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是我國明代形成的一項藝術成就,被世人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在世界家具體系中享有盛名。
其制作年代一般是從明中期到清早期,它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時間概念,更主要是指家具所追求和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藝術風格,反映了特定的格調與意趣,承載了一定的歷史與文化內涵。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明式家具椅。
紫檀官帽椅
紫檀南官帽椅傳世甚少,是扶手椅中最典型的作品,團方鞏固,簡潔空靈。
靠背板浮雕云頭形花紋一窠,由四鉤云紋組成,于簡練中見巧思。椅盤的大邊面一根向前凸出,后背一根向里微彎,并非長方形,較為罕見。
黃花梨圈椅
圈椅靠背板的下端浮雕如意紋,如意紋內刻一條鯉魚在波浪中躍起,靠背板的上方透雕一條飛龍,取鯉魚躍龍門之典故。
圈椅是明式家具的代表。其作為古典優(yōu)秀器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那優(yōu)雅的輪廓,和諧的比例,適宜的尺度,都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結晶。
明晚期黃花梨燈掛椅
因其搭腦處形似南方家居墻上用來懸掛燈盞的燈架而得名“燈掛椅”。此椅造型端莊,前腿壸(kǔn)門式券口,兩側面、腿、足間以羅鍋棖加矮老相連。管腳棖采用“步步高”手法,避免榫眼集中,加強椅子的穩(wěn)固性。造型清秀挺拔,最佳觀賞角度為側面。
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
明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出自中國明朝時期,屬于典型明式家具。其造型簡練,卻法度嚴謹,比例適度。突出的鉤尖雖小,卻為全椅增添了嫵媚。而足部的側腳之大,超過一般扶手椅,充分顯示出明代家具穩(wěn)定大方的特色。
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看似平淡,卻盡含機巧,工無巨細,都用盡心機。其特點不在裝飾,而在構件細、彎度大。
黃花梨禪椅
椅盤甚大,寬、深僅差三厘米,成正方形,可容跏趺(jiāfū,佛教徒的一種坐姿)坐,故名曰禪椅。從古代家具發(fā)展的演變來看,禪椅恰好處在宋代流行的靠背扶手三面平齊的大椅和明代流行的玫瑰椅之間,是傳統(tǒng)家具演進過程中的代表,因此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黃花梨圓后背交椅
交椅全身光素,只靠背板浮雕花紋一朵,乃由云頭及雙螭組成,為明代家具最常用的圖案之一。后推彎轉處,用角牙填塞支撐,椅面軟屜以絲繩編成。下有踏床,既可翻轉,亦可卸下。各構件交接處及踏床床面均用鐵飾件加固。它可視為明代交椅的最基本形式。
明黃花梨有束腰齊牙條龍紋炕桌
高束腰,牙條上浮雕對龍紋飾。牙條之下為近球形的獸足馬蹄,馬蹄與牙條相交處,浮雕獸頭,獸頭猙獰生動。整體藝術造型在簡潔中不失精細典雅。牙板浮雕西洋花,邊起陽線與腿外側相連。鼓腿彭牙,內翻馬蹄,腿足雕云頭紋。此桌用材精美,做工精致,典型明式家具造型。
黃花梨三足香
幾面用四段弧形木邊攢成圓框,打槽裝板心,立面造成冰盤沿線腳,直束腰,下與浮雕卷草紋牙子相接,牙子和腿子用插肩榫造法斗成鼓腿彭牙,腿子在肩部以上還向上延伸。
明黃花梨獨板圍子羅漢床
床身通體用黃花梨木制成,藤編軟屜,冰盤沿下飾束腰,壸門式牙條正中透雕靈芝紋,鼓腿膨牙內翻馬蹄。
床面之上左右及后面的三塊圍子,系用三塊黃花梨整板做成,不加雕飾,其目的在于充分顯示黃花梨木的自然特點和優(yōu)美的紋理,這種作法在傳世明代家具中十分罕見。
明黃花梨帶門圍子架子床
床通體以黃花梨木制成,鋪面四角立柱,上有頂架。正面另安裝門柱,有門圍子與角柱連接。左右及后面裝長圍子,均用短木料攢接成連續(xù)的“卍”字圖案裝飾,鋪頂?shù)膾扉軇t由鎪空的絳環(huán)板組成。
明式家具的十六品: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濃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而這些,恰恰是中國文人所崇尚向往的品格。古時的文人賦予了明式家具各種品格,使其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這樣才能更透徹的去了解它們,搭配出它們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