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所屬地區(qū):中國華南
面積:1106.34平方公里
人口:740.98萬人(2017年)
貨幣:
匯率:
區(qū)旗: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以紅色作底色,紅白兩色象征一國兩制,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荊花圖案,洋紫荊是香港的象征,盛放的洋紫荊象征著香港的繁榮,紅色的背景象征著香港永遠背靠祖國。
區(qū)徽:
地理位置:
貨幣簡史:
香港是繼紐約和倫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因此使港幣成為體系健全、幣值穩(wěn)定的貨幣之一。雖然港幣發(fā)行歷史不算長,區(qū)域也不大,但其發(fā)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香港的第一張紙幣是1845年由
東方匯理銀行發(fā)行,但在很長時間里都沒能真正的普遍流通。直到1857年,香港政府準許用紙幣支付費用,隨之許多銀行相繼開始發(fā)行鈔票,到1865年有5家銀行發(fā)行的鈔票得到了香港政府的認可,但5元以下的鈔票除非特別許可不得發(fā)行。真正以港元為
貨幣單位是在1935年11月。
1945年以后,香港地區(qū)流通的貨幣是由三家銀行發(fā)行的,即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有利銀行,1元以下的由政府發(fā)行。到1959年有利銀行被匯豐銀行收購,這一時期的港幣鈔票均由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fā)行,5元以下硬幣由政府發(fā)行。1994年中國銀行開始在香港地區(qū)發(fā)行鈔票。到2012年為止香港地區(qū)有三家銀行發(fā)行鈔票,即匯豐銀行、中國銀行和渣打銀行。在香港地區(qū)發(fā)行鈔票的三家銀行對老版鈔票一般不宣布停止流通,而是回籠后不再投放,使其逐步退出流通。自1993年起,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fā)行的新版鈔票將代有色彩的圖案均由獅頭和紫荊花圖案所代替。舊版鈔票仍可使用,但將會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貨幣梗概:
港元輔幣為分(仙)亳,1圓=100分(仙)1毫=10分(仙),貨幣面值:一、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賬號和香港渣打銀行有10、20、100、500、1000港圓紙幣,另有1、2、5毫(10、20、50分)和1、2、5、10元硬幣。二、是中銀行(香港)分行有20、50、100、500、1000元紙幣,未發(fā)行硬幣。貨幣符號為:HKD。
貨幣特征:
1、除香港政府發(fā)行的小額紙幣正面有英國國王肖像以外,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香港渣打銀行、中國銀行發(fā)行的鈔票均無人物肖像。
2、1945年--1986年香港政府發(fā)行的小額紙幣正面均為英國國王肖像,背面只有壹圓是面額和花卉圖案,其他背面均為空白。
3、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紙幣:一、正面為行徽,背面為本行大廈。二、正面為雄師,背面是本行大廈。
4、香港渣打銀行紙幣正面為神獸,背面為本行大廈和紫荊花。
5、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正面為本行大廈、行徽和花卉,背面是香港建筑群。
紙幣:
一、香港政府1945年--1986年發(fā)行的小額紙幣
1945年 喬六版 壹分
正面:香港政府、壹分面值、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肖像
背面:無
1945年 喬六版 伍分
正面:香港政府、伍分面值、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肖像
背面:無
1945年 喬六版 拾分
正面:香港政府、拾分面值、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肖像
背面:無
1945年 喬六版 壹圓
正面:香港政府、壹圓面值、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肖像
背面:壹圓面值、花繪圖案。
1981--86年 女王版 壹分
正面:香港政府、壹分面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肖像
背面:無
1961--65年 女王版 伍分
正面:香港政府、伍分面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肖像
背面:無
1961--65年 女王版 拾分
正面:香港政府、拾分面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肖像
