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細雨課堂|最全詩歌答題模板 5年高考真題,有分析,有答案!

鑒賞詩歌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又稱藝術技巧,是對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和結構技巧的統(tǒng)稱。廣義的“表現(xiàn)手法”相當于“寫作技巧”、“藝術手法”、“寫作手法”、“表達技巧”等。

一、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

二、表達技巧鑒賞角度包括: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技巧。

(一)修辭手法

常見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借代、雙關、對偶、設問、反問等

(二)表現(xiàn)手法

常見手法有:對比、襯托、用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虛實結合等

(三)表達方式分為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五類,但詩歌中一般考查的是描寫手法與抒情手法。

1、描寫手法

修辭、色彩、列錦、五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視聽結合、遠近高低俯仰結合)

2、抒情手法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間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典抒情、借古諷今、借事抒情等

(四)結構技巧

常見首尾照應、伏筆鋪墊、線索層遞、卒章顯志、抑揚手法、承上啟下等。

三、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效果、感情。

鑒賞詩歌的景物形象

一、知識儲備

(一)幾個重要的概念

①景物形象是指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

②意象是指熔鑄了詩人主觀情感的景物形象。

③意境是指由意象所創(chuàng)設的生活畫面而呈現(xiàn)的藝術境界。詩歌的意境或雄渾壯麗,或幽清明凈,或沉郁孤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或孤寂清冷,或恬靜優(yōu)美。

(二)概括詩歌的意境,常用這樣一些術語:

宏闊類---雄渾開闊、雄奇瑰麗、恢弘高遠、浩翰遼闊

優(yōu)美類---優(yōu)美迷人、清新明麗、清凈幽遠、寧靜恬淡、清凈悠閑

清冷類---蒼涼悲壯、冷森幽僻、凄清冷落、悲涼寂寥

空靈類---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朧渺遠、空靈高遠、空蒙迷茫

二、提問方式

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為我們展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起到了什么樣的的效果?

3、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三、答題步驟

①描圖景:抓住意象,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

②點氛圍: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意境)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概括。

③析情感:分析作者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注:詩中有藝術技巧的加上藝術技巧。

鑒賞詩歌之人物形象

一、知識儲備

1、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xiàn)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

3、事物形象: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如詠物詩的“事物”和送別詩中的細節(jié)。

二、人物形象鑒賞:

1、明確什么是詩歌人物形象。

古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兩種: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詩人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形象。

2、古典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豐富,但比較常見人物形象可以分為下面幾種類型:

(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寫客觀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羈人的形象:主要是寫羈旅在外的鄉(xiāng)思之情。

(3)宮女的形象:主要是寫宮女百無聊賴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突出宮人之“怨”。

(4)思婦的形象:主要描寫思念丈夫的少婦形象,這類詩歌中思婦思念的對象一是為博取功名而遠游,一是為征戰(zhàn)而遠征等。

(5)隱士的形象:多描繪隱居田園的人物形象,體現(xiàn)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3、人物形象題型答題思路

鑒賞要點:

正面:

(1)分析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

(2)關注詩人的愛好。

側面:

(1)分析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包括時間、地點、周圍景物等。

(2)分析詩中景物(梅蘭竹菊等),挖掘物象所承載的情感。是否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3)分析典故,是否借典故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4)關注標題,注釋,選擇題是否給予暗示。

(5)要知人論世,了解相關背景資料。

答題步驟 :

步驟一:說特點——一句話概括詩中人物是個什么形象。

        總體特征(兩三個詞)+身份(如思婦、游子、英雄、隱士、詩人等)

步驟二:析例句----結合具體詩句或重點詞語分析形象的性格特點。融入表達技巧,通過翻譯詩意,具體解說上一步的識別依據(jù)。

步驟三:名作用----形象在詩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

答題模板:

詩歌描寫了一個XX(特征)的XX(身份)形象。詩句用了XX手法寫出了XX。作者通過XX形象表達了XX感情。

4、刻畫人物形象方法題型答題思路

古詩刻畫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烘托、對比等。解答這類題目,可按照如下思路進行:

①閱讀詩歌,找出詩人描繪形象的相關詩句,仔細準確理解形象的基本含義。

②結合詩句分析運用的表現(xiàn)技巧及其所表現(xiàn)的具體內容。

③指出這種手法的運用表現(xiàn)了詩人(人物)怎樣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緊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5、 常用術語:

