況,太多時候,連相濡以沫也是奢求。
人唯一能做的,也許就是忘記那些涼薄?;钪呀?jīng)如此辛苦,何苦再把自縛的繩多捆一遭。
若能悟此,便是滄海桑田。
深情,是還能幻想
莊子說: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這是莊子行文中沒頭沒腦冒出來的一個寓言,為了給下文結論做論證??墒悄挠羞@樣論證的呢?
把船藏在山谷中,把山藏在深澤里,很安全了??墒前胍挂粋€大力士還是把它背走了,睡著的人絲毫沒有察覺——所以沒有什么是絕對安全的。
但就算沒頭沒腦,從莊子口中說出,也并不覺突兀。這就是莊子奇詭的想象力,也是他的孩子氣。
道家將得道之人稱為真人;真,是道家最重之物。孩子氣,正是一種真;能幻想,正是純真之流露。
人長大了,真越來越少,假越來越多;幻想越來越少,現(xiàn)實越來越多。情越來越少,心,越來越硬。
留得住童真,便是道人。
深情,是接受無奈
莊子說: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人活世上,會落入各種各樣的時運、遭遇各種各樣的處境,不如意事常八九。人一切的哀樂悲喜,莫不從中生起。
時運和境遇卻永恒如此,于是離合悲歡沒有止盡。
莊子為我們指出了最好的路,也是唯一的路——安于時運,隨順境遇,讓哀樂對你搖頭嘆息、無可奈何。
惟有味盡順逆悲歡種種滋味,方能悟此。
深情,是享受孤獨
莊子說: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
人間君子,已是難做。多的是偽君子。
就算真君子,從天道去看,也還是不完全的人。終是限于一己之身,終是為了與人處、用于世。
他們的眼,還在世間;他們的心,還在人間。天高地遠,他們還不曾登高遠行去看。
做一個人之君子,謙謙有禮,德行如玉,自是惹人歡喜、受人喜歡。做一個天之君子,一切冥悟皆不足與人道、不能使人知、不可得人解,孤獨便是他的宿命。
智者,從來孤獨。選擇了與天地同在,便只能踽踽獨行?!肚f子·天下》說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智者終究都選擇了孤獨,貼身帶著,捂在胸口,時時品味其中滋味。
越品味,越清醒。
只因塵世熱鬧,是讓人迷亂的湯。
深情不是深情人的宿命,忘卻才是。恰如竹林七賢王戎所說:“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p>
世間滋味都嘗遍了、嘗盡了、嘗夠了,還有什么舍不下、忘不掉?情到至深,便是涅槃而成境界。
這境界,如《大宗師》最后所言:“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鼻f子還為它取了個名字——坐忘。忘掉身,忘掉心,靈魂超拔世外,而與天地合一。
深情人的人生路,叫做出走紅塵。
京博國學(jingboguoxue)原創(chuàng)文章
來源:微信公眾號“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目前品質最高的國學微信公號,貼近生活和時代的原創(chuàng)國學好文章,每天首發(fā)推送,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