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讀★★
表達技巧既包括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類表現(xiàn)手法的使用。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等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課程標準實驗版)》(修訂版)對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鑒賞的考查要求是: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的鑒賞,側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考查時,可以就其中的一個方面進行,也可以綜合在一起進行。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是高考的高頻考點,每年必考。
★考點解讀★
★★名師講解★★
★★技巧點撥★★
常見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包括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詩歌鑒賞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此外還有記敘(多用于敘事詩)和議論(多用于點明詩歌主旨)等。
(2)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對偶、夸張、借代、設問、反問等,其特點和用法跟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的修辭手法大致相同。
(3)謀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應、開門見山、鋪墊、層層渲染、先總后分、過渡、先景后情、卒章顯志、伏筆、欲抑先揚或欲揚先抑等。
(4)其他常見表現(xiàn)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諷今、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對比、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以哀景襯樂情)、白描等。
提問方式
(1)詩中運用了哪種表達技巧(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
(2)請賞析這首詩的表達技巧(藝術手法、表現(xiàn)手法)。
(3)詩人是如何抒發(fā)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4)某聯(lián)在景物描寫上有什么特點?
(5)請從某手法的角度賞析某聯(lián)。
答題步驟
第一步:準確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或何種技巧。
第二步:結合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nèi)容。 學科@#網(wǎng)
第三步:指出運用該手法的作用(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傳達了怎樣的旨趣,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等。)
解答示范
(1)注意審題,看清題干要求。
(2)熟記常見的表達技巧術語。(見常識整合)
(3)掌握常見表達技巧的特點及效果。
(4)熟悉基本的答題步驟。注意貼近詩句分析。
★★經(jīng)典例題★★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宿集慶寺①
[元] 仇遠
平生三宿此招提②,眼底交游更有誰。
顧愷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賦玉華詩③。
旋烹紫筍猶含籜,自摘青茶未展旗。
聽徹洞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注釋】①集慶寺建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輪奐極其靡麗”。元末建筑都毀于戰(zhàn)火,還留存宋理宗御容一幅、燕游圖一幅。②招提指寺院。③維摩詰又稱“金粟如來”,東晉顧愷之曾在南京瓦官寺繪《維摩詰示疾壁畫》?!队袢A宮》是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描寫唐代舊宮的凄涼景象。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nbsp;)
A. 首聯(lián)中“三”泛指作者多次來集慶寺游玩,表現(xiàn)對這座寺院的喜愛。
B. 頷聯(lián)通過“金粟影”和“玉華詩”,寫出了集慶寺當年的繁盛輝煌。
C. 頸聯(lián)寫在園中烹調(diào)嫩筍、摘取新茶,表現(xiàn)了春天的寺園中蕭條冷落。
D. 尾聯(lián)通過靜夜洞簫聲營造出一幅凄清的夜景圖,寄托心中諸多感懷。
E. 整首詩風格清雅委婉,含蓄蘊藉,體現(xiàn)了作為末世文人的家國情懷。
【答案】AB
2.仇遠在詩中運用多種手法抒發(fā)情感,請聯(lián)系全詩簡要分析是如何抒發(fā)的?
【答案】①直抒胸臆,首聯(lián)中寫出了知交故友離世后自己的孤獨落寞。②用典,正用顧愷之在瓦官寺畫維摩詰的典故含蓄地點出如今的集慶寺已遭毀棄,唯有理宗的畫像空留、徒然無用;反用杜甫寫《玉華宮》詩的典故,表達嘆息之情。③借景抒情,頸聯(lián)作者把眼光投向了景物,原本是美輪美奐的寺廟建筑群,如今淪為了草木叢生、無人打理的地方,抒發(fā)昔盛今衰、故國淪亡之情。④以景結情,尾聯(lián)在凄清的洞簫聲中,皎潔的月光照在古松枝上,物是人非,王朝更替的感懷與清冷之景交融。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2013全國2卷節(jié)選)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運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詩幾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環(huán)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xiàn)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析】審題干,可知是問描寫手法,所以思考時要從描寫手法入手。解題時可知,這首詩沒有對梅花的正面描寫,而是寫了梅花的生長環(huán)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然后結合詩句分析即可。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江 村【注】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注】本詩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時所作。
