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用那些老式收音機,要想收聽某個頻道的節(jié)目,必須先要調(diào)試到這個頻道的波段和頻率,否則,便無法收聽到這個頻道的節(jié)目。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頻道,孩子的教育,也是需要調(diào)試的。有的教育工作者,總把孩子學不好歸咎于孩子的責任,認為“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教育調(diào)試到孩子的人生“頻道”上,調(diào)試到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上。
人們都說他有點石成金之術、變廢為寶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師。無論多么頑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經(jīng)他點化,都會脫胎換骨。
同事問他,他是用什么辦法使那些自卑的孩子不自卑,驕傲的孩子不自傲?他說,他只不過經(jīng)常用一句話來提醒孩子,那就是“每孩子都是天才?!?/span>
同事問,這句簡簡單單的話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他說,對于自卑的孩子,他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所以自卑的孩子不必自卑;而對于自傲的孩子,他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所以自傲的孩子也不必自傲。這樣,自卑的孩子有了自尊,自傲的孩子有了自知。
有兩個這樣的孩子。一個孩子曾被父親抱怨是白癡,在眾人的眼中,他是毫無前途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三次還考不進去。他叔叔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還有一個孩子,經(jīng)常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jīng)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獵,捉耗子,將來怎么辦?”所有教師和長輩都認為他資質(zhì)平庸,與聰明沾不上邊。
這兩個孩子分別是羅丹和達爾文。
每個孩子都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天堂,我們不能發(fā)現(xiàn)它,那是我們還缺少一雙智慧的眼睛。
他3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醫(yī)院檢查,直到9歲他講話還不通暢。讀小學時,他舉止木訥,不愛與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上中學時,他希臘文和拉丁文差得一塌糊涂,教他的老師竟公開說他“長大后不會有任何出息”,有時甚至怕他影響其他學生,把他趕出課堂。16歲時,他報考大學,卻名落孫山,后來,經(jīng)過兩年的補習,才勉強考上一所大學。1900年,他大學畢業(yè),由于在校學習期間,他對一些功課不熱心,以及對老師態(tài)度冷漠,被拒絕留校。大學畢業(yè)后,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師和代課教師過活。
然而,就在1905年這一年中,他在三個領域做出了四個劃時代意義的貢獻:他發(fā)表了關于光量子說、分子大小測定法、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等4篇重要論文。1921年,他因為“光電效應定律的發(fā)現(xiàn)”這一偉大成就,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就是后來享有“20世紀最偉大物理學家”、“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等美譽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人生故事告訴我們,即使你是一顆太陽,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也有被陰云遮蔽的時候,也有被濃霧迷茫的時候,也有被關山重重阻隔的時候。
所以,當你遭受世俗偏見的時候,當你自感愚笨、遲鈍、木訥而迷茫和缺乏自信的時候,當你因身處坎坷和挫折而被重重阻隔的時候,就請多想像一下愛因斯坦吧,想像一下像愛因斯坦這樣光芒四射的“太陽”,也有被遮蔽、被阻隔和身陷迷茫的時候。(摘自黃小平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