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分類練習專輯出爐,歡迎選用!
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yōu)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沖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咨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海量免費試題,請關注:1試題倉庫2018年6.1-7.5全部語文試題 2.試題倉庫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語文試題 3.語文2018年7月試題倉庫一 4.試題倉庫2018年7月全部語文試題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里 6.小學試題倉庫請點這里
第一周
【時文】《流浪地球》,爭論意味著更高的期待
【編者按】科幻片常常用匪夷所思的虛幻場景、眼花繚亂的電腦特技,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身臨其境的心靈震撼,有時可以激發(fā)人們對于未來世界的無限期待和種種遐想,2019年春節(jié)期間上映的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即為此例。影片不僅刷新了票房紀錄,而且成為了輿論焦點,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影片引發(fā)爭論并非壞事,爭論本身就是轟動效應的一種表現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文藝作品引發(fā)爭論就意味著觀眾更高的期待和好評。
《流浪地球》,爭論意味著更高的期待
(題目即是論點,具有思辨性。)
①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假期里,一部電影不僅引發(fā)觀影熱潮,而且成為輿論焦點。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票房已經突破20億的《流浪地球》。 (開門見山,引出話題。)
②電影一開場,就開啟了一個宏大的敘事。太陽將要發(fā)生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人類在地球表面上裝滿發(fā)動機,推動這個星球去往比鄰的星系。電影的故事,正是發(fā)生在這一段旅程中。叛逆少年離家出走,卻最終在父輩的感召之下完成成長,幾經曲折成為讓地球從木星引力中掙脫出來的英雄。以宇宙為背景的宏大設定,配合上太空場景、災難景觀、工業(yè)風格、熱血少年,讓發(fā)生在這樣一個舞臺上的故事頗具觀賞性。(概述影片情節(jié),突出其與眾不同的科幻色彩。)
③然而,在劉慈欣的小說原著中,電影講述的故事,只是地球路過木星時的幾小段文字而已。小說中這樣的設定,也給了“中國科幻”一個宏闊的背景。設想一下,人類帶著地球在宇宙流浪,距離將以4.3光年為計、時間將以2500年為計,一代人都不過是一瞬間,這真可謂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間該有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如果說漫威的宇宙是多時空的超級英雄,星球大戰(zhàn)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滿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則是一種時間性的宇宙、發(fā)展著的宇宙,更能體現人類的靈長,也更具有科學的色彩。(比較論證。與其他同類影片比較論述《流浪地球》這部影片構思的獨特之處。)
④我們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飛船派”和“地球派”的爭吵,能看到地球沖出太陽系后的漫長漂泊,能看到這個想象家園中社會、文化、心理和倫理的改變,也能看到人類在壯麗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有著無限可能性的故事,更是一個能夠不斷拓展想象力邊界的舞臺。《星球大戰(zhàn)》已經拍了10部,《異形》系列也已經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為一個系列的開啟呢?從這個角度看,說這個電影開啟了一個新的電影世界,倒也不算過譽。(重要性分析。運用排比句式指出《流浪地球》所帶來的影響難以估量,潛力無限。)
⑤作為中國科幻文學的代表性人物,劉慈欣最擅長的,就是對于超越一個人乃至一代人的巨大時空的勾勒。在這樣的設定中,時空才是主角,人和故事都退居其次。類似《流浪地球》的作品《超新星紀元》如此,甚至是名著《三體》也是這樣,這樣的小說是很難被視覺化的。而作為從小切口進入的電影,《流浪地球》應該是一個具體的故事,是宏大時空中一次充滿故事、充滿人性的講述??陀^來說,在這方面,電影做得還不夠。正如不少批評意見所說的,情節(jié)中有不自然的轉折,拯救地球的點子更像是“中二少年”的靈光一現,人物內心成長的軌跡有些生硬,關于“希望”的抒情也難免尷尬,甚至還存在一些科學上的硬傷。應該說,電影《流浪地球》不應是也不可能是小說的翻版,而應該是一次相得益彰的再創(chuàng)造。從這個角度看,那些對電影情節(jié)和人物的批評,也就絕非吹毛求疵了。(與原作小說相比,指出影片的情節(jié)、人物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和不斷完善。)
