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書皮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現(xiàn)代出版業(yè)為其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出版商總是想盡辦法讓讀者不用真的看書。封面一定會用最簡明扼要的文字介紹……】
橫掃法國知識界的暢銷書《如何談?wù)撃銢]讀過的書》,終于在萬眾期待下被譯成英文。直到執(zhí)筆的這一刻,我還沒收到這本書,但是我可以向各位讀者保證,我一定會從頭讀到尾的。什么書都可以不看,這本書不能不看。因為只要讀了它,別的書就大可束之高閣,我就能夠?qū)P膶憰_稿費了。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被欺騙的殘酷的覺醒歷程。想當年,我也有過純情的日子,曾經(jīng)十分羨慕法國人民文化素質(zhì)高,不只電影曉得安排主角去法蘭西學院聽列維-斯特勞斯講課,就連福柯最深奧難懂的《詞與物》也成了地鐵里人手一冊的暢銷書。直到上了大學,有學長傳授“書皮學”,我才恍然大悟,法國人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得在知識上偽裝、在文化上炫耀的一幫家伙。
學長說:“你知道他們?yōu)槭裁匆诘罔F里看《詞與物》嗎?當然不是因為它像偵探小說一樣叫人愛不釋手,而是要讓別人看見自己正在讀福柯的新書。正如穿衣服必須穿名牌,讀書也得讀名著。只不過,穿名牌衣服要低調(diào),牌子不可輕易外露;讀名著則要張揚,封面一定得讓人看得到?!?/p>
我問:“既然如此,為什么一定要拿本??碌男轮尾桓纱嗯踝x福樓拜或者黑格爾?”學長又說:“笨蛋!潮流呀!都什么年代了,還看黑格爾。一來那些知識美少女會嫌你老套,二來那些沒知識的美少女則根本不知道誰是黑格爾。至于福樓拜,人家可是法國的曹雪芹,在地鐵讀《紅樓夢》豈不表明你以前的教育不完整,多沒文化呀!”
“以貌取人”,英文的說法叫作“憑封面判斷一本書”,它的內(nèi)涵是讓人單靠書皮就能“讀懂”一本書。“書皮學”本是大學時代我們拿來嘲笑人的話。一個家伙平日看起來是個博覽群書的鴻儒,談什么書他都能侃上兩句,似乎無所不觀。但一再追問,卻又顧左右而言他,從一本書扯到另一本書。表面上看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實則不深入,永遠在表象上徘徊。遇上這種人,我們就稱贊他“精通書皮學”。
“書皮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現(xiàn)代出版業(yè)為其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出版商總是想盡辦法讓讀者不用真的看書。例如封面,一定會用最簡明扼要的文字介紹,一定會有夸張的名人推介以及書評精句,至于作者介紹更是絕不可少。若是學術(shù)書籍,那么“書皮學”的依據(jù)就更豐富了。比如索引和參考書目,內(nèi)行人只消翻它一遍,便知道作者的功力,感受這本書的虛實。
再說那本《如何談?wù)撃銢]讀過的書》,它的真正目的是考察“不讀書但又要談書”的現(xiàn)象和歷史。巴雅發(fā)現(xiàn)文化史上有一大串搞過“書皮學”的家伙,其中不乏歌德這等級別的名人。問題是,為什么他們要去談一些他們根本沒看過的書,甚至批評它們呢?許多作家、學者喜歡公開表示自己從未讀過某本書,同時還保證以后也絕對不會碰它,然而又能洋洋灑灑數(shù)千言陳述自己不看它的理由。這是最理直氣壯、最坦白的“書皮學”,據(jù)說巴雅也有他的分析。
這本《如何談?wù)撃銢]讀過的書》我連見都沒見過,又怎么知道它的內(nèi)容梗概呢?這就叫作“書皮學”了,你上網(wǎng)查查就懂了。
【外一篇】
學會略讀
松浦彌太郎
從事兒童文學研究的松岡享子女士寫過一本《孩子和書》,其中有一章提到“孩子是略讀的高手”,讓我有種茅塞頓開的欣喜。
我小時候就非常擅長略讀,老實說現(xiàn)在也很在行。但因為怕被老師、父母知道后訓斥,所以我一直沒提過這件事。
所謂略讀,就是不去在意讀不懂的部分,略過它們往下讀。
對于還不懂事的孩子,無法理解讀到的、聽到的、看到的事物,這非常正常,也正因如此,“不懂”對孩子來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孩子有這樣一種能力,能在一大片“不懂”的事物中,從一小撮能懂的部分入手,捕捉到事物本質(zhì)。所以,哪怕是略讀,孩子憑借他們特有的洞察力,也能深入復雜故事的核心,這方面孩子做得比有些大人都好。
正因為不懂,才能把握住最重要的事。這個說法可能有些難懂,卻是事實。所以我才想說:“孩子其實是懂的?!?/p>
這也可以說就是“不懂”的魅力吧。從中能產(chǎn)生好奇心和探究心,運用最直接本真的感受去發(fā)現(xiàn)本質(zhì),并能通過其后的經(jīng)驗掌握正確的知識。
簡單來說,孩子最擅長的,就是無視那些不懂的事物,而只將有意思的部分變成自己的知識。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小孩。
長大成人后的我,讀書的時候仍然習慣略過不懂的部分,而是充分咀嚼有趣的內(nèi)容。所以,一本書無論讀幾遍,每次都會有新發(fā)現(xiàn),每次都有如同第一遍閱讀的樂趣(雖然聽上去像是借口)。
這么一想,我希望能夠用溫暖的目光看待、守護孩子的略讀本領(lǐng)。并且這一刻我再次意識到,當聽到孩子對我說“讓我看看”的時候,我絕對不應(yīng)該用“這個太難了,小孩子讀不懂”這樣的話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