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劉備的最后時光:夷陵兵敗后10個月不回成都,他思考并做了什么?
來源 | 頭條號深夜聊齋
導讀:公元221年7月,剛剛稱帝不久的劉備發(fā)兵數(shù)萬,東伐吳國。第二年,東吳都督陸遜在夷陵用火攻大破蜀軍。劉備一敗再敗,狼狽逃回白帝城。
在許多人的印象里,劉備在戰(zhàn)敗后不久就在白帝城托孤并去世。但實際上,從公元222年閏六月夷陵戰(zhàn)敗,一直到公元223年四月病逝,劉備在永安住了長達10個月之久。
在這10個月的時間里,劉備究竟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呢?他為何一直沒有再回到成都呢?

一、為夷陵之戰(zhàn)收尾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夷陵戰(zhàn)敗以后,陸遜帶兵一路追擊,是諸葛亮曾經(jīng)擺下的“八卦陣”立了大功,將陸遜等人困住,救了劉備一命。
而真實的歷史上,救劉備的,是趙云和馬忠。
劉備率領著殘兵敗將,退守白帝城后。東吳大將李異、劉阿等人接踵而至,屯駐南山,同時,吳將徐盛、潘璋等人也躍躍欲試,“竟表言備必可擒,乞復攻之。”(《三國志·陸遜傳》)

劉備率領著這支殘軍,顯然已經(jīng)不能再戰(zhàn),于是他火速令在江州守備的趙云進兵至永安接應。同時,巴西太守閻芝聽說劉備慘敗的消息,也派遣馬忠率領5000人馬趕來支援。
東吳方面看到蜀漢援軍已達,而曹魏大軍此時也在南陽駐扎,隨時有可能南下坐收漁翁之利。于是,孫權命令撤軍。
至此,夷陵之戰(zhàn)才算真正落下了帷幕,吳、蜀雙方也從此停止了軍事摩擦。
夷陵——永安

二、改“魚腹”為“永安”

劉備進駐的白帝城,是當時魚腹縣的治所。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詞,叫“葬身魚腹”,剛剛經(jīng)歷了大敗的劉備,顯然也覺得“魚腹”二字不太吉利,于是便將這里改成了“永安”。
而且,劉備在這一住就不走了,直到自己生命的盡頭。他還在這里修建了自己的行宮——“永安宮”。
劉備這次的改名和命名,并非只是圖個吉利,里面還大有深意。劉備一生堅毅豁達,雖然幾經(jīng)慘敗,流離失所,但始終矢志不渝,奮發(fā)圖強。即便是在人生暮年,他仍然發(fā)動了漢中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其表現(xiàn)甚至可以用曹操的名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來形容。
但夷陵之敗時,劉備的這種精氣神已經(jīng)沒有了。

當他在戰(zhàn)場上被孫桓追擊時,曾經(jīng)哀嘆道:“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于此!”(《三國志·吳書·宗室傳》)
劉備所言不虛,想當年劉備封侯拜將之時,孫桓還是個黃口小兒呢!
但是,此時,失敗已經(jīng)讓劉備心力交瘁。所以,他改名“永安”,更是內(nèi)心中對平和、平靜、安寧的期盼,什么帝王霸業(yè),什么復興漢室,對他來說都已退居次席了。


三、修復與孫吳的同盟關系

雖然孫權由于忌憚曹丕偷襲而不得不退兵,但孫劉兩家并未公開聲明結(jié)束戰(zhàn)爭狀態(tài)。因此,對于劉備來說,當務之急,乃是修復與孫權破損的聯(lián)盟關系。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這里顯然有為劉備臉上貼金之嫌。試想,劉備剛剛在夷陵慘敗,孫權對他何懼之有?
而孫吳方面的記載是這樣的:“權云:‘近得玄德書,已深引咎,求復舊好。’”(《三國志·吳主傳》注引《江表傳》)
這里說的是,劉備對兩家不和十分內(nèi)疚,主動寫信給孫權,請求修復兩家的關系。
而且,劉備不光給孫權寫信,還給陸遜寫了一封信。《三國志·陸遜傳》注引《吳錄》:
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云:‘賊今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遜答曰‘但恐軍新破,創(chuàng)夷未復,始求通親,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若不惟算,欲復以傾覆之余,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劉備對敗于陸遜,一直耿耿于懷,于是在聽說曹軍準備南下侵吳以后,寫信給陸遜,以調(diào)侃的語氣問道:“我將再次引兵東征,將軍認為可以嗎?
然而陸遜卻“不解風情”,一點面子也不給,直接懟劉備:“你要敢再來送,包你有來無回!”
從東吳都督陸遜的口氣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孫權實在沒有懼怕劉備的理由。
《三國志·吳主傳》:“(公元222年)十二月,權使太中大夫鄭泉聘劉備于白帝?!?/strong>
所以說,應該是劉備主動求和在先,而且已經(jīng)承認了荊州為孫權所有的既成事實。而孫權已經(jīng)得了實惠,況且還有北方曹魏的威脅,于是派人到白帝城恢復同盟關系。當劉備去世后,他又馬上命人到蜀國吊唁。