⑥而在電影《流浪地球》中,我們還能看到許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在春節(jié)的北京地下城,街頭張貼著“?!弊郑⒆觽兇┲{白相間的校服,課堂上朗讀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濟寧、上海、杭州的路標宛然。甚至是對“流浪”與“回家”這一組關系的理解,都充滿了中國式的對家的向往、對故土的眷戀——比如,西方科幻經典《銀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開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對危機的人類竟然帶著地球這個家園一起逃亡。這或許也是很多人對這樣一部電影開啟的世界更為期待的原因——我們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國價值、東方理念,在人類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為極端與特殊的情況下處理人類面臨的永恒拷問。(論述《流浪地球》令很多人期待的原因: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國價值、東方理念,在人類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為極端與特殊的情況下處理人類面臨的永恒拷問。)
⑦一部成熟的電影,不是一個偶然,而是源于強大的文化體系的支撐。劉慈欣的《三體》、郝景芳的《北京折疊》等作品屢獲國際大獎,帶熱了中國科幻文學;從《我不是藥神》到《無名之輩》等風格各異的電影佳作,在抬高電影創(chuàng)作品位的同時,也一次次抬高中國電影票房——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檔期,電影總票房已接近60億。這些,同樣是觀眾對中國科幻電影充滿期待的文化與心理背景。(重要性分析。指出影片《流浪地球》走紅絕非偶然,而是源于強大的文化體系支撐的結果。)
⑧更重要的是,就像劉慈欣所說,今天的中國有著強烈的“未來感”。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國浪潮”讓世界側目,也打開了中國人對于科學的認知。比如,貴州山區(qū)中的“中國天眼”,就讓人產生強烈的“科學感”,成為春節(jié)期間旅游熱點;而玉兔降落月球背面,同樣能激發(fā)無數關于宇宙的想象。有評論認為,“中國科幻成功實踐是改革開放40年科技巨大進步帶動的瓜熟蒂落,更源于一批對未來與人類命運充滿想象和熱情的創(chuàng)作者的筆耕不輟”,這讓中國科幻電影的創(chuàng)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世界的科幻文藝創(chuàng)作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故事。(論述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國浪潮”推動下中國科幻電影創(chuàng)作發(fā)展前景廣闊。)
⑨應該說,電影作為工業(yè)生產也好、作為文化產品也好,在中國并不算發(fā)達。即便有著一年600億元的票房,但更多仍然是需求側的井噴。相對《2001:太空漫游》《索拉里斯星》這樣的科幻電影名作,相對《星際穿越》《地心引力》這樣品質精良、劇情完整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都還有不小差距。但一部電影能成為公共話題、激發(fā)公共討論,也意味著這個片有討論的價值,更意味著觀眾對中國科幻有著進一步的期待。對于觀眾而言,對電影的評價,或許可以少一些意氣之爭、多一些理性之言。既看到長處也看到短板,既不是捧殺也不是棒殺,才能激勵文化產品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換個角度看,指出電影甚至原著的不足和漏洞,也不是用來貶低作品的,而是讓我們的想象力跟著小說、跟著電影一起激蕩,一起去迎接中國科幻電影真正的春天。(照應題目。論述影片《流浪地球》引起爭論的重要意義。品味“也意味著……更意味著……”這個句子的意思。)有刪節(jié)。
【時文】讓文化自信具有更堅實基礎
【編者按】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民族自信,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的優(yōu)秀、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新時代領路人所說:“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yǎng)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钡拇_,我們沒有理由不自信!
