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那些對人類有貢獻的人,我們會將之神化。古希臘神話里面有很多,比如宙斯、阿波羅、阿格硫斯等等;西方基督神話也有,比如耶穌;猶太宗教里面也有,比如先知;伊斯蘭教就不用說了,也很多,比如默罕默德。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不僅具備超凡神性,又兼具不同程度人間化的特質(zhì),所以,被稱之為半人半神。在中國被稱之為“半人半神”的主要有下面這四位。
第一位是姜子牙。
姜子牙,我們太熟悉不過了,看過《封神榜》的基本都知道這個人,而《封神榜》在中國人心中僅次于《西游記》。
姜尚,字子牙,尊稱太公望,世稱姜太公。他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tǒng)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也是中國古代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韜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
也正因為他功勛卓著,所以,死后成神,成了《封神榜》中的主角。其實,姜子牙不僅死后成神,生前就很神奇,簡直半人半神。
據(jù)說姜子牙前半生懷才不遇,干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窮困潦倒,以至于七十多歲依然一事無成,被人看不起。整日無所事事,拿著一根沒有魚餌的魚竿在河邊釣魚,還口出狂言說“愿者上鉤”。
結(jié)果,釣了幾十年,終于到七八十歲時有人上鉤了,這個人就是周文王。后來姜太公輔佐周文王和周武王大展宏圖,伐商滅紂,興周八百年之基業(yè)。而姜子牙到齊地后,簡禮尚俗,提倡工商,發(fā)展?jié)O鹽,齊國從此國富民強。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圣,到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一直到明萬歷年間,文人許仲琳創(chuàng)作了《封神演義》。從此,姜太公就由人變成神了,并且在民間廣為信奉。
第二位是左慈。
左慈,東漢末年著名方士,少居天柱山,研習(xí)煉丹之術(shù)。明五經(jīng),兼通星緯,學(xué)道術(shù),明六甲,傳說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廚。
據(jù)說左慈是個瞎了一只眼的瘸子,頭戴白藤冠,身穿青懶衣。他曾當(dāng)著曹操的面從空空如也的銅盆里變出鱸魚。
還有一次,左慈一個人自斟自飲,在座上百個士大夫都覺得酒足飯飽,街市上所有飯店的酒和肉則都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飛。
但曹操這個人不信邪,他不信左慈會通天法術(shù),決定殺了他。神奇的是,左慈似乎早就看破了曹操的心思,立即穿墻而出,街市上的行人也統(tǒng)統(tǒng)都變成了左慈的模樣,讓曹操的兵丁無從下手。最后,被追捕的左慈竟然逃入羊群,又變成了羊。
無可奈何的曹操只好說:“算了,不殺你了,你出來吧”
于是一頭老公羊像人一樣站起來說:何必如此!
話音剛落,數(shù)百只羊都變成了老公羊,也都屈著前蹄像人一樣站起來說:何必如此!何必如此!
簡直神乎其神,難道后世人稱左慈是半人半神,當(dāng)然,此事真?zhèn)挝覀儾坏枚8蟠阮愃七€有諸葛亮。
第三位是諸葛亮。
諸葛亮跟左慈還有點區(qū)別,左慈是方術(shù)、幻術(shù)、魔術(shù),而諸葛亮卻是謀術(shù)、智術(shù)。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一生的所作所為,無不透出智慧。如隆中對,借東風(fēng),赤壁之戰(zhàn),計取四郡,奇襲荊州,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
所以,諸葛亮死后成了智慧之神,至今受人膜拜,而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被直接描寫了一位半人半神的人物。
第四位是包拯。
沒錯,包拯也是生前就被描繪成神一樣的人物。他在華人世界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連從來不讀書的也知道。龍圖閣直學(xué)士包拯,在民眾心中是明鏡高懸執(zhí)法如山的象征。
據(jù)正史記載,包拯坐鎮(zhèn)開封府時,曾大開正門。民眾但有冤情,可以直接上堂控訴。辦事人員做不了手腳,一貫橫行霸道的貪官污吏和地痞流氓紛紛收手。也沒人敢來說情,紅包絕對是送不進去。
當(dāng)時的流行語把行賄請托叫作打通關(guān)節(jié),京師有“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包公比閻王爺還鐵面無私。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quán)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rèn)為他是奎星轉(zhuǎn)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所以,包拯也是一位半人半神的人物。而包青天的美名一直影響到今天,影響近一千年。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生前就被稱之為“半人半神”的四個人,他們個個神通廣大,或是會魔法幻術(shù),比如左慈;或是智術(shù)一流、無人能比,比如諸葛亮;或是功勛卓著、故事神奇,比如姜子牙;或是為民請命、被老百姓稱之為青天,比如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