四、反思戰(zhàn)爭失敗原因

夷陵戰(zhàn)敗以后,劉備并沒有回成都,而是在永安度過了人生最后一段時光,這是為什么呢?
試想一下,劉備當時不顧朝臣的反對,信心滿滿的御駕親征,結(jié)果竟然被一個小他幾十歲的白面書生打得狼狽而逃。
這種羞愧,讓已經(jīng)貴為九五之尊的他,很難再回成都,面對巴蜀父老了。
再有,戰(zhàn)敗后的劉備,也一直被憤怒、羞愧、不解等各種負面情緒所困擾,他需要找一個清凈的地方過一段平靜的日子,反思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平復自己的情緒。此時,處于邊境上的永安,無疑是最理想的所在。

然而,從劉備寫給陸遜的信中,我們看到劉備其實心底是不服氣的。劉備也說過:“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耶!”(《三國志 陸遜傳》)。
他跟項羽一樣,將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為天意,而不是他們的指揮失當。
于是,劉備給在成都鎮(zhèn)守的諸葛亮下達了一道命令:“(章武二年)冬十月,詔丞相亮營南北郊于成都。”(《三國志·先主傳》)
也就是說,劉備讓諸葛亮在成都的南北郊,設壇祭祀天地,以彌補自己即位后沒有去郊祭天地的過失。

劉備將失利的原因歸咎于天意,但他不像袁紹一樣,對曾經(jīng)勸阻自己出兵的趙云和黃權進行反攻倒算。
夷陵之戰(zhàn)后,黃權被迫投了曹魏,但其家屬仍在成都。當有人想按照律令將黃權的妻兒法辦時,劉備卻阻止了,他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三國志·黃權傳》)
可見,盡管心有不甘,劉備實際上已經(jīng)自己承擔了戰(zhàn)爭失敗的責任。

五、追封劉禪的母親甘夫人

在歷史記載中,劉備一生有妻妾4人,分別是孫權之妹孫夫人,吳懿之妹吳夫人,糜夫人和甘夫人。其中,吳夫人是劉備入蜀后娶的,孫夫人是劉備得荊州后娶的,只有糜夫人和甘夫人算是跟劉備共患難的妻子。
而其中更受劉備寵愛的,無疑是生下了劉禪的甘夫人。不同于生于徐州豪門的糜夫人,甘夫人與劉備一樣是“生于微賤”,但她不僅長得漂亮,更是識大體,有遠見,是劉備的賢內(nèi)助。
當年,曹操南下取荊州,劉備顧不得妻子,丟下甘夫人和劉禪而逃,幸好有趙云保護,母子倆才免遭毒手。
但甘夫人并沒有等到劉備稱王、苦盡甘來的那天,就在南郡病逝,并葬在那里。
劉備在白帝城時,回顧自己命運多舛的一生,肯定也想到了這位曾經(jīng)陪伴自己打拼多年、無處安身的甘夫人。劉備對她是有愧的。

所以,他“追謚(甘夫人)皇思夫人,遷葬于蜀?!保ā度龂尽ざ麇觽鳌罚﹦⒍U繼位以后,經(jīng)諸葛亮表奏,甘夫人又被追封為昭烈皇后,與劉備合葬惠陵。

六、安排自己的身后之事

劉備東征時,就已經(jīng)是一個花甲老人了。戰(zhàn)敗后,因為心情郁悶,再加上得了痢疾,身體每況愈下。于是,在永安,他開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之事。
1、權力分配
章武二年,先主征(李)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國志·李嚴傳》)在東漢時,尚書令的權力和地位在三公之上,十分顯赫。劉備做漢中王時,讓自己的心腹法正為尚書令,法正死后,又命劉巴接替。
劉備在永安建立行宮以后,因為劉巴去世,他安排李嚴接替,也算是補了這個職位的空缺。
劉備任命的三任尚書令,均是劉璋舊部,而李嚴又是當時這股勢力之中的佼佼者。因此,劉備此舉,實則有平衡蜀漢內(nèi)部派系平衡的用意。在后來的托孤時,劉備讓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更是體現(xiàn)了這樣的初衷。
先主病篤,托孤于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三國志·先主傳》)