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矢志報國、慷慨憤世、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獻身邊塞、反對征伐、愛恨情長、建功立業(yè)、憫農憐農、熱愛山川、哀嘆昔盛今衰。

鑒賞詩歌的事物形象

一、知識積累

事物形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xiàn)他的品格節(jié)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

詠物詩運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過對某一具體事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詩,往往都在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中寄寓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詩中所描繪的形象,也要分析詩中所寄寓的感情。

二、區(qū)別點

詠物詩與寫景詩的區(qū)別:

a、描寫對象上,詠物詩只有一個主體描寫對象,而寫景詩則由多個景物構成一幅總體的畫面,沒有主次之分。

b、作用上,詠物詩借描寫物的特征來寄托思想情感,寫景詩則通過畫面,渲染氣氛,側面烘托思想感情。

c、手法上,詠物詩主要是托物言志,寫景詩主要是借景抒情。

三、鑒賞事物形象三方面

①寫什么物,有什么特征?(由表及里。景物外在特征、環(huán)境特點、與人聯(lián)系挖掘其內在品格、精神。)

②運用什么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擬人,對比,襯托等)

③寄托什么感情或表達什么觀點態(tài)度?(聯(lián)系詩人自身經(jīng)歷和所處社會環(huán)境)

特別提示:意象作用

1、營造意境(渲染了某種氣氛奠定了感情基調營造了什么意境)

2、表達情感方面。

3、襯托人物形象(襯托人物操守或性格)

4、結構方面。前后照應,全是線索。

詩歌語言

煉字題

①釋字意:指出字面意思,結合語境翻譯

②明手法:點出使用的手法(無則?。?/span>

③描畫面、釋運用:某手法的具體應用或翻譯本句

④析效果:

A描物:分析該字突出景物特點方面的作用

B造境:分析該字營造(意境)氛圍方面的作用

C寫人:分析該字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作用

D抒情:分析該字在傳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E藝術:分析該字技巧運用或感染讀者角度的作用。

格式:

“某”字/詞,解釋字意,運用了何手法,具體/生動/生動/傳神地刻畫了何特點的景/物/人的形象特點,描繪了一幅……的畫面,烘托了……的意境(氛圍),表達了……情感。

含意題

①表層含義:結合全詩,調整語序加以翻譯

②深層含義(象征義、雙關義、比喻義、情感等)

賞析題

一、提問方式

(1)請結合全詩賞析某句的精妙之處。

(2)詩詞中某句歷來為人稱道,請作簡要賞析。

(3)某聯(lián)或某句最生動傳神,為什么?

(4)請簡要分析某一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5)能否把XX句換成XX句?你認為哪句更好?為什么?

(6)前人評價此句XX,你同意嗎?

二、賞析角度

內容:描繪詩句景象、概括詩句內容

手法: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寫景手法、抒情手法等

語言:長于煉字、句子倒裝、適當省略、句子對仗

情感:詩句體現(xiàn)的情感、主旨

結構:開頭,開篇點題、領起下文、渲染氛圍、

      中間,照應標題、承上啟下、渲染氛圍、

      結尾,照應標題、呼應前文、卒章顯志、以景結情

語言風格

豪放、直白、華麗、精煉、凝練、柔婉、含蓄、細膩、典雅、凝重、清新、明麗、樸素、活潑、詼諧、平淡、絢麗、婉約、明快、自然、悲慨、沉郁、清幽、工麗、雄奇,通俗、口語化

①點風格

②列例證:結合有關語句分析語言風格特點,也可從手法、意象意境角度展開分析

③析效果:本特點在傳情達意上的作用;蘊含的情感

語言特色

①用詞美:動詞/形容詞——準確/精煉/生動形象傳神

疊字、疊詞——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使語言具有繪畫美;韻律鏗鏘悅耳,使語言富有音樂美;疊字可以組成整齊的句式,是語言具有建筑美;疊字能使意思強化,起到強調作用;疊字能上下文聯(lián)系緊密,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反復——突出某種思想,強調某種情感,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感染性

典故、化用詩句——富有文采,典雅優(yōu)美

②風格美

豪放、直白、華麗、精煉、凝練、柔婉、含蓄、細膩、典雅、凝重、清新、明麗、樸素、活潑、詼諧

③手法美——修辭美:比喻、排比、擬人、對偶、反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情感真摯、強烈而又引人入勝 