讓文化自信具有更堅實基礎
(題目即論點,直接發(fā)出號召。)
①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擻地走向未來。要讓每個中國人都對中華文化有更為全面、更為深入的了解,從而將文化自信厚植于每個人的心里。(開篇點題,引出下文。點明文化自信的作用,即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遞代積累,正是其內在的文化精神讓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實踐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擻地走向未來。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樹立文化自信?(承接上文,進一步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引出論點:如何樹立文化自信。)
③首先,要知曉文化。中國地大物博,各區(qū)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蘊。樹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曉自身的文化家底為基礎?,F在,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家底還知之不深。舉一個例子來說,許多人從課本和老師那里知道了安徽省全椒縣有個吳敬梓,卻不知道全椒縣還有個薛時雨。吳敬梓因為創(chuàng)作了《儒林外史》而成為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但薛時雨的作品因為沒有進入課本和課堂而不為人知。薛時雨既是一位官員,還是一位詩人,寫了不少詩詞,有《藤花館詩刪》留存于世。類似薛時雨這樣的歷史人物以及他們留存的作品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盤點。事實上,還有很多文化內容,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都需要我們去認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曉中華文化是如此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我們的文化自信才會更有底氣。(舉例論證,要樹立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中華文化。)
④其次,要挖掘文化。從一定意義上說,現在我們關于中華文化的知識系統(tǒng),只是建立在已經發(fā)現、知曉的文化遺產基礎之上的,還有很多文化遺產未被發(fā)現。比如,甲骨文和簡帛作為重要文化遺產,雖然已經發(fā)現和收集了不少,但還有埋在地下、尚未被發(fā)掘的?,F在,我們對思想史的認識主要依據的是歷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間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規(guī)族訓,它們呈現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也需要我們去深入挖掘。2008年,云南就發(fā)現了彝族文字的舊抄本《董永記》,將其翻譯成漢語后發(fā)現,它在情節(jié)上與漢語唱本有一定區(qū)別,對于研究彝族孝的倫理具有一定意義。類似的文化遺產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華文化的豐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顯,我們才能更具文化自信。(舉例論證,要樹立文化自信就要對傳統(tǒng)文化深入挖掘,進而彰顯中華文化的豐富性。)
⑤最后,要研究文化。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是我們對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態(tài)度和方針,也是樹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徑。當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視對本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叢書、全集等。但是,對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還是不夠。又如,對于已經發(fā)現的甲骨文和簡帛,需要對其文字進行深入解讀。清華簡被發(fā)現之后,不少學者都在持續(xù)不斷地識讀其文字,雖然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還有一些更難的文字需要識讀。可見,樹立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來研究我們的文化。只有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好樹立文化自信。(舉例論證,要樹立文化自信還要研究文化,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思維串聯】