“事事幽”是統(tǒng)攝全詩的核心,請結合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簡要說明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幽”的。
【答案】這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用的是賦的鋪陳手法,從景物(環(huán)境)和人事(人物活動)兩個方面展開描寫。典雅的環(huán)境和人物的悠閑相互映襯,頸聯(lián)的妻子“畫紙”,稚子“敲針”,是細節(jié)描寫,突出了人物的安閑,而頷聯(lián)的燕子“去來”與沙鷗“親近”,屬環(huán)境描寫,以環(huán)境的安閑映襯人的安閑,這兩聯(lián)通過直接與間接相結合的手法體現(xiàn)了“幽”。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和上官偉長蕪城①晚眺
[宋]嚴羽
平蕪古堞暮蕭條,歸思憑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煙鴉外滅,歷陽③秋色雁邊遙。
清江木落長疑雨,暗浦風多欲上潮。
惆悵此時頻極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注】?、偈彸牵簱P州的別稱。②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③歷陽:今安徽和縣。
請從景物描寫的角度對詩中二、三兩聯(lián)進行賞析。
【答案】?、俳杈笆闱?。借蕪城登高遠眺所見的凄迷秋景,抒發(fā)歸鄉(xiāng)之情、羈旅之愁。②遠近結合。京口寒煙暮鴉、歷陽秋雁是遠景,清江木落、浦口風大是近景。③視聽結合。寒煙、暮鴉、秋雁是視覺描寫,木落、風多是聽覺描寫。④虛實結合。寒煙、暮鴉、秋雁、木落、風多是實寫,“長疑雨”“欲上潮”是虛寫。
5.閱讀下面這詩,完成試題。(2012年高考上海卷節(jié)選)
春江晚景
張九齡
江林皆秀發(fā),云日復相鮮。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廣闊遼遠的樣子。
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lián)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答案】 兩聯(lián)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第一步)本詩首聯(lián)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景象清新。(第二步)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頷聯(lián)則直接抒發(fā)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心情。(第三步)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表達技巧的理解。審題干,題干中“情景關系的角度”,提示我們應該選擇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確之后,再結合前兩聯(lián)詩句進行分析,進一步確定描寫了什么樣的景,是何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
6.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閩中秋思
杜荀鶴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注】杜荀鶴,晚唐詩人。此詩是作者客居福建時所作的,后人評價極高,謂工于煉字。
請簡要賞析這首詩的抒情方式。
【答案】本題考查對詩歌抒情手法的鑒賞。對抒情手法的鑒賞,一是要明確用了怎樣的手法,二是要明確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詩歌鑒賞,無論鑒賞什么,都必須聯(lián)系詩歌本身去談,不能脫離文本。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送韓十四江東覲?、?/p>
杜 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②,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③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
【注】①這首詩是詩人在成都白馬江畔送韓十四去江東探親時寫的。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②老萊衣:相傳春秋時隱士老萊子,七十多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③黃牛峽:位于宜昌之西。韓十四去江東探親要經(jīng)過此地。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首句“老萊衣”運用典故,詩人感嘆古代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天倫之樂,在這干戈遍地的亂世,已很難找到。
B.“萬事非”三字,包容著巨大的世事滄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間悲劇,表現(xiàn)出詩人深厚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C.“何處訪庭闈”一句探問,既表達出對韓十四探親之途渺茫的擔憂,又透露了對韓十四此行的關切,感情十分真摯。
D.“樹影稀”中一個“稀”字借寫稀疏的樹影在水邊掩映搖晃,聯(lián)想到友人探親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獨寂寞,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
E.末句“猶恐”二字,傳達出詩人對自己的勉勵,激勵自己雖然友人歸鄉(xiāng)了,但自己不能歸鄉(xiāng),自己還要發(fā)奮努力。
【答案】DE
(2)詩歌第三聯(lián)使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請簡要賞析其妙處。
【答案】五、六兩句,描寫分手時詩人的遐想和悵惘。詩人佇立白馬江頭,目送韓十四登船解纜,揚帆遠去,逐漸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間,他還在凝想入神。韓十四走的主要是長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黃牛峽是必經(jīng)之地。這時詩人的耳際似乎響起了峽下黃牛灘的流水聲,其中白馬江頭的景色乃是實景,而黃牛峽則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虛景,虛實相生,飽含作者對友人的惜別之情。
【解析】答題時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結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為什么是這種手法,最后分析藝術效果。如此題考查的是虛實結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實景“白馬江”頭的景色和虛景“黃牛峽”,然后分析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作用。
