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顧
▼ 點擊收聽 ▼
作者:雷保東
四月六日中午,坐標舊城北門橋附近,在中和路上如期找到之前被上海孝義人于微信群中曬過打卡照片的砂鍋店。小店的名字很有地方特色:二賴砂鍋面。要知道當(dāng)?shù)仄呤甏笥页錾男『⒆哟蠖鄶?shù)有小名,男孩子要么是大賴二賴三賴,要么是大寶二寶三寶,或者大廝二廝三廝,鐵蛋狗蛋丫蛋。從店老板的面容看像是八零后,不知道為何選用了這個只有搗蛋孩子用的名字“二賴”。
店的門臉看起來非常一般,這是民宅沿著街面臨時搭出來的廂房,坐東朝西,南北走向,店名的匾額悠閑隨性的豎掛在外墻側(cè)面,上面鑲嵌了LED燈光,想必是用來夜間招攬顧客的霓虹燈。中午的陽光透過不大的玻璃窗鉆入到屋子里面,同顧客們游戲開來,在有限的空間中盡可能的占領(lǐng)更多的地盤,傳遞更多的陽光和能量。
小店滿打滿算就十來個平方,分布著簡易吧臺,五六張桌子樸素整齊的排列在那里,十幾張凳子被客人依次占了去,伴隨著老板娘的招呼聲和吆喝聲頻次的提高,滿屋子的人氣逐漸抬升起來。
探頭到廚房里面,大師傅抑或老板系了圍裙在五六個煤氣罐旁邊的灶臺上面忙活著自己的作品。無暇顧及堂口進出的人們。這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生意紅火。照著菜單,三弟一起給家人點了五六碗砂鍋面。有紅燒的,有羊肉的,有排骨的。從菜單上看葷的居多素的居少,又單獨點了幾個冷菜拼盤。砂鍋面,關(guān)鍵組合就是砂鍋和面。砂鍋記得以前叫砂鍋鍋,專門燉羊肉的。還有大碼尺寸的專門用來熬中藥。掐疙瘩是默認的面食主材,湯料估計是事先調(diào)配好的。鍋里面的食材豐富,黃顏色細絲狀的胡蘿卜,鮮嫩的斜塊豆腐,近乎蝌蚪狀的羊肉塊,細長滑溜的粉絲,清脆豐滿的豆芽。全部從鍋里跳出來湊個熱鬧。加上香蔥和香菜出來貼面敷綠,多了一味清新淡雅。
吃砂鍋面,除了要緊的口味,再能吃出一種格調(diào),就是魚與熊掌兼得了。這里砂鍋面的特色是份量多,價格好,味道爽。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坐在這里吃的不是羊肉,不是面片,而是一種情結(jié)。一種砂鍋加熱后生出的裊裊聲符,一種清湯蒸發(fā)后透出的輕盈舞姿,動靜相宜,扣人心扉。
老板娘在店的前臺忙里忙外,跑前跑后,身板看起來非常結(jié)實,臉頰白里透紅,形神干練豁達。我說小碗也吃不完啊,老板娘不樂意了,說有好多受苦人都抱怨不夠吃呢。言下之意是眾口難挑啊。每個顧客的食量不一樣而已。
正好是二十五舊城趕會的日子,門外嘈雜的小販售賣聲音此起彼伏,三五成群的集會人流汩汩經(jīng)過。不停的有臨時頓足的人們進來點餐,進來自行找位置,也有飽餐后油嘴一抹離開小店的,熙熙攘攘,絡(luò)繹不絕。
有工商局戴大檐帽的工作人員進來按照每個桌子分發(fā)宣傳單,說是用來防止網(wǎng)絡(luò)詐騙的,開口就說千萬別扔掉啊,拿回去好好看。末了發(fā)現(xiàn)后面有攝影師開始拍攝,心里面想著在砂鍋店吃著羊肉砂鍋,學(xué)著文件,還有工商人員和電視臺的人服務(wù),好生愜意,說不定還能上電視新聞,賺了。
老板娘說這個店開了有六年了,所以有很多回頭客。附近有許多小店,粗糧館,貓耳朵店,剔尖館,火燒店,熟肉店。砂鍋店口碑甚好,一支獨放。待我說是慕名前來時,老板娘驚異了,聽到她對新進來的客人說人家上海的孝義人都知道我這個店呢。
我想起幾年前回鄉(xiāng)時在路上看到過這位老板娘在大街上三五個婆姨們坐在街上圍成一圈,每個人手上拿了三五片搟面,掐疙瘩像飛天而瀉的雨點一樣簌簌落下,邊聊天邊揪片,我當(dāng)時還特意湊上去欣賞了一番。問了老板娘,她說今時不同往日了,別人也有自己的活計去忙了,有的伙伴們也搬到新城去住了。
生意是一天天做大的,臺階也是一步步走過的。此間鋪子夫妻二人摞起袖子加油干,風(fēng)雨堅守,酸甜苦辣都是味,春夏秋冬都是景,這個過程便是一種自然收獲。
當(dāng)砂鍋已經(jīng)不是為了填滿肚子,當(dāng)飲食不是為了消滅饑渴,這份情調(diào)便可能轉(zhuǎn)化為藝術(shù),轉(zhuǎn)化為生活的品味。一碗面中你能吃出純樸,你能吃出價廉物美,還能享受到場面的安逸,享受到鄉(xiāng)土的氣息,這樣的營養(yǎng)真還不是隨便從鮑魚海參哪里能夠汲養(yǎng)出來的。
何日君再來?這種情感早就被鄧麗君唱得出神入化和濃郁芬芳了。相信后會有期。因為那種砂鍋面的醇香還在嘴邊流蕩,不甚能夠輕易忘得了的。對于凡夫俗子來講,山珍海味和美饌佳肴固然渴望亟盼。但是最終舌尖上美味的程度,完全在于你的味蕾和情愫,在于你的心是否被觸動。可以是一碗砂鍋面,也可以是一份白米飯。(待續(xù))
雷保東于蘇城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