【作文】“世界”與“自我”,你如何權衡?
【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代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個體發(fā)展,甚至以“自我”為中心;但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span>
作為當代青年,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注意:1.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2.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抄襲。
【解題】
材料中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給第一個核心“注重個體發(fā)展”提供了存在的背景,符合“存在即合理”的邏輯,因此,我們必須分析這種現象存在的利與弊。但“甚至”一詞的表述,非常明顯地指出“以‘自我’為中心”是一味追求“自我發(fā)展”,是一種自私的做法,對這種做法我們應該持拋棄的、反對的態(tài)度。
材料中的第二個核心是魯迅先生說的“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這句話出自《且介亭雜文末集·這也是生活》一文,是魯迅先生病逝前一個月在病中的狀態(tài)下所展示出來的思想,我們可以理解為先生在病中仍然心系社會、關心人民疾苦,這是一種胸懷天下的高度責任感的體現,而這一點也恰恰是我們當代青年應該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之一。
因此,本文的最佳立意應該是辯證看待“注重個體發(fā)展”和世界“和我有關”兩者之間的關系:(1)“注重個體發(fā)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關注世界,以天下為己任,明確自己今后肩負的重任。(2)擁有世界“都和我有關”的情懷,具有責任擔當精神,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進行“個體發(fā)展”。
【參考立意】
1.須心系天下,防故步自封。2.發(fā)展個人,融入世界。3.世界與“我”息息相關。4.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關注世界。5.做好自己的同時,還要關注世界。6.關注世界,做更好的自己。7.在社會發(fā)展中發(fā)展個體。8.勿過度“自我”,做關注世界的“大我”?!?/span>
【范文展示】
勿過度“自我”
(題目體現了一定的思辨性)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边@是魯迅先生的胸懷:有抱負、無私、心懷百姓。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應該追求先生這種境界,關注現實,關注身邊的人,當然應該注重個體發(fā)展,但不能過度“自我”。(從材料的后半部分切入,提出自己的觀點。審題把握比較準確)
過度“自我”會影響“自我”發(fā)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個體發(fā)展,這種現象本身自然符合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為我們的教育本就提倡“多元發(fā)展,揚長教育”。但凡事皆有度,如果只以“自我”為中心,一味追求個體發(fā)展,對社會變得冷漠、自私,我想這樣的個體發(fā)展,也只能算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時間久了,這樣的個體自然也會被別人否定,到那時還怎么談個體發(fā)展呢?(分析“注重個體發(fā)展”時過度“自我”的弊端,進一步解讀觀點)
古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正是因為他能夠擁有“都和我有關”的情懷,心懷百姓,心系天下,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才被朱熹稱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他所倡導的先憂后樂思想,也便成了中華文明史上閃爍異彩的精神財富。但如果他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只想自己的貪圖享樂,而置百姓的叫苦不迭于不顧,這樣的范仲淹是肯定不會得到我們的尊重和愛戴的。(舉范仲淹的例子,用假設和對比論證擁有“都和我有關”情懷的價值)
今有離開繁華的都市前去貧困山區(qū)支教的教師。他們有些人在貧困山區(qū)一待就是十幾年。他們注重個體發(fā)展,讓自己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但他們更愿意付出,舍“自我”為大家,忍受艱苦的環(huán)境,心甘情愿地為貧困山區(qū)的孩子提供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正是他們注重了個體發(fā)展,但沒有以“自我”為中心,才使他們那種“都和我有關”的社會責任感引領著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傳遞著他們這種奉獻的精神。(舉支教教師的例子,論證注重個體發(fā)展和“都和我有關”相結合的作用)
