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冬夜薄涼。窗外,是細碎的星光和斑駁的樹影。我自小懼怕黑暗,而這樣的寒夜,是沒有月光的。
這樣的夜色,讓人想起梵高和他的那幅《星月夜》。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幻想,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荷蘭的阿爾勒小鎮(zhèn),去梵高曾守望過的窗臺,看看他眼中那明亮的星光。可是從電影《梵高:話語人生》中,我了解到,原來梵高在完成《星月夜》這幅作品的時候,是在法國圣雷米小鎮(zhèn)的精神病院。那時的他,正是被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苦苦折磨的時刻。而透過電影神秘的鏡頭,我也第一次看到精神病院窗外的夜色,哪有明亮而閃爍的星辰?除了深不見底的黑暗,只剩下孤獨。稀疏零散的星光,竟然是那么黯淡而無味,微弱而蕭索。
就在那一刻,萬般情愫涌上心頭。我想,是有多么漆黑和昏暗的夜色,才能讓他眼中原本黯淡的繁星如此明亮。又或許,這微弱而輕薄的點點星光,是梵高心中對生命濃烈的愛。在他的畫作《星月夜》里,金黃的月亮里包含著一個圓圓的太陽,火焰般燃燒的樹枝讓我想?yún)群?,想哭泣。因為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黑暗,沒有人喜歡陰影。因為它太閉塞,太難以承受。就像我們的一生,都在逃避磨難,向往著行云流水的安逸。但問題就在于,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就像梵高的《星月夜》里,竟然有金黃的太陽,隱藏在深不見底的黑夜里。
梵高一生都在畫向日葵,那是他最愛的花。他說:“愛之開花的地方,生命便欣欣向榮。”他筆下的向日葵扭曲,殘缺,像是一種對痛苦的抗拒和掙扎,又像是沖破層層陰暗,倔強地長出枝芽,然后濃烈地綻放。梵高的身體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但他的靈魂依舊頑強不屈,他忍著破碎的痛苦,用筆下明亮的色彩告訴我們,世界很美好,生命很廣闊,我們要用對生命濃濃的熱愛和飽含的熱情,來對抗與生俱來的孤獨和苦難,成為一個永遠屹立的勇士。而勇士絕不是意味著從不跌倒,而是在與命運的抗爭中,一次次頭破血流之后的又一次站起。
正因為有光明的對照,黑暗才顯得可怕,如果真是沒有光明,黑暗又有什么可怕呢?問題是,一個人處在最黑暗的時刻,如何還能保持對光明的一片向往。就像電影《心花路放》中黃渤扮演的耿浩經(jīng)歷了離婚的挫折之后說的:“我失敗的婚姻是我人生中的陰影,對吧?但它也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币苍S人們永遠無法愛上黑暗,可是一個人應(yīng)該不懼怕黑暗,不逃避人生中的陰影,敢于正面面對,勇于坦然接受,畢竟它也是我們?nèi)松胁豢苫蛉钡囊徊糠帧?/p>
看到過一個感人的視頻,講的是一個天生殘疾的哥哥,在幼小的弟弟哭泣時,用自己殘缺的手臂把奶瓶頂在弟弟嘴邊,安慰他,直到他安靜下來。讓人驚訝的是,弟弟才幾個月大,而哥哥也不過3歲。
我想起雙耳失聰?shù)呢惗喾?,還有他創(chuàng)作出的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我想起在地震中失去雙腿的芭蕾舞女孩,還有她用手臂舞蹈時臉上自信的微笑...... 也許我們生來并不完美,可是只要有不懼苦難,敢于承受的心,還有對生命飽滿的愛,就已足夠。
自殺的詩人海子留下詩句:“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周星馳電影中所描繪的社會底層人民為夢想而苦苦掙扎,但他們不曾低頭,并且堅忍不拔。想起星爺那夸張的笑聲,嘲笑自己也好,苦笑命運也罷,但他從沒有因渺小而放棄希望,他在窮困潦倒中還堅信:“沒有理想,人和咸魚有什么區(qū)別”;電影《活著》中,最后的主角都死了,只剩孤零零的老人徐富貴和一頭牛陪伴著他。為什么他還要在淚水中微笑,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因為對未來永不言敗的勇氣,因為對生命真摯濃烈的熱愛?;钪婧?,我閉上雙眼,貪婪地吮吸每一寸空氣,拼命地感受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
我和這個世界不熟,這并非是我絕望的原因,我依然有很多熱情,給分開,給死亡,給明天,給安寂。
我和這個世界不熟,但此刻的我不再害怕黑暗,我仿佛愛上了深不見底的黑夜,因為我閉上雙眼,就能看見腳下的熠熠星光。
文章來源:《早安,新東方!》第3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