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人,鄉(xiāng)試中試者,俗稱舉人老爺,文稱大會狀、大春元。雅稱為孝廉。
考取舉人非常不易,沒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勁頭 ,經(jīng)過幾年乃至十幾年的艱苦學習難以遂愿。要參加科舉考試,考取功名,所有學子必須先以蒙生身份入最基層的州學、縣學和府學學習,學習幾年后,再參加州縣官或知府主持的考試,州試、縣試和府試考試合格后即獲得童生身份,童生雖然還不算功名,但已屬難得,在古時鄉(xiāng)間,已算是識字解文的讀書之人,如果只滿足于普普通通的寫寫算算,用于生計討生活,童生掌握的知識已完全夠用了。獲取童生后,再經(jīng)過院學深造、院試考試,成績優(yōu)異者即算獲得秀才功名,官稱叫生員。這里補充說一下,凡生員都稱秀才,但生員分等級,一二級優(yōu)秀生稱科舉生員,三四級一般生謂之生員,沒有科舉前綴的生員,也稱秀才,但不能參加鄉(xiāng)試考取舉人,科舉生員才有此資格。秀才雖大多生于寒門,發(fā)于未末,根苗還比較稚嫩,但一旦考取了功名,身份瞬間就得以改變,自此以后,不僅可以經(jīng)常詠唱起“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的贊歌,挺胸腆肚徜徉街市,而且憑其身份地位還可以獲取一些不菲的實際利益,過上雖令人羨慕的富?;蛐】瞪?。而那些經(jīng)過鄉(xiāng)試考試的并考取舉人的更非得了,稱呼由小秀才變成了大老爺,見官有立換成了坐,可見其非同一般。考取舉人很難,鄉(xiāng)試考試也復雜繁紛,要先經(jīng)過科考、錄科、錄遺即補考、補錄和核查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允許考生進入貢院考試。貢院按傳統(tǒng)一般建在省城的東南方向上,如清朝順天府貢院在今北京建國門內(nèi)北大街,大門前還設有“開天文遠”的牌坊。東南踞“巽”位,屬“木”,取“紫氣東來”之意,現(xiàn)保存比較完好的貢院有南京的江南貢院、四川的閬中貢院和河北的定州貢院等,但附屬建筑及號棚、號舍已不復存在,甚為可惜。
鄉(xiāng)試規(guī)定每三年一考,逢地支子、午、卯、酉年為正科,如遇朝廷慶典可能另外加科,稱恩科??荚嚾掌诨竟潭ㄔ诎嗽路菖e行,故又稱鄉(xiāng)試為“秋試”、“秋闈”,鄉(xiāng)試的主考和副主考按成例在朝廷翰林院學士或和兩榜進士出身的部院大臣中選任,我們比較熟悉的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都擔任過鄉(xiāng)試的主考或副主考,有的還多次膺任。鄉(xiāng)試考期一般為九天三場,開考前一天開龍門放考生入貢院號舍備考??荚嚱Y束后延后一天出貢院,等候發(fā)榜,中者即成為“文可以掌王言,學可以待顧問”的舉人。
秀才中舉謂之登科,極為尊貴和榮耀,故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中舉天下知”之說,《儒林外史》中描寫的范進中舉后的表現(xiàn),以及岳父胡屠戶、張鄉(xiāng)紳前倨后恭的態(tài)度變化可見一斑。
趨利避害是一切生物的本性,作為高級動物的智慧人類除了具有生物的本性外,還學會了掩飾、矯情和饒舌,但不管如何轉阛和機巧,都離不開“利益”二字,科舉也是如此,概莫能外,朝廷欲使士子包括舉人,甘心情愿的效忠君王、效命國家,就必須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和豐厚利益匯報,非如此無有它解,同時,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與生俱來的義利觀和價值取向,人之常情,褒貶無當。
誠然,中舉后可以得到一些實際利益,也可以登記做官,但由于官多位少,特別是開放捐官以后,情況更為嚴重,有的人一輩子沒當個正堂,都是任的佐雜官,一直是個勤雜工。有的一輩子只是辦過一、二次的臨時差事,一直是個臨時工。也有的在官衙垂手而立了幾十年,一輩子也沒補上實缺,看似應該很尊貴很榮耀的舉人老爺們也有活的不如意、不稱心的,令人唏噓和嘆息。試問有幾個能有舉人左宗棠哪樣的機緣和福報,憑著舉人的底子為國建功立業(yè),做高官,成大業(yè),大多平平常常、庸庸碌碌,甚至悲苦凄涼。故有詞云:滿腹文章,滿頭霜雪?滿面埃塵。直至如今,別無收拾,只有清貧。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張巡李巡。幾個明年,幾番好運,只是瞞人。
盡管如此但請勿忘“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