——描寫美:白描、細描、動靜結合、視嗅聽結合、對比襯托、鋪陳渲染,使描寫細致生動,形象鮮明

④構思美:由什么角度入手,寫了什么內容,以小見大,卒章顯志,以景結情

詩歌的內容與情感的關系

送別詩——依依不舍或勸慰之情

羈旅詩——思鄉(xiāng)懷人或對人生不幸的感慨

田園詩——歸隱的愿望或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官場的厭倦或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山水詩——對自然山水的喜愛與贊美

詠物詩——托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借物喻指君子或小人的品性

懷古詩——借古諷今或對世事變遷的感慨

閨怨詩——思夫或對戰(zhàn)爭的不滿

邊塞詩——愛國豪情或對戰(zhàn)爭的厭倦對民眾的同情

登臨詩——對社會或人生際遇的感慨

附:近七年全國卷高考詩歌真題及答案

(2019年全國卷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題許道寧畫

陳與義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

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云遂不還。

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注]許道寧:北宋畫家。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題畫詩寫景兼抒情,并未刻意進行雕琢,卻能夠于簡淡中見新奇。

B.山水是這幅畫的主要元素,特別是江水,占據(jù)了畫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詩人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這幅畫作,領略其表現(xiàn)的遼闊萬里之勢。

D.頸聯(lián)具體寫到蒼茫暮色中的樹木與浮云,也蘊含了欣賞者的主觀感受。

15.詩的尾聯(lián)有什么含意?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這幅畫有什么樣的評價?(6分)

14.答案:C。解析:C.“詩人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這幅畫作”錯?!跋騺砣f里意,今在一窗間”的意思是:一向廣闊遼遠的萬里江山,如今盡入圖畫,濃縮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間。并非“詩人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這幅畫作”。

15.答案:第一問:畫中蘊含著詩意,但無法用語言準確表達.

第二問:這幅畫意境深遠,韻致悠長,令人玩味不已。

(2019年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投長沙裴侍郎

杜荀鶴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

 只望至公將卷讀,不求朝士致書論。

垂綸雨結漁鄉(xiāng)思,吹木風傳雁夜魂。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

【注】①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詩人表示,雖然自己的社會地位低下,但對儒家思想的信奉堅定不移。

B.“朱門”“孔門”分別代指世俗的權勢與精神的歸依,形成鮮明的對比。

C.詩人希望自己能憑借真才實學通過正常渠道進身,而不愿去尋找捷徑。

D.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待恩惠的態(tài)度,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受恩必報。

15.詩歌的頸聯(lián)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lián)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14.答案:D。解析:D.“受恩必報”屬于無中生有。“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的意思是“男子接受人家的恩惠應當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情況,我平生就不隨便接受人家的恩惠”,這是對別人施加恩惠的態(tài)度,并無“受恩必報”之意。

15.答案:①情感表達:頸聯(lián)所寫場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懷的形象化表達,可使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結構安排:舒緩詩歌全篇的節(jié)奏,使整首詩歌有委婉從容之致。

(2019年Ⅲ)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插田歌(節(jié)選)

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

  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

14.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詩歌以花鳥發(fā)端,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麗畫面。

B.詩人舉目眺望,能看到遠處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時隱時現(xiàn)。

C.詩中寫到了農父農婦的衣著,白裙綠衣映照綠苗白水,色調分外和諧。

D.詩的七、八兩句通過聽覺描寫,表現(xiàn)農民們的勞動場面以及愉悅心情。

15.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6分)

14.答案:B。解析:“田塍望如線”,意思是說遠望田埂,筆直如線,而不是“蜿蜒起伏”;“時隱時現(xiàn)”也不準確,原詩中的“白水光參差”是說水田之上清水粼粼閃光,變幻多姿。

15.答案:①《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整,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

②這幾句詩則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

(2018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野歌

李賀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又變?yōu)榇毫?,條條看即煙濛濛。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彎弓射鴻、麻衣沖風、飲酒高歌都是詩人排解心頭苦悶與抑郁的方式。

B.詩人雖不得不接受生活貧窮的命運,但意志并未消沉,氣概仍然豪邁。

C.詩中形容春柳的方式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相同,較為常見。

D.本詩前半描寫場景,后半感事抒懷,描寫與抒情緊密關聯(lián),脈絡清晰。15.詩的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6分)

14.答案:B。解析:且錯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貧窮的命運”,頸聯(lián)中的“窮”并不是指生活貧困?!扒F”意指“不得志,處境艱難、窘迫”。