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v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椗请x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注:蛩:這里指蟋蟀?!¢叮和诤I虾吞旌又g的木筏。
問:本詞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試舉其中兩例加以賞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如“草際鳴蛩,驚落梧桐”句,寒蛩哀鳴,梧桐葉落,借這凄涼之景,奠定了感傷的基調(diào)。又如,借描寫天上牛郎、織女分離之景,抒發(fā)自己的離愁。②反復。上片,連用兩個“浮槎”,寫有情人劃著木筏,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下片,連用三個“霎兒”,寫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大概牛郎織女還在分離吧,將離別的幽怨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解析】 答題時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結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為什么是這種手法,然后分析藝術效果。如此題考查的是借景抒情和反復的手法,借凄涼之景抒離別之情;用重復的詞語更深刻地將自己地情感體會出來。
9.(2017—2018學年廣東省湛江市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王 維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fā)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nbsp; )( )
A.首聯(lián)交代了時間、地點、事件,傍晚時分,詩人王維手持竹杖,與好友裴迪相約虎谿,兩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覽。
B.頷聯(lián)寫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時趕路,這時聽到了山中隱隱傳來的流水聲,循著曲折環(huán)繞的流水,詩人來到了自己的客房。
C.頸聯(lián)上句描寫感化寺周圍的野花叢生盛放,下句使用擬人手法,寫山谷中的鳥兒因怕打擾了周圍的環(huán)境,只敢輕叫一聲。
D.尾聯(lián)寫夜里詩人獨自在感化寺的山林中靜坐,感受清風從空蕩蕩的松林間吹過,似有秋意,空林、松風讓詩人備感孤寂。
E.王維常常在詩中融合繪畫技巧,讓詩歌景致鮮明,這首詩描寫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圍的幽靜景致,亦是詩中有畫。
【答案】CD
2.詩歌后兩聯(lián)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動靜結合。頸聯(lián)上句為靜景,叢叢盛放的野花,特別好看;下句為動景,山谷中鳥兒不時傳來婉轉(zhuǎn)的鳴叫聲,更襯托出環(huán)境的清幽。動靜結合,使景物的描寫更具畫面感。②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詩人夜晚靜坐于空靈的山林,賞花聽鳥鳴,感受清風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靜清幽的山林之景,表達了對感化寺景色的喜愛,對閑適、恬淡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學@#科網(wǎng)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后兩聯(lián)寫景,所以手法可從景情之間的關系和寫景技巧的角度分析。從景情關系上,寓情于景,詩人在寂靜的山林中賞花聽鳥鳴,寫出了作者的閑適之情,以及對這種隱逸生活的向往;從寫景技巧的角度,可從聽覺“鳥鳴”和視覺“野花”的角度分析,視聽結合,寫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寫出作者的閑造之感。
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杜鵑花得紅字①
真山民②
愁鎖巴云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xiāng)恨,長掛行人望眼中。
【注】?、佟暗眉t字”,指詩人和朋友分韻賦詩,分到的是“紅”字,亦即須押此韻。②真山民,宋朝遺民,真名不詳。宋亡后隱姓埋名,好題詠,自稱山民。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首聯(lián)描寫了愁云密布、凄涼黯然的環(huán)境,為全詩定調(diào)。往事成空,無法挽回,詩人無奈之余,只好對亡國之恨釋懷。
B.頷聯(lián)借景抒情,杜鵑鳥聲聲悲啼,啼血染紅了萬山開放的杜鵑花,表明詩人眷戀故國的心不改,千古難明,怨深恨長。
C.頸聯(lián)描寫夜中之花極為傳神,因是寫夜中之花,詩人便不再寫花而寫枝葉,既避免了重復,又與夜的朦朧融成一氣,升騰起一片悲涼之氣。
D.尾聯(lián)直抒胸臆,滿山的杜鵑花,是杜鵑精魄的化身,充滿思鄉(xiāng)怨恨,行人見了凄然淚下,將行人的恨與杜鵑的恨統(tǒng)一在一起。
E.這首詠物詩是詠杜鵑花的,詩層層相扣,漸次推進,先從杜鵑上著眼,然后過渡到杜鵑花,最終言志,表達故國之思。
【答案】AB
【解析】A項,“只好對亡國之恨釋懷”錯,無中生有。B項, “借景抒情”錯。
(2)這首詠物詩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杜鵑花的?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虛實結合。首聯(lián)從虛處著筆,哀怨動人的傳說給杜鵑抹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第二聯(lián)由虛到實,杜鵑鳥啼血染紅千山萬里,開出滿山的紅杜鵑花,景象悲壯,遺恨尤為沉重。第三聯(lián)前句寫實,寫月下杜鵑花翠煙籠罩枝條;后句虛寫,寫杜鵑精魄早已乘昔日和暖的東風飛回朝思暮想的錦水之濱,意象凄美動人。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賞析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答題時結合詩句,注意“往事”“舊”“至今”等詞語,從每一聯(lián)著手,不難得出答案。
1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繡嶺宮詞①
李洞②
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開盡飄香玉。
繡嶺宮前鶴發(fā)翁,猶唱開元太平曲。
注:①繡嶺,長安著名風景區(qū),專供唐明皇及其后妃玩樂之所。②李洞:晚唐詩人。
問:本詩的三、四兩句是怎樣抒情的?
