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1]貫胸國:讀灌洪國,指灌湘中心國。今江西南昌。
譯文:灌洪國在東邊,建都在洪城。有說,灌洪國在劉國的東邊。
| |
注釋:[1]交脛國:交,讀勾音,指陳集國。在江西萬年縣陳營鎮(zhèn)。
譯文:陳集國在東面,建都在陳集。又說,陳集國在灌洪國的東邊。
| |
注釋:[1]不死民:指補私莊。補私是種稻氏族的族群稱謂之一,這里指氏族名,指補私氏。今江西上饒城。
譯文:補私莊在東面,建都在信江邊,是補私氏的部落。又說,補私莊在灌洪國的東邊。
| |
注釋:[1]岐舌國:指衢肆國。今浙江衢州市城區(qū)。
譯文:衢肆國在東面。又說在補私莊的東面。
| |
注釋:[1]昆侖墟:指嶺東部落與婺羅部落爭肆堡的地方,簡稱為嶺羅爭。今稱金華。昆,由嶺演變而來,嶺,讀金音;侖由羅演變而來,羅又演變?yōu)橹Z,指女。后來演變?yōu)榻鹦桥c婺女星爭地盤的神話。
譯文:嶺羅爭在東面,爭市場。又說嶺羅爭在衢肆的東面,是為爭市場發(fā)展起來的集肆。
| |
注釋:[1]羿:指義部落,今稱義烏。
譯文:義烏與諸暨戰(zhàn)于壽璜之鄉(xiāng),義烏遠遁而去,到了嶺羅爭的東面。義烏遷到江肆,諸暨遷到浦陽鎮(zhèn)。又說諸暨遷到浦陽城。
注釋:[1]三首國:讀薩蘇國,指富庶之國,今稱紹興。
譯文:紹興國在東面,建都于大肆紹興。又說,紹興國在諸暨的東面。
| |
注釋:[1]周饒國:指種糧國,也稱吁咽、焦僥,今稱余姚。焦僥,指種稻。
譯文:種糧國在東面,建都于秀鎮(zhèn)云門。又說,種稻國在紹興國的東面。
| |
注釋:[1]長臂國:讀儔沘國,指岔河之國。在浙江寧波城。
譯文:岔河國在東面,這里的氏族是濮夷的貴族,是首都岔城之夷。又說,岔河國在照饒國的東面,居民是濮夷的貴族。
| |
注釋:[1]狄山:指北山,在寧波北面。
譯文:北山,照饒的疆域在南面,考僚的疆域在北面。還有逍林、老塘、洋浦、普惠、四塘、掌起、伏龍,有余咽、玉皇山等村落的疆域都在那里。又說叫田螺山,有逍林、老塘、洋浦、普惠、四塘、掌起、裘村、伏龍、附城等村落。治府在湖蓀京城。
| |
注釋:[1]南祝融:讀良渚雍,指良渚地區(qū)。本條因正文沒有“方”字,所以不是南方祝融。
譯文:良渚地區(qū)是富饒的居住地,憑借著兩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