不可否認,馬云的成功,有他注重個體發(fā)展的作用;但我們更不可否認的是,馬云個人價值的實現是以當今社會的發(fā)展為前提的。正是由于馬云的個體發(fā)展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才使當今社會反過來又促進了他的個體發(fā)展。這是一對互惠互利的雙贏關系,也是“注重個體發(fā)展”和“都和我有關”這兩者完美結合的典型例子。(用馬云的例子,進一步論證“注重個體發(fā)展”和“都和我有關”兩者結合的作用)
因此,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在注重個體發(fā)展的同時,應不以“自我”為中心,更好地關心周圍的人,關注我們的社會,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身的價值。我想,這樣勿過度“自我”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照應開頭,呼吁勿過度“自我”,做真正幸福的人)
第二周【時文】心有山河萬頃 眼有春光無限
【編者按】春節(jié),是一個多么溫馨的節(jié)期。這樣的節(jié)日,千年輪回,經久不息,總在特定的時刻,縈繞在國人的心中。隨著春節(jié)的臨近,國人也在進行著一次浩浩蕩蕩的“地球上規(guī)模最大的人類‘遷徙’”。國人對于春節(jié),有著永遠不能割舍的情結??v然現在可能會有人感嘆年味逐漸變淡了,但是中國人“回家過年”的熱情卻是不會衰減的?!按汗?jié)”文化已經深深地烙印在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中。
心有山河萬頃 眼有春光無限
①“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span>
②當這副塵俗又古老的對聯,再次貼上中國老家的大門——2019年的春節(jié),便和四海八荒“回家過年”的聲音一起熱辣辣喧騰起來。無懼山高水遠,不怕路阻且長,縱使身在遠方,一樣夢回故鄉(xiāng)。曾經策馬千里,為夢出發(fā);如今風雪兼程,為愛歸家。(2019年春節(jié)來臨,游子回家。語言優(yōu)美抒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調。)
③回家,過年。青山依舊,斜陽幾度。歲月不惑,春秋正隆。最好的河山,最美的時代,最浩蕩的歷史,最遼闊的中國。(抒寫回家過年的喜悅心情。四個“最美的”的排比句表達了對時代的謳歌和贊美。)
④春節(jié),便是與故鄉(xiāng)的大地重逢,與生命的跫音相認。這步伐,鏗鏘向前,激越不停。1981年3月,“鐵路春運”一詞首次出現在報日人民新聞標題中。近四十載過去,這場“地球上規(guī)模最大的人類‘遷徙’”,不僅見證著中國交通的舊貌新顏,更見證著傳統(tǒng)春節(jié)的歸鄉(xiāng)力量。初步預測,今年春運全國旅客發(fā)送量將達到29.9億人次,比上年春運增長0.6%。每個穿越了大半個中國回家過年的游子,大概都是生活的主演:一顆心,比山那邊的炊煙更柔,比海那邊的燈盞更暖。(現實性論述?!拌F路春運”見證著傳統(tǒng)春節(jié)的歸鄉(xiāng)力量。)
⑤新桃換舊符,滴盡蓮花漏。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除夕就是春天??v使年味淡了、老家搬了,“回家過年”這件最有儀式感的事情仍是中國人頭等重要的大事。這大概是因為在中國人的敘事歷史中,一年的日子如同一本詩集,正月永遠是清雅雋永的封面——封面上說著窗花里五谷豐登、肥豬拱門的紅火,封面上畫著年畫里噼里啪啦煙花滿天、鞭炮炸響的熱鬧,封面上唱著社戲里南腔北調旱船高蹺、祠堂廟宇的喧囂……笑了、鬧了,蹦了、跳了,哭了、瘋了,靜了、散了,這“年”才算是真正過完了。(原因之一:“回家過年”是中國人頭等重要的大事。)
⑥春節(jié)是溫柔的、溫暖的。農耕社會的節(jié)令,往往叫人不敢忘本,回農村、回故鄉(xiāng),回到慢條斯理的地方。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里說過,古希臘是一個城邦國家,而中國是家邦式社會。家事雖小,與國相連。家什么?家是那個“別人問你飛得高不高,它只問你累不累”的地方,家是那個尚有父母親人勞作生息的地方。因此,中國人的人生大抵就是兩件事:年輕時,去遠方;年老時,回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是一塊磁鐵啊,過年,大概就是它召喚生長于斯又散向四面八方的一切生命的一次磁力效應。至于一個離泥土很遠、一個總是在遷徙、一個花錢就能瞬間改變周遭一切的地方——大約只是居所,不敢妄叫故鄉(xiāng)。(原因之二:春節(jié)是溫柔的、溫暖的。)
⑦春節(jié)是莊嚴的、莊重的。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這些過年的形式與儀軌,承載著豐厚的文化信號:年,是中國民眾審美情趣與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示。不忘根本、敬畏自然,重視家庭、守護親情,家國大愛、心有光芒,一切美好的價值取向與人類文明共識,始終在中國的春節(jié)文化中氤氳、始終在中國的春節(jié)圖騰中傳承。由己而家、由家而國,是中國人經年未變的精神譜系。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今天的中國,長江兩岸綠意盎然,建三江萬畝大地號稻浪滾滾,深圳前海生機勃勃,上海張江活力四射,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站在GDP總量90萬億的平臺之上,中國的春節(jié)自有“倉稟實”后的力量。(原因之三:春節(jié)是莊嚴的、莊重的。)