15.答案:①意為凜冽的寒風終將過去,和煦的春風拂綠枯柳,綴滿嫩綠的柳條好像輕煙籠罩一般搖曳多姿;②表達了詩人雖感嘆不遇于時,但不甘沉淪的樂觀、自勉之情。

(2018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節(jié)選)

陸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

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這首詩寫詩人觀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書作品,并回顧它的創(chuàng)作過程。

B.詩人馳騁疆場殺敵報國的志向無法實現(xiàn),借書法創(chuàng)作來抒發(fā)心中郁悶。

C.詩人把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士,氣吞山河,勢不可擋。

D.詩人豪情勃發(fā),他在硯臺中磨出的濃黑墨汁,也映射著燭光縱橫飛濺。

15.詩中前后兩次出現(xiàn)“酒”,各有什么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14. D。解析:D.第三聯(lián)應理解為“在端硯中濃濃地研好了墨,燭光映射著我縱情揮毫潑墨”,這是以書中疾筆喻戰(zhàn)中拼殺,渲染出詩人縱橫走筆的磅礴氣勢。

15.答案:①第一個“酒”出現(xiàn)在作書之前,詩人把它比喻成戰(zhàn)場上的旗鼓,起到醞釀情緒、積蓄氣勢的作用;

②第二個“酒”則用來表現(xiàn)創(chuàng)作完成之后詩人的心理狀態(tài),他“如見萬里煙塵清”,似乎贏得了一場戰(zhàn)役的勝利,心滿意足、躊躇滿志。

(2018年全國卷Ⅲ)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精衛(wèi)詞

王建

精衛(wèi)誰教爾填海,海邊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魚龍何所為。

口穿豈為空銜石,山中草木無全枝。

朝在樹頭暮海里,飛多羽折時墮水。

高山未盡海未平,愿我身死子還生。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作者對精衛(wèi)辛勞填海的動機感到困惑,因此用提問的方式來開啟全篇。

B.詩的第三、四句設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魚龍也會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著力描寫精衛(wèi)填海的艱辛,不僅奔波勞碌而且遍體鱗傷。

D.這首詩的語言質樸無華,平白如話,與白居易的《觀刈麥》一詩相近。

15.一般認為,詩最后兩句的內容是以精衛(wèi)的口吻表達的,你是否同意這種解讀?請結合詩句說明你的理由。(6分)

14.A。解析:“作者對精衛(wèi)辛勞填海的動機感到困惑”錯,從最后兩句可以知道,本詩詠贊了精衛(wèi)填海的行為、堅韌不拔的壯志和奮斗到底的毅力,所以不會對精衛(wèi)辛勞填海的動機感到困惑。

15.答案:觀點一:同意。

①這兩句詩是精衛(wèi)堅韌不拔、前赴后繼奮斗精神的自我抒發(fā);②意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業(yè),也希望子孫后代能夠繼承遺志,填海不止。

觀點二:不同意。

①這兩句詩是作者對精衛(wèi)的同情與崇敬之情的表達;②意為移山填海的事業(yè)尚未完成,我愿犧牲生命來幫助精衛(wèi),以自己的生命來換精衛(wèi)的生命。

(2017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xiāng)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nbsp;    )(5分)

A.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考場肅穆而怡人的環(huán)境,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

B.第三句重點在表現(xiàn)考生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zhàn)士。

C.參加禮部考試的考生都由各地選送而來,道德品行是選送的首要依據(jù)。

D.朝廷對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E.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

15.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6分)

14. BE。解析:B.第三句中的“銜枚”,是指古代軍隊秘密行動時,讓兵士口中橫銜著枚(像筷子的東西),防止說話,以免敵人發(fā)覺。此處形容人人肅靜。本句重在表現(xiàn)考生們緊張肅穆地應考的情形,“重點在表現(xiàn)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不恰切。E.“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理解錯誤,此處應是詩人自謙之語,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

15.答案:①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內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生動貼切;②動中見靜,越發(fā)見出考場的莊嚴寂靜;③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

(2017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  軾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14.本詩尾聯(lián)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本聯(lián)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遼闊,人才濟濟,豪杰輩出,即使卓越如蘇軾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從李揆的典故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蘇軾告訴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

E.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15.本詩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6分)

