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太原,歷史上除了作為若干政權(quán)的帝都之外,更多時間段里,還是作為封國之都、太原郡治所、并州治所、太原府治所和河?xùn)|路治所,因此在這里擔任過軍政長官的人,自然浩若繁星,其中亦不乏璀璨的星曜。如漢時在太原為代王、后為漢景帝的劉恒,魏時為晉王、后奠基晉朝的司馬昭,隋時為晉王及并州總管、后為隋煬帝的楊廣,隋時任河?xùn)|撫慰大使和太原留守、后開創(chuàng)大唐基業(yè)的唐高祖李淵,宋時任判太原行府事、實際為宋首任太原知府的名將潘美,以及明時山西巡撫于謙、王世貞等,這些歷史巨子與太原的交集,使歷史悠久的古城更顯俊采星馳。而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父子三人先后執(zhí)掌太原權(quán)柄,為太原政治史、官吏史上增添一段值得回味的記憶。
范仲淹來太原為官,還得從北宋著名又短命的變革“慶歷新政”說起。
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第一次“宋夏戰(zhàn)爭”爆發(fā),好不容易休兵罷戰(zhàn),北方的遼國又重兵壓境,威逼宋“增輸歲幣”,不給銀子就動武。宋只得與遼締結(jié)“澶淵之盟”,以每年增加銀子10萬兩、絹10萬匹的代價換得邊境安寧。但此時,大宋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土地過度向大地主集中的后果,是導(dǎo)致失地農(nóng)民劇增,形成政治和社會不穩(wěn)定的因素。再加上冗官、冗兵、冗費“三冗”現(xiàn)象突出,致使中央財政不堪重負,仁宗于是決定在慶歷三年(1043年)由參知政事范仲淹擔綱實施“慶歷新政”。雖然新政著眼規(guī)范吏治、富國強兵、厲行法治,但卻使官僚群體深感“為官不易”,既得利益集團也感“恩蔭減少”,這些人遂聯(lián)合起來指責范仲淹等“朋黨”犯上、懷奸不忠。眾口鑠金,弄得宋仁宗也不由疑神疑鬼起來。新政推行兩年即流產(chǎn),范仲淹自請外放,宋仁宗順水推舟,命他擔任陜西、河?xùn)|宣撫使,離開京城政治漩渦。
范仲淹來太原赴任,是慶歷四年(1044年)的事。宋時宣撫使,是一個地方上的軍政長官,但范仲淹僅領(lǐng)此職一年,太原城還未及領(lǐng)略京城下派的宣撫使的雄才大略,慶歷五年(1045年),他就改任邠州(今陜西彬縣)知州兼陜西四路緣邊安撫使,赴陜西上任去了。
西出潼關(guān)的范仲淹未留下身后治晉政聲,但他游歷晉祠后,留下了《詠晉祠水》的著名詩篇:“神哉叔虞廟,勝地出嘉泉。一源甚澄澈,數(shù)步忽潺湲。此意誰可窮,觀音增恭虔。錦鱗無敢釣,長生同水仙。千家灌禾苗,滿目江鄉(xiāng)田。我來動所思,致主愧前賢。大道果能行,時雨宜不愆。皆如晉祠下,生民無旱年?!狈吨傺驮谠娭匈澴u晉祠嘉泉灌溉千家禾苗,景致一如江南水鄉(xiāng),但濃濃詩意中也流露出濃濃失意:詩人遙想三晉始祖唐叔虞開疆立國之功,愈發(fā)加重了自己推行新政“大道”未行,面對“前賢”的愧疚。也正因為詩行中流露出的茫茫心事,才使得這首詩的藝術(shù)感染力遠高于那些單純吟誦晉祠水山林寺的詩文。
過了45年,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范仲淹次子范純?nèi)恃烁缸阌淼教牵纳矸菔翘?。范純?nèi)蕜偟饺危陝拥奈飨挠珠_始大舉入侵,圍困麟州(今陜西神木東北)等地。邊將怯懦不戰(zhàn),夏人大肆搶掠、焚毀房舍、劫擄畜產(chǎn)無數(shù)。震怒的朝廷嚴厲追究太原府、路相關(guān)官員的責任,但履新不久的范純?nèi)拾踩粺o恙。第二年冬天,范純?nèi)孰x開太原,赴距東京(今河南開封)更近的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上任去了。其后宋哲宗擢拔范純?nèi)嗜卧紫鄷r,有人以他太原任職時西夏入侵事起奏,彈劾他“守邊無狀,上下失備”,導(dǎo)致“死者數(shù)萬人”,但宋哲宗未聽。
又過了10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范仲淹四子范純粹到任太原知府。范純粹的仕途早于兄長范純?nèi)?,在宋神宗朝即任陜西路轉(zhuǎn)運判官、慶州(今甘肅慶陽)知州等職,宋哲宗朝任戶部侍郎、延安知府。宋徽宗朝,范純粹先任信州(今江西上饒信州)知州,再徙任太原知府。但范純粹任職太原的時間比乃父乃兄更短暫。建中靖國元年冬十二月,太原府、潞州、晉州等地遭遇地震,人畜傷亡損失慘重。第二年,范純粹遭遇更強的人生“地震”——他被蔡京列為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元祐黨人”,即遭罷官去職。不僅如此,他和范純?nèi)?、司馬光、蘇轍等120位“元祐黨人”的名字,被宋徽宗用漂亮的瘦金體書石刻碑,宣布終身禁用。
這不免讓后人慨嘆。范仲淹因推行宋朝一場變革而官場失意,他的兩個兒子卻因反對宋朝另一場變革也官場失意。有意思的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也一度擔任太原知府,并且卒于太原府衙之內(nèi)。(馬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