⑧除夕,是一碗年夜飯的溫存。春節(jié),是一程倚門待歸的守望。大米的味道,才是家的味道;守望的眼神,必是前路的微光。一家子、一家族,一村子、一村落,一整個山高水長又柴米油鹽的中國,就在過年的溫存與守望中,訴說著家國的情懷與念想。是的,這是中國的春節(jié),這是中國的逐夢驛站。(以上四段為重要性論述。原因之四:春節(jié)飽含著溫存與守望。)
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贝核跎毫殖跏?。我們在一個接一個的春天相遇,愿奔跑不怠、奮斗不止的你——心有山河萬頃,眼有春光無限。(照應題目,勉勵展望。)來源:2-4“光明網”
【作文】 26省聯考甲卷:余秋雨談人生
【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余秋雨認為“生命的教師只能是生命本身”。他在《收藏昨天》中提到“收藏人生的游戲——讓今天收藏昨天,讓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片段連成了長線,原先的水潭連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會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險”。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解題】材料為我們提供了三個思考維度,即“生命的教師只能是生命本身”,“收藏人生的游戲”以及把兩則名言綜合起來思考。
1.“生命的教師只能是生命本身”的維度。從受教育個體的角度來思考,這則名言旨在說明生命成長的過程是自然而然的,是伴隨著時間逐漸推進的,任何人為的強加只能適得其反,重復著“揠苗助長”的錯誤。
2.“收藏人生的游戲”的維度。材料反映出的重要命題就是人要學會累積成長經驗。人的成長過程是不斷累積的,在累積中獲取新知,在累積中提升思維,當知識和思維提升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厚積薄發(fā),自我提升,成就生命的輝煌。
3.適度聯想,形成厚度。表面上看,兩則材料說的都是人的成長問題,實質上社會發(fā)展亦是如此。就制度層面來看,每一個我們自認為新的制度,實質上都有著不斷累積歷史經驗,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過程。
4.綜合思考。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累積,要學會等待,欲速不達,任何速成都會給成長帶來發(fā)展的困境。比如中國在四十年間完成了西方400年的演進歷史,于是也就積累了西方400年間的問題,中國只能在逐漸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完成自我提升。
【參考立意】
1.收藏人生,自我成長。2.收藏人生,厚積薄發(fā)。3.收藏人生,做自己生命的導師。4.在收藏中成長。5.等待生命自我成長,切勿拔苗助長。6.在收藏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
【范文展示】收藏人生 厚積薄發(fā)
余秋雨說:“生命的教師只能是生命本身”。他在《收藏昨天》中說:讓今天收藏昨天,讓明天收藏今天……人生的前前后后就能夠互相灌溉,互相滋潤。收藏人生,樂于重溫,便可厚積而薄發(fā)。
在地壇的一隅,熹微的晨光從樹縫間漏下,映照著浮動的塵埃。時間仿佛變得很慢很慢,史鐵生的思緒飄飛得很遠很遠,他說:“千弦斷,天眼開?!敝灰蛩钪松鷱膩砭筒皇且货矶?,所以他在地壇的潑墨般的濃陰下日復一日地思考著,仰望著,將他對苦難的思索寄托于不輟的筆耕中。那血淚漣漣、摸爬滾打的痕跡,漫過了地壇的古廟,最后連帶著他的微笑,一同深深地印刻在時間深深的車轍里。
于是,經過對昨天的收藏和重溫,以及對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不懈的思索,史鐵生完成了自我的蛻變,厚積薄發(fā)的智慧鑄造了這樣一個如鐵般的錚錚漢子。他的雙腳無法真實地踏觸于大地,然而他的心,早已跟他所摯愛的大地深深維系在了一起。
同樣,在日本的古都鐮倉,川端康成也在收藏昨天,深諳厚積薄發(fā)的智慧。他每日靜坐于霏微的櫻花之下,沐浴著淡淡的天光,進行著他關于文學、美學的終極思考。他的思緒,一半升上天際,化成飄搖的云;另一半,沉淀下來,幻化成一首首為這長年眺望著大海的島國所吟詠的和歌。
于是多年后,川端康成在諾貝爾獎的頒獎禮上,笑容仍似這蒼翠林海般平靜,就像是《雪國》里的櫻樹,經歷了寒冬,于春日里將狀似銀河星塵的花瓣盡數飄展開來,灑落一地日本散文的物之哀。而這,只因他收藏了昨天,厚積而薄發(fā)。
倔強如史鐵生,寧靜如川端康成,他們的人生、背景迥然不同。然而他們都一律地收藏著昨天,厚積薄發(fā)中成就了今天。從歷史的洪流中逆流而上,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的刻苦仍歷歷在目,而孫臏作兵書、司馬遷著《史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成正果。當然,我們不會忘記,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踏平吳地……