14.答案:BD。解析:結合詩歌題目“送子由使契丹”和蘇軾兄弟的生平可知,蘇軾兄弟與李揆非常相似,聲名卓著,舉世皆知,蘇氏一門,尤其是蘇軾在契丹聲名尤著,故化用此典。故可推知,蘇轍如果被單于知道自己家世第一,很可能被扣留。所以蘇軾用此典一是囑咐蘇轍切勿承認蘇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二是暗含對遠行弟弟的擔心,希望他能小心謹慎,平安歸來??芍狝、C、E正確。B項“即使卓越如蘇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與D項“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有誤。

15.答案:表現(xiàn)了詩人曠達的性格。蘇軾兄弟情誼深重,但詩人遠在杭州,與在京城的蘇轍已是天各一方。這次雖是遠別,詩人表示也不會作兒女之態(tài),悲傷落淚。

(2017年全國卷Ⅲ)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編集拙詩,成十一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紳,即詩中的“老元”“短李”。李紳身材矮小,時稱“短李”。②長恨:指作者的長詩《長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諷喻組詩《秦中吟》。正聲:雅正的詩篇。④伏:服氣。

14.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長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夠作為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對白居易的詩歌進行模仿,這從側面說明了白詩較高的創(chuàng)作水準。

C.白居易在詩中稱呼李紳為“短李”,也隱含著不太認可李紳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思。

D.作者堅信自己必將因文學成就而名揚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當時是否得到認可。

E.在詩的最后兩句中,白居易稱,自己新編出的詩集可以成為自我炫耀的資本。

15.請從“戲贈”入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6分)

14.答案:CD。解析:C.“也隱含著不太認可李紳詩歌創(chuàng)作的意思”表述錯誤,稱李紳為“短李”既是朋友之間的戲言,也表現(xiàn)了元、李、白三人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D.“并不介意在當時是否得到認可”表述有誤,這里雖有對自己詩才的自許,但也蘊含著不平和辛酸。

15.答案:①詩人戲謔友人,夸耀自己,通過詼諧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對文學成就的自得;②詩歌并非全是戲言,也透露出一絲對自己現(xiàn)實境況的無奈與自嘲。

(2016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金陵望漢江

李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三吳不足觀。

我君混區(qū)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注】①派:河的支流,長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吳,古吳地后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已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的魚。

8.詩的前四句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6分)

9.詩中運用任公子的典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5分)

8. 答案:這四句描寫了江水萬流橫潰、水勢浩瀚、氣勢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為下文頌揚盛唐天下一家、國運興盛積蓄氣勢,有利于突出詩的主旨。

9.答案:①作者以水無巨魚代指世無巨寇,表達了對大唐一統(tǒng)天下、開創(chuàng)盛世偉績的歌頌;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覺得在太平盛世沒有機會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絲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節(jié)選)

杜甫

 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

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jīng)營中。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注】①曹將軍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畫家,官至左武衛(wèi)將軍。②玉花驄:唐玄宗御馬名。③赤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④閭闔:傳說中的天門,這里指宮門。⑤斯須:一會兒。

8.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請簡要分析。(5分)

9.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作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6分)

8.答案:第一問:曹霸所畫玉花驄神奇雄俊,如飛龍躍出,其他人畫的“凡馬”在此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3分)

第二問:曹霸先凝神構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筆揮灑,頃刻之間一氣呵成。(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答案:①畫工如山貌不同:寫曹霸要畫的馬已有眾多畫工畫過,但畫得都不成功。強調此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馬難畫的印象;②迥立閶闔生長風:寫真馬昂頭站立,給人萬里生風之感,進一步點出畫家要捕捉住此馬飛動的神采尤其不易。(每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016年全國卷Ⅲ)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8~9題。

內宴奉詔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學六韜,英名常得預時髦。

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

庭前昨夜秋風起,羞見盤花舊戰(zhàn)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將,  ②六韜:古代兵書。  ③時髦:指當代俊杰。  ④陣云:戰(zhàn)爭中的云氣,這里有戰(zhàn)陣之意。

8.詩的頸聯(lián)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云高”,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請簡要分析。(5分)

9.這首詩與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題材相似,但情感基調卻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6分)

8. 答案:觀點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認自己年老體衰的客觀事實,但強調即便如此,也還是能夠去沖鋒陷陣,②更強烈地表現(xiàn)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殺敵報國的剛毅精神。

