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個字按照其字面意思解釋不通時,我們可以依據(jù)偏旁試著找到它的本字,破解詞義,理解句意。
1.取消偏旁,找出本字根據(jù)形聲字代替聲旁字為本字構(gòu)成通假的現(xiàn)象,我 們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從而找出本字。 使臣奉璧,拜送于庭(《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庭”,當“庭院” 講句意不通,如果去掉“廣”字這個偏旁,寫作“廷”,解作“朝廷”就講得通了。還有,“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六國論》)中的“弊”,去掉“廾”,寫作“敝”;“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屈原列傳》)中的“指”,去掉“扌”,寫作“旨”,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2.更換偏旁,找出本字根據(jù)聲旁相同的形聲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的情況,我們可以給通假字更換偏旁,從而找出本字?!?nbsp;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荊客刺秦王》)中的“振怖 ”令人費解, 如果將“振”字的偏旁“扌”,換成“雨”,寫作“震” 字,構(gòu)成“震怖”,語意便暢通了。同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中“說”按字面講不通,如果把這個字的形旁“讠”換成“忄”,就找到了這個通假字的本字“悅”,按本字的意思理解,這個句子的意思就很明確了。
3. 增加偏旁, 找出本字根據(jù)形聲字的聲旁與形聲字通假的情況,可以采用增加偏旁的方法找到本字?!?nbsp;皆為龍虎,成五采”(《鴻門宴》)中的是“采”,解為“采摘”,與句意相悖,如果增加“彡”這個偏旁, 寫作“彩”,解作“顏色,彩色”,句意就暢通了。 當因為某字而句意解釋不通,感覺是通假字而找不到本字時,同學們可以嘗試這幾種方法。
來源 | 《語文報·高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