背面:無
1955年 女王版 壹圓
正面:香港政府、壹圓面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肖像
背面:壹圓面值、花繪圖案。
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各個時期紙幣
1985年--1992年 “”徽章版 六枚套
殖民徽章的面積占據了紙幣正面的1/3,但是票幅大大縮減,背面的設計趨向統(tǒng)一:中間為新建的匯豐銀行樓宇,兩側為匯豐的標志——一對銅獅子。配以香港建筑或節(jié)慶圖案。并且此版的票幅尺寸一直沿用至今。
1986年 10圓 正面:戴著皇冠的獅子和獨角馬的“”英占香港盾徽
背面:香港匯豐銀行大樓、匯豐獅子史蒂芬和史迪、帆船
1986年 20圓
正面:戴著皇冠的獅子和獨角馬的“”英占香港盾徽
背面:香港匯豐銀行大樓、匯豐獅子史蒂芬和史迪、尖沙咀鐘樓
1985年 50圓
正面:戴著皇冠的獅子和獨角馬的“”英占香港盾徽
背面:香港匯豐銀行大樓、匯豐獅子史蒂芬和史迪、賽龍舟
1985年 100圓
正面:戴著皇冠的獅子和獨角馬的“”英占香港盾徽
背面:香港匯豐銀行大樓、匯豐獅子史蒂芬和史迪、沙田萬佛寺塔
1992年 500圓
正面:戴著皇冠的獅子和獨角馬的“”英占香港盾徽
背面:香港匯豐銀行大樓、匯豐獅子史蒂芬和史迪、香港總督府
1985年 1000圓
正面:戴著皇冠的獅子和獨角馬的“”英占香港盾徽
背面:香港匯豐銀行大樓、匯豐獅子史蒂芬和史迪、立法局大樓
2003年 “史迪”頭像版 五枚套
隨著香港回歸祖國日期的臨近,新版港幣的設計也徹底的擺脫了英國統(tǒng)治的色彩。1993年版的閉口雄視的銅獅子“史迪”取代了原來的殖民徽章。并且中部的面值部分突出了漢字“港幣XX元”,弱化了英文“XX HONGKONG DOLLARS”。背面的設計沿用前一版,并無太大改動。2000年1000元首次新增開窗式防偽安全線。2003年版的銅獅子“史迪”頭像由原來的全側面改為3/4側面,從美術角度講,3/4側面是一個優(yōu)美的角度。但是此版的獅子頭比較“兇惡”,感覺不如前版耐看。紙幣背面采用香港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建筑。防偽技術也有很大提升。
正面:匯豐獅子史迪(Stitt)、港幣貳拾元、年號
背面:凌霄閣(The Peak Tower)
正面:匯豐獅子史迪(Stitt)、港幣伍拾元、年號
背面:寶蓮禪寺
正面:匯豐獅子史迪(Stitt)、港幣壹佰元、年號
背面:青馬大橋
正面:匯豐獅子史迪(Stitt)、港幣伍佰元、年號
背面:香港國際機場
正面:匯豐獅子史迪(Stitt)、港幣壹仟元、年號
背面:維多利亞港
2010年 節(jié)日版 五枚套
隨著世界印鈔水平的提高,防偽科技的增加。香港在2010年又發(fā)行了新一版的紙幣,正面的銅獅子“史迪”的造型改為全身像,遠處有匯豐銀行樓宇。此次的紙幣印刷水平可以說達到世界前列。
正面:匯豐獅子史迪(Stitt) 亞太區(qū)匯豐總行大廈
背面:中秋(Mid-Autumn Festival)孩子們點燈籠
正面:匯豐獅子史迪(Stitt) 亞太區(qū)匯豐總行大廈
背面:元宵(Spring Lantern Festival)猜燈謎
正面:匯豐獅子史迪(Stitt) 亞太區(qū)匯豐總行大廈
背面:香港回歸日(HKSAR Establishment Day)警察樂隊游行
正面:匯豐獅子史迪(Stitt) 亞太區(qū)匯豐總行大廈
背面:新春(Lunar New Year)舞獅
正面:匯豐獅子史迪(Stitt) 亞太區(qū)匯豐總行大廈
背面:端午(Dragon Boat Festival)賽龍舟
三、香港渣打銀行各個時期紙幣
1979-1982年 瑞獸版 五枚套
此版年份跨度最短,發(fā)行年份最少。但是留給了我們太多的經典!瑞獸的題材直至2010版紙幣依然沿用,不得不說這是巨大的成功。設計者把大中華圈的所有華人都所喜愛的瑞獸搬上紙幣,真是一次大膽而又成功的嘗試。五個祥瑞從水中到陸地,再到天上,堪稱完美組合,雕刻精美。并且配合巨大的票幅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沖擊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這版紙幣背面卻是英國國徽嚴重的帶有的色彩。紙幣的中文字也是由右到左排列。
正面:龍的第九子--螭吻
背面:香港渣打銀行大樓、英國國徽
正面:獅子
背面:香港渣打銀行大樓、英國國徽
1979年 壹佰圓
正面:麒麟
背面:香港渣打銀行大樓、英國國徽
1979年 伍佰圓
正面:鳳凰
背面:香港渣打銀行大樓、英國國徽
1982年 壹仟圓
正面:龍
背面:香港渣打銀行大樓、英國國徽
1993年 短棍版紫荊花 六枚套
隨著香港回歸祖國日期的臨近,新版港幣的設計也徹底的擺脫了英國統(tǒng)治的色彩。渣打銀行則體現在了背面的設計,原先的徽章被一朵盛開的紫荊花所取代,樓宇也換做了新的渣打大廈。紙幣的中文字也是由上版的從右到左排列改為從左到右排列,增加了20圓版票面。值得一提的是,因前版鈔票左側的“豎棍”擋住了面值部分,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些許不便,故新版優(yōu)化了設計,改為較短的“豎棍”。因此也就有了我們通常所說的“長棍、短棍版”。本版在1995年取消10元面值的發(fā)行,2001年1000元首次新增開窗式防偽安全線。