觀點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認為雖然歲月流逝,但身體依然強健,當然還可以沖鋒陷陣,為國驅馳;②表現(xiàn)出作者心存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堅定信念,而忘記自己老之將至。(答出①,給2分;答出②,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 答案:①曹詩寫自己雖已年老,但報國之心猶存,重在表達“老驥伏柄,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詞通過追懷金戈鐵馬的往事,表達英雄白首、功業(yè)未成的悲慨。(每答出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015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發(fā)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岑參

 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5分)

9.詩的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fā)有怎樣的作用?(6分)

8.答案:本詩描寫的邊塞風光并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于想象。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于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聞說”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

9.答案:第一問:表現(xiàn)了詩人雖有羈旅思鄉(xiāng)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

第二問:使得詩中的思鄉(xiāng)之情不至流于感傷,也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2015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殘春旅舍     韓偓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 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借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qū)分官階。④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

8.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lián)“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lián)巧在哪里,并簡要賞析。(5分)

9.這首詩的后兩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8.答案:①構思巧妙,把“花須落”“柳絮行”這些常見的殘春景象與“蜂抱”“魚吹”聯(lián)系起來,十分新奇;②用詞巧妙,“抱”“吹”的使用雖然出人意料,卻又顯得非常自然。(答出①的,給3分;答出②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答案:表達了作者內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國之情。通過參禪使自己平靜,通過飲酒化解“愁陣”,表明他內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塵?!保沓谄诖把勖鳌?,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對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給3分;進行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014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阮郎歸   

無名氏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

[注]①作者一作秦觀。②諱愁:隱瞞內心的痛苦。③劫:圍棋術語。

8.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fā)起了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5分)

9.末尾兩句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簡要闡述。(6分)

8.答案:奠定了詞的情感基調。春風吹雨,殘紅滿地,詞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來寫風雨雖停,紅日卻已西沉,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暗淡的暮色。(答出奠定情感基調的,給2分;結合內容分析的,給3分。)

9.答案:末尾兩句表現(xiàn)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排遣的愁情,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動作來表現(xiàn)的?;厣碚須埰宀⑾肜m(xù)下,借以轉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答出表現(xiàn)紛亂愁緒的,給2分;答出通過動作表現(xiàn)并作簡要闡述的,給4分。)

(2014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8~9題。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宿漁家      

[宋]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注]】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遷徙于汴洛、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詳。

8.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9.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6分)

8.答案:詩人是用襯托的方法來表現(xiàn)感情的。詩人雖然到處漂泊,但好像對此并不在意,認為這是“等閑”之事;而客中一覺夢醒,思家鄉(xiāng)、念親人的惆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9.答案:韋詩中,“燈前”表現(xiàn)了詩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悵惘之情;郭詩中,“燈前”表現(xiàn)了詩人住宿在漁家所感到的溫暖、愉悅之情。

(2013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 ≥p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注】①這三句是追憶當年軍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種棋戲。 ②占斷:占盡。蘋洲煙雨:指長滿蘋草、煙雨空濛的風光。③鏡湖:即鑒湖,在今浙江紹興。唐天寶初,賀知章請求回家鄉(xiāng)會稽當?shù)朗?,玄宗詔賜他鏡湖一角。

8.上闋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他表達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9.詞的結尾借用了賀知章的故事,這有什么用意?請簡要分析。(6分)

8.答案:那些整天酣飲的酒徒一個個都受賞封侯,而自己只能做個閑散的江邊漁翁。表達了對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與牢騷。

9.答案:用來含蓄地表現(xiàn)對統(tǒng)治者的不屑以及憤慨不平?;实奂戎梦矣陂e散,鏡湖風月原本就屬于閑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賜呢?再說,天地之大,何處容不下我一個閑散之人,誰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賜!

(2013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8.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梅花的?請簡要分析(5分)

9.詩的最后一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8.答案:運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詩幾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環(huán)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xiàn)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給2分;能作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答案:表現(xiàn)了作者落寞惆悵、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將自己復雜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緒萬端卻又無從說起,以至在梅樹下沉吟許久,直到日暮才獨自離開。(答出作者心情的,給3分;能作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考詩歌鑒賞題13
詩歌鑒賞第1節(jié)鑒賞形象板塊(考題)精練
高考詩歌經(jīng)典鑒賞最新20首
高考易錯題解題方法(5)古詩鑒賞答題技巧規(guī)律總結
2011屆高中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專題
2009年高考古詩鑒賞答題方法指導講義(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