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成事在于對時局的了解和對人心的把握。好的謀略的實施在于對方聽從你的主張。正確的主張需要正確的說法,正確的方法是得其情而制其術(shù),而后其言才能入耳,入耳才能入心,入心的前提是對對方的心意的透徹揣摩。
《鬼谷子》認為:善于摩意的人就像漁翁一樣不動聲色,“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強調(diào)謀劃要周密,溝通的方法要得當(dāng),將游說法則與時機緊密結(jié)合。
“摩”的目的就是“成事”,還要在隱秘中進行。即“謀之于陰”而“成之于陽”。
人在明處,我在暗處,說起來簡單,其實很難,它需要有大智慧、大定力,以符合鬼谷子所說的“成其事而無患”的要求。正所謂“人在明處,我在暗處”,這是所有的謀略家所追求的境界。
“摩”是有一定規(guī)則的,而這些規(guī)則是隱而不露的。“摩”時要順著對方的欲望,投其所好,不知不覺地觸動其心靈,使其內(nèi)情自然顯露出來。一旦內(nèi)情顯露,必有你可做的事,這就是“摩”的作用。
在“揣摩”之后,應(yīng)適當(dāng)離開“摩其欲”的方向,如同把地窖蓋上一樣隱匿起來,攪亂其人的頭緒,偽裝自己的外表,逃避感情的牽連,使人無從知道我的真相。這樣,事辦成了,也不會留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