人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對于一個人而言,該如何去尋覓成功的果實?該如何去實現人生的理想?我說,讓今天收藏昨天,讓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斷片連成了長線,原先的水潭連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會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險。有了這樣的閱歷,我們便成為自己生命的導師:有時提醒自己戒驕戒躁,有時又撩撥自己疲倦的心,催促自己要趕緊提鞍上馬,奔向成功之路。
收藏昨天,厚積薄發(fā),成就今天,留給明天來收藏。
【參考素材】
1.理論素材:
①于是記憶,與其說是我們身體里的過去,不如說是我們活在當下的證明?!A_·奧斯特
②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后的結局,我們的腳步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定的終點?!滋m·昆德拉
③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海涅
④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徑?!叽?/span>
⑤你的時間有跟,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獑滩妓?/span>
2.事實素材:余秋雨《收藏昨天》
人生的過程雖然會受到社會和時代的很大影響,但貫穿首尾的基本線索總離不開自己的個體生命。個體生命的完整性、連貫性會構成一種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個小點都指點著整體價值。
如果有一天,我們突然發(fā)現,投身再大的事業(yè)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個事業(yè),聆聽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當作一個故事,我們一定會動手動筆,做一點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這樣的故事稱之為“收藏人生的游戲”。讓今天收藏昨天,讓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斷片連成了長線,原先的水潭連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會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險。
希望世間能有更多的人珍視自己的每一步腳印,勤于記錄,樂于重溫,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讓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夠互相灌溉,互相滋潤。
【作文】26省聯考丙卷:莊子“虛己”的人生智慧
【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莊子·山木》篇中有一個故事:有人在劃船渡河,一艘空船與他的船相撞,即使他是一個脾氣很壞的人,也不會變得憤怒。如果他看到有人在船上,就會大聲嚷嚷讓其讓開;倘若對方不理,他則會再三叫喊,并開始咒罵。船上無人,他不罵;船上有人,他便開罵了。人若能不以自我為中心,虛懷若谷地生活在世上,什么能夠傷害到我們呢?
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解題】這是一則寓言類材料作文。從內容上看,只要圍繞材料,緊扣后面一句總結進行分析論證即可,即用實例證明人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虛懷若谷地生活;也可以分析虛己的原因、介紹虛己的方法、講明虛己的好處等。本題目審題難度不大,但要想寫深刻亦非易事??忌酶叻郑柙谒季S層面和人文積淀上下功夫。
【參考題目】1.“虛懷若谷”,暢游人生 2.任己,律己,虛己
3.虛己處世,人生和諧4.掌控情緒,虛己有益……
【范文展示一】 虛己處世,和諧必至
人劃船渡河,如果與空船相撞,他會不了了之;如果與有人的船相撞,他會大喊大叫,甚至高聲咒罵,為什么?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在作祟。如果保持一種“虛己”的心態(tài),便可悠然自在地遨游天地間。正所謂虛己處世,和諧必至!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边@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像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虛己之人有利于人但從不聲張。在我看來,虛己是一種態(tài)度,虛己的對象無非上天、他人:面對老天給與的,虛己之人坦然接受;他人給與的態(tài)度情緒,虛己之人不慍不怒,即謙遜地對待所有人和事。怎么理解?