【答案】三、四兩句運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來抒情。通過寫一位白發(fā)老翁唱太平曲,寄寓詩人自己對時政的深沉嘆息。借開元盛世反襯僖宗的荒淫昏朽,表達人們對太平盛世的思慕,對危機深重,國勢飄搖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
12.閱讀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江神子·初至休寧冬夜作①
葛勝仲
昏昏雪意慘云容。獵霜風。歲將窮。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圍獸火②,傾酒綠,借顏紅。
官梅疏艷小壺中。暗香濃。玉玲瓏。對景忽驚,身在大江東。上國故人誰念我,晴嶂遠,暮云重。
注:①此詞是詞人剛被貶官休寧(今安徽休寧縣)時所作。 ②“獸火”指爐火。
結尾“上國故人誰念我,晴嶂遠,暮云重”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處?
【答案】結尾處情景交融(以景結情),在遠山阻隔、暮雪重重的意象中,既有詞人對自己被貶官后,友人疏遠、人情淡薄的感嘆,也有知己雖念舊,但關山重重,路途遙遠,難相安慰的無奈。這結尾實則是詞人對至交的懷念,然而卻從對方入筆,更見情之深切。
【解析】最后三句,在感情上又是一個轉(zhuǎn)折。由梅花想到自己“身在大江東”,由“大江東”又想到自己遠離“上國”(即京師),想到故人。結句寫“清嶂遠,暮云重”,以景結情。在關山阻礙,暮靄重重的意象中,既有對自己被貶官后,友人疏遠,人情淡薄的感嘆,也有知己雖念舊,但關山重重,路途遙遠,難相慰安的懷念。這結句實則是自己對至交的懷念,然卻從對方入筆,此更見情之深切。
本詞構思巧妙,以景托情,以景結情,情景交融,首尾圓合。景的描寫富有變化,從而揭示了情的變化──由昏雪、愁云、霜風轉(zhuǎn)而寫暗香冷艷的梅花,又寫到“嶂遠、云重”,使情也隨之悲而喜,喜而悲。景的無窮變化,情的跌宕繁復,使全詞意象鮮明,感人至深。
1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虞美人
舒 亶①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 ①舒亶:宋神宗時任御史中丞,獲罪罷官,寫此詞寄贈江南友人公度。②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陸凱與范曄是好友,陸凱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長安給范曄,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p>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上闋的前兩句寫詞人日暮登樓所見,寥寥幾筆,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蒼茫的畫卷。
B.本詞用字精妙,“芙蓉落盡天涵水”中“落”字寫出了天空蒼茫、水天一色的特點。
C.“貼云寒”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雙燕背飛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詞人內(nèi)心的凄涼。
D.此詞上闋主寫景,下闋主言情,用語樸素自然,情真意切,不失為贈答詞中的佳作。
E.本詞表達了詞人罷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僅表達了對他鄉(xiāng)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達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答案】CD
【解析】[C項,不是擬人手法,“貼云寒”,狀飛行之高,高處生寒,由聯(lián)想而得。著一“寒”字,又從視感而轉(zhuǎn)化為一種心理感受,暗示著離別的悲涼況味;“寒”表面寫天氣,實指詩人心境。D項,“樸素自然”不正確,應為“清婉雅麗”。]
(2)本詞是如何表現(xiàn)詞人思想感情的?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答案】①詞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寫光陰荏苒,自己寂寥寡歡,只能借酒澆愁,孤獨一生。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時分登樓所見的花殘香消、煙波蕩漾與雙燕分飛來寄托內(nèi)心的孤寂。③用典,化用陸凱折梅相贈的典故,希望這一枝明艷的“江南春色”能給“雪滿長安”的自己帶來親切的問候和友情的溫暖,表達渴望得到友人慰問的心情。④虛寫(或虛實結合、從對方落筆、想象),下闋后兩句設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臺眺望,即使道遠雪阻也會寄給我江南一枝梅,更能顯出遲暮懷人的深深情誼(念友情深)。
【解析】為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如直抒胸臆、虛實結合、用典等。作答時,先指出手法,再結合詞句分析表達效果。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chuàng),本文由高中語文資料整理精心編輯,視頻來自騰訊視頻,文字部分來自高中語文,請原作者告知,本號幫您署,轉(zhuǎn)載請注明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若因第三方原因,無意中侵犯了您原創(chuàng)版權,請聯(lián)系處理,謝謝!發(fā)布文章只是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同時,本號只在微信公眾號一處發(fā)布文章,其他任何平臺如搜狐號、百度等發(fā)布的文章皆不是本號所發(f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