正面:龍的第九子--螭吻
背面:香港渣打銀行大樓、紫荊花
正面:龍的第六子--赑屃
背面:香港渣打銀行大樓、紫荊花
正面:麒麟
背面:香港渣打銀行大樓、紫荊花 2012年--2014年 文化遺產與科學技術版 五枚套
渣打銀行紙幣可謂是又有新的創(chuàng)新,紙幣正面瑞獸尺寸的縮水,紙幣背面前衛(wèi)的設計,讓多數人覺得不如老版的漂亮。但是眾多的防偽技術還是可圈可點的。注意此版的行名也悄然改變:由原來的“香港渣打銀行”改為“渣打銀行(香港)”
2013年 20圓
正面:龍的第九子--螭吻
背面:算盤與二進制碼
2014年 50圓
正面:龍的第六子--赑屃
背面:吉祥鎖、現代銀行金庫門
2013年 100圓
正面:麒麟
背面:宋篆印章與印刷電路
201年 500圓
正面:鳳凰
背面:傳統(tǒng)面相圖和生物特征人臉辨識技術
2012年 1000圓
正面:龍
背面:中國古幣開元通寶和現代智能卡
四、中國銀行(香港)各個時期紙幣
中國銀行于1992年向香港政府遞交發(fā)行港幣鈔票的方案。1993年1月獲港府行政局的通過,7月獲立法局通過并刊登憲報。1994年5月1日,中國銀行成功發(fā)行了第一批港鈔。成為香港三家發(fā)鈔銀行之一。2001年中銀集團重組完成,正式成立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銀香港),并于2003年7月1日起以中銀香港名義發(fā)行鈔票。之后的2010版也沿用2003版的行名——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中銀紙幣也是香港唯一沒有殖民色彩的紙幣,也是唯一沒有10元面值的發(fā)鈔銀行。中銀紙幣發(fā)行之初就彰顯濃郁的“中國特色”。同時也符合香港本地特色:正面主圖為香港的地標建筑——香港中銀大廈,各式花卉為輔助元素。設計中規(guī)中矩,簡單大方。背面圖案為香港具有代表性的風景。
1994年 景觀版 五枚套
正面:香港中銀大廈、水仙花
背面:香港灣仔、中環(huán)以及維多利亞港全景
正面:香港中銀大廈、荷花
背面:尖沙咀
正面:香港中銀大廈、紫荊花
背面:香港灣仔、中環(huán)以及維多利亞港全景
2003年 建筑版 五枚套
正面:香港中銀大廈、紫荊花
背面:凌霄閣 The Peak Tower
正面:香港中銀大廈、紫荊花
背面:尖沙咀鐘樓及香港文化中心
正面:香港中銀大廈、紫荊花
背面:青馬大橋 Tsing Ma Bridge
正面:香港中銀大廈、紫荊花
背面:香港國際機場 Hon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正面:香港中銀大廈、紫荊花
背面: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Hong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硬幣:
香港硬幣于1863年開始發(fā)行,曾由銅鑼灣糖街的香港鑄幣廠鑄造,但產量少,最后于數年內倒閉。
1992年及之前發(fā)行的硬幣(面額分別有$0.1、$0.2、$0.5、$1、$2、$5),背面鑄有英國君主頭像。后來因應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1993年起發(fā)行的硬幣,背面改為香港市花洋紫荊,而背面為英國君主頭像的舊硬幣,則逐步回收,但仍為法定貨幣,至今仍與洋紫荊硬幣一起流通,并曾一度成為收藏對象。后來推出俗稱“金銀閏”的$10硬幣(只在1994年及1995年發(fā)行)。1997年,曾推出一批以上述六種幣值的紀念幣,正背面均鑄有特色圖案。
1997年9月,電子收費系統(tǒng)八達通面世,并迅速普及,使硬幣需求量大減。因此,自1999年至今,香港再沒有新硬幣發(fā)行,現時流通的香港硬幣,最新的是1998年發(fā)行。
香港的硬幣種類繁多,不下數百款。某些品種因發(fā)行量少或戰(zhàn)亂、回收、損毀等原因,存世量甚少,現已成為珍品,所以在此只能略做簡介。
英屬香港1937年--1951年 喬治六世版 五枚套
英屬香港1958年--1961年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尖冠 四枚
英屬香港 1961年--1980年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花冠 七枚套
英屬香港 1988年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高冠 七枚套
1997年香港回歸 紫荊花版紀念幣 七枚套
10分(1毫)鋼鍍黃銅 中國帆船寓意一帆風順、
20分(2毫)銅鎳合金 兩只蝴蝶風箏象征歡樂和美滿姻緣、
50分(5毫)鋼鍍黃銅 “?!?997年所屬生肖、寓意春耕時節(jié)生意盎然、
壹圓 紅銅鎳合金 麒麟傳說中的瑞獸,象征明君和賢臣之后、
貳圓 紅銅鎳合金 和合二圣取其和諧好合之意,代表和衷共濟、
伍圓 紅銅鎳合金 五只蝙蝠圍繞中央壽字,寓意五福、
拾圓 雙金屬紅銅合金 橋梁,象征平穩(wěn)過渡主權順利銜接、
謝謝欣賞
(部分資料圖片來自于網絡和“錢幣天堂”,顏色與實物有一定差異。所有圖樣的大小均已調整為同一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