水是什么顏色,我們總是回答藍色,因為清澈之水比比皆是。其實它本無色,加入紅色它就是紅色,用綠色瓶子裝起來就成了綠色;虛己之人亦如此,當老天給他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時他會恬然享受。當老天給他以“山重水復時”時他也會坦然前行,他們一切隨遇而安,一切坦然面對。這讓我想起莊子,他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為我們描繪了絕對自由的逍遙之境,讓我們有了一個精神家園——“逍遙游”,于是鮑鵬山譽莊子為“一棵孤獨的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所以,當你懷著虛己之態(tài)面對命運時,你能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不會與人紛爭,平和之心、和諧之境自然而得。莊子說: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當他人惡語相向時,如果我們煩躁痛苦,這就是對我們的傷害;如果還之以不理不睬,就是虛己。因為叔本華說:針對別人的行為動怒,就像跟一塊橫在我們前進路上的石頭大發(fā)脾氣同等的愚蠢。正如材料所說,與其大聲責備讓自己情緒失控,讓自己身體小恙;不如虛己,讓我們刀槍不入!
換言之,計較別人的態(tài)度就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所以我們要順遂內心,做自己該做的。前段時間曝光的明星收入讓很多人憤憤不平,但南仁東照樣組裝測試天眼,袁隆平照舊研究水稻種植,感動中國人物同樣層出不窮,為什么?因為他們一心研究專注科技,把為人類做貢獻放在了第一位,往深處說,他們虛己,他們“無己無功無名”。如果人人都計算著付出與收獲,《愛的奉獻》將成為歷史;如果人人都斤斤計較,社會將不得安寧。范仲淹說得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們要時刻保持虛己之態(tài),腳踏實地地律己,盡力克制不任己,才能處理好一切事務!因為我們是群居者,如果放任自己,必將給他人帶來痛苦和災難。怒路族、座霸讓人心生厭惡。反之,如果“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必將使社會和諧美好。
朋友,請多一份律己,少一份任己!請保持虛己之態(tài),堅守人生理想的高度!
【范文展示二】
虛己以游世
一個人乘船渡河的時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過來,情急之中的大聲呼喚卻無人回應,于是破口大罵前面開船的人不長眼,結果撞上來的竟是一只空船,一腔怒氣全都消失了。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這個人究竟是在和誰生氣?是對一場事故的情急嗎?是對另一個船主人瞎眼的憤怒嗎?可為何看見船是空的之后,一腔怒氣全都消散?我更愿意認為他還是在和自己生氣。
其實這個人生不生氣,主要在于自己的心境。如果我心境足夠寬廣,就能容下一艘船的碰撞,反之,你離我近一點我就覺得對我有害。是否太過于拒人于千里之外?太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這是著名的空船理論。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不以自我為中心,虛懷若谷地活在這世上,孰能害之?一個人“看不慣”的事物越多,這個人周遭格局也就越狹窄。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小事故時,需要具備一顆“空船心”。即虛己以游世。
莊子本是道家的蔚然大宗,言辭中充滿著“逍遙齊物”的思想,在他眼里,鵬之徙于南冥也,待于風;芥浮于坳堂之上,待于水;野馬塵??澘澙@繞,待于生物之吹息。若要真正做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必做到“無己,無功,無名”。如此方可真正逍遙于天地。這不正是與空船理論不謀而合了嗎?人若能夠放下偏見,忘掉自己的私欲,不過分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一顆納川海之心,定乎內外,辯乎榮辱,逍遙齊物豈不樂哉美甚?
賈雨村,一個有著不凡的抱負和過人的才華的文人,明月夜,深深呼喚“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少年時期,滿腔抱負,一心只為展才情。白云蒼狗間,混跡官場后,竟徹底淪為功名利祿的奴隸,一生腌臜不堪。反觀甄士隱,經歷家毀人亡的大悲后,便同空空道人一同仙去,一曲《好了歌》訴不盡心愁。一闕注解倒顯其空船之心:“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士隱本是夙慧,他包容了大悲慟,接受了命運的扼喉,迎接了他的逍遙之境。
或許我們都不夠心懷廣大,但我們仍有一雙明眸。我們可以用一雙眼,感受春花秋月,夏蟲冬雪;去包容塵埃細草、山川湖海。愿我們所見的不美好,皆是空船。
文章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