2、籌劃未來
受小說、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認為是劉備生命垂危之際,才將諸葛亮召到永安的,實際上并非如此??紤]到當時的交通狀況,這也不太可能。
早在章武三年二月,諸葛亮就已經(jīng)到了永安,并在此與病中的劉備相處了兩個月之久。
在這兩個月中,劉備與諸葛亮對蜀漢的今后的發(fā)展及人事安排,肯定進行了周密籌劃和幾番長談。
對于二人是如何籌劃未來的,我們不得而知。但現(xiàn)在能得到的一個信息是,劉備提到了一個人不可大用,那就是馬謖,“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國志·馬謖傳》)。
許多人拿這個例子來說明劉備看人之準、眼光之毒,遠勝諸葛亮。但從另一個側(cè)面,我們還可以推斷:劉備已經(jīng)賦予了諸葛亮絕對的權力,他可以在將來重用任何他所看中的人。

3、臨終托孤

說到這里,我們就要討論一下劉備對諸葛亮說的那句備受爭議的遺言了: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國志·諸葛亮傳》)
這句話里的爭議,就是出在“自取”兩個字上:如果劉禪不能勝任,劉備究竟是想讓諸葛亮在劉備兒子們中“自由選取”一個人做皇帝呢,還是讓他可以自己來呢?
有人認為,這是劉備在故意試探諸葛亮,體現(xiàn)了其帝王心術,暗藏心機。

而我認為,劉備將死之人,如此試探,反而會有損君臣關系,畫蛇添足。倒還不如在臨死時與諸葛亮坦誠相見,以國相托,給諸葛亮最大的操作空間,讓其施展抱負。必要時,諸葛亮甚至可以廢黜劉禪,自己繼承皇位。要證明這一點,我有如下理由:
1、劉備讓兒子們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

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三國志·諸葛亮傳》)
“事之如父”,很顯然,這是劉備在確認了諸葛亮為第一輔政大臣以后,再次提高諸葛亮的主導地位。

2、自古老皇帝去世前托孤于數(shù)個大臣,這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托孤于兩個托孤大臣,還再安排一正一副,這就很少見了。
一般來講,皇帝為了防止大臣專權,肯定要讓兩個托孤大臣平起平坐、互相制約。
但在劉備的遺囑中,諸葛亮和李嚴是上下級關系。李嚴要服從于諸葛亮的安排。
而事實也證明,劉備死后,李嚴根本起不到制衡諸葛亮的作用。諸葛亮讓李嚴留鎮(zhèn)永安,不能返回成都,而李嚴只能照做。
3、劉備一生也曾兩次被別人托孤。一次是在徐州,被陶謙托孤,一次是在荊州,被劉表托孤。
我們回顧一下這兩次托孤,就會發(fā)現(xiàn),陶謙、劉表的托孤,與劉備竟然出奇的相似。
陶謙托孤于劉備時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三國志.先主傳》)
于是他真的把徐州讓給了劉備。

劉表托孤于劉備時說:“我兒不才,而諸將并零落,我死后,卿便攝荊州。”(《三國志·先主傳》注引《魏書》)
劉表讓劉備統(tǒng)攝荊州,只可惜,因為蔡氏家族的阻撓,未能成功。
陶謙、劉表當時均有后代,為何還要托孤于劉備這個外人?這正是三國時代的“叢林法則”:天下大亂之際,由一個弱子繼位,即便手下沒有權臣篡權,周圍也有一批強鄰虎視眈眈、垂涎三尺。如果因為弱子無能,被人吞并,還不如將基業(yè)交到強人牛人手里,讓子孫后代等著“分紅”、享受榮華富貴就好。
這一招,也是現(xiàn)在許多家族企業(yè)要走的路,與其把偌大的企業(yè)交給不爭氣的子孫,還不如交給職業(yè)經(jīng)理人去打理,起碼子孫后代可以衣食無憂。
劉備在經(jīng)歷了夷陵之戰(zhàn)以后,方才領悟,對于他的子孫們來講,或許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才是真。因此,在給自己兒子們的遺言中,他沒講什么治國的大道理,而是再三叮囑他們,多讀書,一定要做個好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結(jié)語:劉備在永安的最后歲月,先是給夷陵之戰(zhàn)匆匆收尾,同時還修復了與孫吳的關系。他沒有勇氣也沒有心情再回成都,而是把這里改成了永安,痛定思痛,回顧人生。在彌補了對心中摯愛甘夫人的虧欠以后,他還對自己的身后事做了穩(wěn)妥的安排。當做完了這些事情以后,他終于可以為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劃上一個不那么完美的句號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書》、《吳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